66歲男皮膚發黃驚患膽管癌末期 醫生︰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延醫 | U Food


膽管癌︱台灣一名老翁體重驟降,皮膚及眼白更出現泛黃症狀,求醫確診罹患膽管癌末期。醫生表示,膽管癌雖然發生率不高,但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發現確診時已屬中、晚期膽管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本文整合膽管癌5大常見症狀,並提醒避免進食2類高風險食物。

台灣一名66歲張先生在近半年內,體重無故下降4kg,伴隨胃口變差、精神不濟,更在最近一星期出現皮膚及眼白泛黃、皮膚搔癢、尿液呈深褐色等症狀。

經急診檢查發現,其肝功能及黃疸指數(即血液中膽紅素濃度情況)嚴重升高,而且肝臟滿佈腫瘤,肝內膽管和總膽管異常擴張,肺部還疑似有轉移性腫瘤,最終確診罹患膽管癌末期。


膽管癌是癌王嗎?

台灣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家慶對此表示,膽管癌是一種發生在肝臟內外膽汁通道的惡性腫瘤。雖然發生率不高,但由於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發現確診時已屬中、晚期膽管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本港每四萬人當中有1名膽管癌患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教授任蕙蘋曾表示,根據推算,本港每四萬人當中有一名膽管癌患者,屬罕見惡性腫瘤。而且因不少患者確診時病程多屬中晚期,即使接受正規醫學治療,五年存活率仍低於5%。


膽管癌有什麼症狀?

膽管癌的常見症狀包括皮膚及眼白泛黃(黃疸)、尿液顏色變深、糞便呈灰白色、皮膚搔癢、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以及上腹或右上腹悶痛。

5類膽管癌高危人士

如果患有膽管結石、膽管囊腫、慢性膽道發炎病史者;B型或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曾感染中華肝吸蟲;有肝膽疾病家族史者;以及長期吸煙或暴露在化學品的人士罹患膽管癌的風險相對上較高。


醫生︰避免吃生魚/生螺預防膽管癌

吳家慶醫生表示,想要預防膽管癌,可透過定期體檢、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等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來降低患病風險。與此同時,也提醒避免進食生魚(尤其是鯉科魚類)或生螺等高風險食物。

由於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容易感染中華肝吸蟲。一旦感染中華肝吸蟲,有機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者更有可能造成慢性黃疸,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由膽管細胞引致的癌症)。

體重3個月內下降超過5%

此外,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如果3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而且持續上腹疼痛、發生黃疸(例如眼白變黃)超過2個星期,就要盡快看醫生或入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註︰各人體質不同,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


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包括皮膚及眼白泛黃、尿液顏色變深、糞便呈灰白色、皮膚搔癢、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以及上腹或右上腹悶痛等。


預防膽管癌可透過定期體檢、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並避免進食生魚(尤其是鯉科魚類)或生螺等高風險食物。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2025 ELLE Beauty Star Awards 美妝之星】人氣醫美與護膚療程解密,醫師、專家分享最新保養趨勢!

健康網》夏日4大戰痘攻略 告別夏日油光 – 自由健康網

植髮就能一勞永逸?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醫師破解常見5大迷思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