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多吃鹼性食物助健康? 營養師破酸鹼迷思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營養師陳怡婷表示,雖然常見食物中的蔬菜、水果等多屬鹼性食物,但食物的酸鹼值,其實並不會影響人體血液的酸鹼值;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常聽人說,酸性食物要少吃,才不會讓身體變酸或是酸中毒,或是多喝鹼性水可改善體質,這是真的嗎?營養師陳怡婷表示,除因疾病代謝異常,否則食物的酸鹼值,其實並不會影響人體血液的酸鹼值。不過,尿液酸鹼值確實有可能會受到飲食影響,因人體會受到許多生理機制調控,所以身體若出現問題異常,導致酸中毒(Acidosis),則需積極治療。

人體「血液」酸鹼值恆定

陳怡婷於臉書專頁「陳怡婷 Cynthia 營養師」與網頁發文表示,食物確實有分酸性、鹼性,酸性食物指的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所產生的陰離子,如磷酸鹽、硫酸、氯等多於陽離子,如鈉、鉀、鎂、鈣等,含硫、磷等較多的食物,通常為酸性食物;反之,如果產生的陽離子較多,便屬於鹼性食物。常見食物中的魚類、海鮮、蛋類、肉類等,大多屬於酸性食物;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則多屬鹼性食物。

陳怡婷說,雖然食物有酸鹼值之分,但是人體有許多生理機制調控,像是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緩衝系統等,讓人體的血液酸鹼值維持在弱鹼性(pH值7.35-7.45),因此,體質並不會因為攝取酸性或是鹼性食物多寡而有所改變。

「尿液」酸鹼值飲食或影響

陳宜婷進一步解釋,至於尿液中的酸鹼值範圍則較廣,pH值4.5-8.0會受到飲食、水分、代謝、內分泌等影響。因此,若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pH值可能會較低;反之,若攝取蔬果較多,pH值可能會較高。所以,尿液酸鹼值可以反映身體排出的代謝產物。

營養師陳怡婷說,不同於血液酸鹼值恆定,尿液酸鹼值可反映身體排出的代謝產物,若攝取過多蛋白質,如魚類、海鮮等,pH值可能較低;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至於為什麼會酸中毒?陳宜婷說明,前面提及人體會受到許多生理機制調控,所以身體若出現問題,如腎臟功能衰退或代謝、排泄異常,無法將身體累積的毒素排出,便會造成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能導致酮酸中毒(Ketoacidosis);這是因為疾病所導致的酸中毒,需要積極治療。

陳宜婷強調,飲食管理上,不應以「食物酸鹼性」作為飲食規劃依據,而應以實際的營養素含量與個人身體狀況為依據,且勿迷信食物酸鹼值。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