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美食藏陷阱? 高脂食物讓大腦「快樂開關」失靈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諮商心理師蘇琮祺指出,長期吃高脂、高糖食物,會讓大腦「快樂開關」失靈,不只對食物變得不容易滿足,也變得更難對食物做出健康選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壓力大,常會藉著蛋糕或甜滋滋手搖飲慰藉自己,不過,你是否發現吃的越來越多,滿足感卻越來越少?諮商心理師蘇琮祺指出,這不是你失控,也不是嘴饞,更不是不自律,有可能是所攝取的食物,讓大腦的「快樂開關」失靈。

蘇琮祺在臉書專頁「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發文分享,很多民眾一開始,吃1塊蛋糕就覺得好幸福,後來卻變成吃完整個蛋糕也感覺不到快樂了。又或是,本來只要喝1杯珍奶就能感覺放鬆,現在喝飲料則是為了讓自己不煩躁。也就是說,民眾變得不容易滿足,也變得更難對食物做出健康的選擇。

這可能不是嘴饞的錯,有可能因為吃錯食物,讓大腦的「快樂開關」失靈。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在《Nature》期刊發表一項關於「高熱量飲食與大腦」的研究。蘇琮祺引述該研究說明,長期吃高脂、高糖食物,會讓一條關於「快樂與動機」的大腦神經路徑出現變化。這條路線是從伏隔核(NAc)到腹側被蓋區(VTA),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吃到喜歡的食物時,會感到開心的區域。

研究發現,當老鼠長期吃高脂飼料後,這條大腦路徑會漸漸地對這些食物變得「比較沒感覺」。也就是說,原本那些會讓牠快樂的食物,不再激起牠的興趣。然而,是什麼讓這條神經路徑變得無感呢?研究團隊發現1個關鍵角色:神經降鈉素(Neurotensin,簡稱NTS),這是大腦裡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把它想像成幫忙傳遞「愉悅感」到大腦特定區域的郵差。正常飲食的老鼠有很多NTS,對甜食很有反應,長期吃高脂飼料的老鼠,NTS變少,大腦也就懶得回應那些甜食了。

蘇琮祺說,這就好像你一直看同1部劇、玩同1個遊戲,久了就沒感覺一樣,大腦會麻痺,會覺得這也沒什麼好開心的。「講白話一點,過太爽,會讓你越來越不容易感覺到爽」。

研究發現,回到正常飲食,大腦就會恢復。研究人員也做了一個嘗試,讓吃高脂飼料的老鼠回到正常飲食2週,結果發現:老鼠對甜食的興趣回來了,大腦裡的 NTS濃度慢慢恢復,神經路徑的活性也重新啟動。也就是說,只要調整生活形態或飲食方式,大腦可以恢復健康狀態。

根據這項研究,蘇琮祺歸納出3項結論:

1.吃太多不健康食物,反而會變得「不快樂」,因為大腦的快樂開關會被鈍化。

2.大腦的快樂不是無限的,如果一直用高脂食物刺激它,它會變麻痺。

3.調整為健康的飲食可以讓大腦恢復,這也是為什麼減少攝取不健康食物一陣子後,你會重新覺得蔬菜、水果或清淡的東西也很好吃。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越吃越無感的現象出現,蘇琮祺提出3項建議:

不要從「壓抑自己」開始,而是從「找回感覺」開始,比如說,慢慢吃,認真咀嚼,感受食物的香氣與口感。

減少高熱量加工食物的攝取頻率跟份量,因為吃越多,大腦越麻痺,越吃越無感。

相信大腦是可以修復的,一開始會覺得清淡食物沒味道,但只要幾週,味覺與快樂感就會慢慢回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