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認為青春痘! 化膿性汗腺炎延誤就醫恐如蟻窩擴散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化膿性汗腺炎常被誤認為青春痘,是皮膚科門診治療最棘手的疾病之一。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及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不同於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腋下、腹股溝等皮膚摩擦部位,且會在短短6個月內反覆發作2次以上。健保署自今年7月起將生物製劑納入給付,預估可協助至少500位中重度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

化膿性汗腺炎慢性且反覆發作 嚴重時病灶間如「蟻窩」互相連通

黃毓惠醫師解釋,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主要好發於頂漿腺集中或皮膚摩擦頻繁的部位,包括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與女性乳房下方等處。

青春痘還是化膿性汗腺炎?冒痘的部位及復發頻率是判斷關鍵!」黃毓惠醫師強調,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而化膿性汗腺炎則集中在特定摩擦部位,且復發頻繁。病灶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

研究顯示,患者從發病到確診平均需耗時7.2年,主要因病灶部位較私密,患者常因害羞延誤就醫。不少患者確診時都已出現「瘻管」串連問題,各個病灶間就像「蟻窩」一樣互相連通,並不斷滲出膿血,伴隨著異味,導致患者誤以爲是不是自己清潔不夠而產生這些問題。

生物製劑精準抑制發炎因子 及早發現化膿性汗腺炎警訊及早治療

根據臨床診療共識,中重度患者若經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後仍無明顯改善,應評估使用生物製劑。黃毓惠醫師表示,生物製劑可精準抑制發炎因子,臨床研究指出,中重度病友接受4個月生物製劑治療後,約有4成病友症狀顯著改善,且高達7成5的病友在治療期間未出現疾病惡化或爆發。

另有研究顯示,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4個月內,需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比例低於4%,顯示生物製劑在控制發炎及降低手術需求方面具有良好成效。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若在腋下、胯下、臀部等容易摩擦部位反覆出現多顆紅腫化膿、伴隨疼痛的結節,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早期警訊。此病好發於20歲前後年輕族群,遺傳、抽菸與肥胖都是危險因子,且可能併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共病。建議民眾及早就醫,讓皮膚專科醫師進行診斷,以有效控制發炎、減少復發,避免病情惡化。

# 首圖攝影/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健康網》外用藥膏狂擦好得快?醫破迷思:不當使用有副作用 – 自由健康網

「不易致痘、致粉刺,洗面乳卸妝也OK?」 爆紅Youtuber古娃娃首推神級礦物彩妝 – 瑞秋懷恩 9月全台爆櫃!美妝控都跪著稱讚的底妝你試過了嗎?

李斐斐Sucy皮膚過敏媽咪親解!小朋友過敏體質好平常?接受過敏測試測出致敏原 – shemom 新手媽媽陪伴BB成長的最佳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