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平均餘命為80.77歲,其中健康餘命為73.07歲,代表民眾平均長達約7.7年處於不健康狀態,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照護刻不容緩。現代人應該重新思考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快樂多久?如果要能支持這些理想狀况,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成為關鍵,而「再生醫療」無疑是應運而生最具突破性的前瞻發展,其中,幹細胞、外泌體與儲存免疫細胞,正是在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抗老與臨床治療上展現無窮潛力。
在最新出版《先知幹細胞》一書中,作者宣明智從半導體跨足生醫,他表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答案就是──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書中也描述在COVID-19爆發時期,利用再生醫學幹細胞從鬼門關前搶救三條寶貴性命的經歷,以及提到外泌體新希望,研發幹細胞新藥,讓細胞治療越來越普及。還有未來免疫細胞如何讓未病先備,讓抗病少一場硬仗的新思維療法。
2020年因為冠狀病毒SARS-CoV-2侵襲,全球都在封城,在疫苗尚未研發完成前,搶救生命十萬火急,這段期間,由宣明智擔任創辦人的宣捷集團獲衛福部核准,以「恩慈療法」的方式無償提供雙和醫院100劑「間質幹細胞質製劑」重症患者,其中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已經通過臨床一期試驗。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胸腔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岡遠在此本新書推薦序中表示,整個團隊及醫院行政系統快速動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倫理委員會及衛福部的同意,有6位重症的病人接受了恩慈治療。當中在病程較早的3位病人順利好轉出院。另3位病人雖遺憾未能挽回,但臨床數據在初期其實是有改善的。在疫情的緊急狀態中,政府決斷迅速,法規極有彈性,為了救「人類」,什麼事都不能等。
衛福部長石崇良也在推薦序中表示,21世紀醫療科技正快速從疾病治療走向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而「再生醫療」無疑是最具突破性的前瞻發展,其中,幹細胞、外泌體與儲存免疫細胞在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與臨床治療上的潛力無窮。隨著去年(2024)《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通過,台灣正逐步建構支持創新療法快速導入的法規環境,健保署也推出「加速審查」與「暫時性給付」等制度,讓具有潛力的新興療法能在安全監管下,及早投入臨床、造福患者。
另外,在《先知幹細胞》一書中還有一個亮點,即「台南抗癌國家隊正式成立」,書中提到宣明智以故鄉台南為起點,號召南台灣等五大醫療機構,包括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榮總台南分院、台南市立醫院與郭綜合醫院,跨院攜手對抗癌症,讓不同醫療單位的醫療數據與檢驗技術能彼此切磋、定期交流,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完善且精準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