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














近期活動看板

  • 2025-07月活動:
  • 2025-08月活動:

展會一覽表

近期展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台東報導

為深化偏鄉兒少心理健康與數位科技使用議題的公共關注,臺東縣政府社會處7月7日至8日舉辦「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吸引百位實務工作者、青少年與社會大眾齊聚臺東,展開為期兩天的跨領域深度交流。會議聚焦數位時代下偏鄉兒少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透過演講、工作坊與座談,共同勾勒更具前瞻性的支持策略,形塑一個更加理解、多元與包容的成長環境。

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國際學者來臺東分享跨國經驗,展現縣府推動在地與全球對話的積極行動。荷蘭威騰堡應用科學大學劉家瑄副教授分享歐洲在兒少網路與個人裝置使用上的政策經驗,剖析數位便利與心理風險之間的平衡策略;美國聖若望大學李明輝博士則針對青少年壓力調適與心理復原力的研究成果,提供臺灣偏鄉實務人員新的介入視角。活動首日以學術與實務交流為主,聚焦心理健康、數位行為與媒體素養,第二日則邀請青少年與家長參與互動式對話,促進世代理解與家庭溝通,實踐以人為本的政策精神。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科技的進步雖為生活帶來便利,但也讓兒少心理健康議題變得更加複雜且隱而不顯,政府應積極引導並建構完整的支持體系,心理健康是兒少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在社群媒體與虛擬互動漸漸取代真實人際的時代,如何協助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發展社會情感,是目前家庭與教育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此次研討會不僅是回應現況挑戰的契機,更是縣府推動兒少政策邁向國際、前瞻發展的具體行動。透過跨國經驗交流與在地實務對話,希望深化公共討論、啟動政策創新,讓臺東在兒少心理健康與數位素養的布局上,不只是跟上趨勢,更能領先一步,為未來世代鋪設更堅實的支持網絡。

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縣府持續推動兒少友善政策,包括興建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培力兒少代表、辦理多元適性課程、推動早期療育線上通報系統與育兒指導服務等,都是回應在地需求的重要實踐。縣府透過研討會整合專業知識與在地經驗,轉譯學術成果,讓專業不再侷限於研究場域,而是成為社區與家庭可以實踐的具體行動。

參與研討會的青少年均表示,這是一場難得的學習與對話機會,其中,來自臺東市的高中生小安(化名)分享,「以前覺得心理健康很難啟齒,這次參加活動後才發現,其實很多同齡人也有類似困擾,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另太麻里鄉的國中生小芸(化名)則表示,「平常大人很少問我們怎麼想,這次能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我覺得被尊重,也更想參與社會的事。」青少年們一致認為,透過與專家的互動,不僅增進對自我情緒的認識,也讓他們學會在面對網路壓力時如何尋求幫助。

臺東縣政府藉由此次研討會,串聯國內外專業能量,厚植在地服務動能,體現從地方出發、與世界對話的政策格局。未來將持續拓展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打造更具韌性與包容力的兒少發展環境,讓孩子的聲音真正走進政策核心。社會處補充說明,臺東縣第七屆兒童及少年代表正開放報名遴選,至8月30日截止,邀請兒童及少年們踴躍參加,讓兒少的聲音被聽見,一起為提升兒少權益而努力,報名資格、詳細資訊及報名表格可於臺東縣政府社會處官方網站查詢(https://pse.is/7bbgur)。希望每位兒少都能成為改變的力量!

這篇文章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The post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芝加哥小熊日籍左投今永昇太。路透社

芝加哥小熊日籍左投今永昇太今天(9日)迎來從傷兵名單回歸的第3場先發,面對明尼蘇達雙城先發6局失2分吞敗,不過外界卻相當關注他回歸後的造型,他接受電視台專訪時分享了保養祕訣,今永面帶自信暢談「首先是吹風機。要用高級的吹風機…..」,流利英文甚至讓記者驚艷。

今永昇太今天交手雙城,先發6局用83球失2分,被打了5支安打,沒有保送,送出1次三振,終場小熊1:8輸球,今永吞下本季第3敗,不過轉播單位的一段影片卻引發關注與討論。

《Marquee Sports Network》頻道在這場比賽過程,播放了球隊自製影片,影片中,小熊當日先發投手今永昇太用流利的英語與隊友Mark Leiter Jr.分享自己的髮型保養的堅持,今永談自信地分享,「首先是吹風機,要用高級的吹風機,然後是好的護髮素、潤髮乳,還有髮油。每天都要做這些」,流利英文甚至讓記者驚艷。

不過此時,球評突如其來地自嘲讓現場陷入沉默,女記者聽完後驚嘆地說:「今永的英文真的太棒了!而且我也覺得我得去買一瓶那種護髮乳了」;轉播台主播Boog Sciambi接著說:「我想大家應該都這麼覺得吧!」

忽然,光頭球評Jim Deshaies突如其來的一句自嘲「欸!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啦!畢竟我根本不需要。我完全不需要任何頭髮保養產品」,經過幾秒的安靜後,現場充斥著歡笑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羅欣怡/新竹報導

▲虐童的健身教練葉展皓棄保潛逃,3月28日在前女友及員工陪同下,前往桃園機場。(圖/翻攝畫面)

在新竹縣竹北開設健身房的健身教練葉展皓,去年與葉姓員工(葉展皓堂弟)虐打代為照顧的員工子女,今年2月法院裁定2人分以300萬與100萬元交保,限制住居但無境管;沒想到,葉展皓竟在3月28日首次開庭前棄保潛逃。新竹地檢署今(9日)起訴協助逃亡的王姓員工以及楊姓前女友。

檢方指出,葉展皓交保後應於每日上午10時及下午6時向竹北派出所報到,王男與楊女曾多次陪同葉展皓前往派出所報到,也深知報到流程,但3月28日凌晨3時許,葉展皓開車接了楊女和王男後,3人就前往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於當日上午6時18分抵達,王男協助下行李後,還對葉展皓說了「兄弟保重」、「再見」就開著葉展皓的車離開。

葉展皓和楊女下車後,王姓員工還拍拍肩說了「兄弟保重」。(圖/翻攝畫面)

▲葉展皓和楊女下車後,王姓員工還拍拍肩說了「兄弟保重」。(圖/翻攝畫面)

葉展皓和楊女分別於上午7時53分及7時56分完成通關,並於8時57分一同登上星宇航空JX-741航班離境潛逃出國,楊女則於4月5日獨自搭乘越捷航空VZ-566航班自泰國曼谷回台,由王男接機返家。

檢方調查,王男另外還涉及未經過葉展皓同意,私自到新竹市監理站將車子過戶到自己名下,損害於葉展皓及監理機關對於車籍資料登記事項管理之正確性。

葉展皓和楊姓前女友在機場報到。(圖/翻攝畫面)

▲葉展皓和楊姓前女友在機場報到。(圖/翻攝畫面)

新竹地檢署最終依藏匿犯人罪「使人隱蔽罪嫌」起訴王男與楊女,另依偽造文書罪嫌「行使偽造私文書」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起訴王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面對肺病,我們無計可施嗎?走在肺病治療第一線的藤田雄(Yu Fujita)副教授,正用外泌體(Exosome)為基礎的創新療法,為肺部疾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帶來一線曙光。因在醫療現場接觸患者時發覺現行治療手段的侷限性,毅然決定投身研究,於東京的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取得博士學位,並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完成博士後研究。他專注於研究開發肺源性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期許這項前沿技術能成為治療前述肺部疾病的破局關鍵。本文詳述藤田雄副教授接受基因線上獨家專訪時,對外泌體及 EVs 於治療潛力、製程挑戰與商業化策略的深度解析。

藤田雄副教授的研究核心是運用支氣管上皮基底細胞(Bronchial Epithelial Basal Cells)衍生的肺部特化型 EVs,來對抗如 IPF 等病理複雜的疾病。他指出,傳統療法通常只針對單一分子靶點,但 IPF 涉及多種訊息傳遞路徑。外泌體富含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可以同時調控多條訊息路徑。

自 2012 年起在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展開研究,他發現患病細胞釋出的 EVs 反而會使 IPF 惡化,而健康細胞的 EVs 則展現出療效。「我們專注於肺組織駐留細胞(lung resident cells)來源的 EVs,而非泛用型的 EVs,這能提高治療的專一性。」

他的第一項研發管線(pipeline)即針對 IPF,一種雖然罕見卻極具致命性的肺部疾病,透過現有臨床藥物的治療, IPF 患者預後並不能顯著改善,頂多延長患者存活時間三年而死亡率依舊。「雖然我們首先鎖定 IPF,但下一個目標將是 COPD,因為患病人數更多。」

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會隨技術迭代而逐步進化——從第一代的廣效型天然 EVs,如間質幹細胞來源(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或肺源性 EVs,進展到更具針對性的第三代與第四代工程化 EVs(Engineered EVs)。這些新世代 EVs 可透過化學修飾、胜肽配體(peptide ligands)或後修飾裝載(post-loading)技術,攜帶 siRNA、microRNA 等治療性分子,主動導向肺部、大腦等器官。「癌症會是重要的研究目標,但未來也能嘗試探索神經退化疾病或罕見疾病等精準醫療領域。」

他提醒外泌體相關領域的新人:「別再追逐泛用型外泌體,選擇一種與目標器官密切相關的細胞來源,例如肺病選擇肺部組織細胞來源,療效會更加顯著。而且要在研究初期,儘早驗證病患來源與健康來源的 EVs 兩者差異性,這能幫助我們更了解疾病機制與潛在療效。」

外泌體雖具潛力,但從實驗室走向臨床需面對嚴峻的製程挑戰。他坦言:「量產,特別對於工程型 EVs 來說成本高昂,技術門檻也很高。」

儘管他的團隊已建立出以初代細胞(primary cell)生產天然 EVs 的穩定流程,但要進一步打造精準導向的藥物傳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仍需倚賴化學修飾與 RNA 裝載等進階技術。他們的策略是從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的品質開始嚴格把關以利後續純化步驟。相較於含有眾多雜質如生長因子與細胞激素的培養基,經純化的 EVs 展現出更強的療效與安全性。「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純化後的 EVs 表現明顯優於原先的條件培養基。」他強調。

談及純化技術,他表示團隊逐漸從傳統的超高速離心(Ultracentrifugation)轉向切向流過濾(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TFF)並搭配層析法(Chromatography)。「透過後者可以去除近乎所有雜質得到 100% 純度的目標外泌體,這已非常接近 GMP 等級的標準,但仍相當耗時費工。」

EVs 的生體分布(Biodistribution)追蹤也是難題之一。傳統上使用脂質螢光染劑(如 PKHDIR)雖方便成像,卻可能改變 EVs 的結構與功能。「染劑可能游離干擾數據準確性。」因此他們轉而使用基因標記,如 CD63 或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從細胞內直接表現出標記訊號,更接近原先 EVs 的狀態。「但即使透過細胞內的標記方式,也需嚴格驗證,確保標記後的 EVs 和標記前保持相同功能。」他強調。

展望未來,他看好利用永生化細胞株(Immortalized Cell Lines)來取代初代細胞作為基礎的生產策略,以提升產品一致性與產量。他也預計投入資金開發自動化設備,「我們正在開發由人工智慧(AI)監控的自動化生產系統(Self-driving EV Bioreactor),希望未來能大幅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邁向全球市場。」

在將 EVs 從臨床推向市場的過程中,他認為除了科學研究本身,更需要策略與資源整合。「在日本,我們與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合作制定外泌體療法的指導方針,因為這是日本第一個 EV 臨床開發案。」他強調,多方整合至關重要。「科學家單打獨鬥很難將發想落地,必須和臨床醫療、監管法規與產業團隊等多方面密切合作。」

資金更是關鍵。「大規模生產所需的鉅額資金仰賴投資,而投資人往往想看到明確的驗證數據。」他表示他的團隊成功獲得 AMED 的資金,藉此生成關鍵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數據,才能再吸引製造與藥廠夥伴的青睞。2024 年,他也成立新創公司,將 IPF 管線正式推向產業化。「要擴大規模與募資,成立新創公司是一條必經之路。」

談及亞洲市場,他特別看好台灣。「台灣的生技產業生態系很完整,學術研究機構、創業與政府協作良好。」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率先在亞洲落地應用,其中以日本與台灣最具潛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核準可能還要一兩年,但亞洲市場的法規靈活度可能相對更高,能更快進入臨床。」

他建議:「將你的計畫與國家政策的優先項目趨同,這樣更容易取得政府資金。並從一開始就組建跨領域團隊,包括法規與產業背景的人才。最後,考慮成立新創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資,並能加速與台灣、日本等法規友善市場接軌。」

身為臨床醫師,他始終將病患安全放在首位。

「正因我親眼見過 IPF 病患承受的痛苦,所以我追求更安全、有效的療法。」

與成分混雜的條件培養基相比,純化後的外泌體具備更高的臨床安全性。他的團隊先前已完成小鼠等動物試驗,進行相關毒理與安全性評估。他也呼籲 CDMO 業者關注製程中的上游細胞健康狀態,「因為只有健康的細胞,才能產出高效能的外泌體。」

他表示,AI 正改寫外泌體療法的研發過程。外泌體中含有複雜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組成,AI 能協助進行生物標記分析與製程監控。他的團隊運用 AI 即時監控細胞型態與培養條件,提升 EVs 的產出成果一致性與產率。AI 也能應用於下游純化程序,大幅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

未來,他想打造全流程 AI 驅動的「品質源於設計」(Quality by Design)系統,實現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 EV 療法。

「我想給病人希望,特別是那些走進醫院卻找不到藥的人。」

這句話擲地有聲,迴響著藤田雄副教授的使命感,驅使著他將研究一步步推向臨床醫療。從 IPF、COPD 到未來可能觸及的癌症與神經疾病,他培養的工程化 EVs 正在穩步向前實現他的願望。他的願景,不只是開發療法,而是重塑病患的未來。

藤田雄副教授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致力於開發以細胞外囊泡為基礎的療法,涵蓋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疾病,盼藉此改善亞洲乃至於全球患者在相關疾病遭遇的醫療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藝人徐凱希甩肉成功,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成功減重6K。(圖/品牌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藝人徐凱希甩肉成功,突破年過35後代謝變慢、體重逐漸攀升的瓶頸。身形小隻的她,變胖後被說背影像彪形大漢、整個人很不自信,還好藉由曲易產品增加代謝,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成功減重6K、重回出道時巔峰身材,辣秀「ㄦ字腰」更是讓網友驚嘆:根本韓系女團Idol。

回憶過去變胖的過程,徐凱希曾坦言在主持節目期間曾遭遇大量網友批評:「凱希怎麼變成這樣?太胖了吧?」,那時就連造型師、經紀人也每天都在威脅她說:「徐凱希你的衣服穿不下」、「趕快瘦」,甚至表示:「跨年今年沒辦法讓你穿好看的衣服」、「明年再加油」等,讓她沮喪不已。

徐凱希靠「吃」減6K 辣秀美腰!網驚超韓風

藝人徐凱希過去變胖的時候,經常遭網友嫌棄。(圖/品牌提供)

凱希透露自己很不喜歡浪費食物,就算硬撐也會把東西吃完,加上年紀漸長、代謝明顯變慢,即便搭配著拳擊有氧跟瑜珈運動,還是越來越胖,爆肉到48K。所幸在這段期間她遇上了曲易,凱希也不藏私地分享自己的瘦身方式,為了更快減下來,在吃東西上面,她會特別選擇原型食物,並且搭配爆塑血橙,讓身體的代謝加速進行,如果下午嘴饞的時候,就會吃魔凍血橙,增加飽足感,才不會亂吃東西。那遇到聚會吃大餐的情況,則會吃極塑魔鬼DX,崩解囤積、吃多少排多少,完全零負擔!

徐凱希靠「吃」減6K 辣秀美腰!網驚超韓風

凱希在曲易的幫助下,成功減重6K,回到出道時的巔峰身材。(圖/品牌提供)

凱希瘦身有成後,發現自己終於又回到那個「什麼衣服都能輕鬆駕馭」的狀態,身邊的朋友也會紛紛來向她請益減肥妙招,她也大方分享多虧曲易幫我提升代謝力!讓我不用忌口也能快速減下來,希望大家都能快樂瘦身、找回自信!

相關新聞

產後復胖!YTR小冰曝過往減重方法全失靈 老公1句話讓她崩潰爆哭

減重也能抗疫!醫:肥胖者確診新冠重症機率飆高、死亡風險增34%

瘦瘦針失效了?減重醫曝關鍵1因素卡住了 分析4點越打越沒用原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中市

網購化粧品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部分業者為吸引消費者目光,頻以誇大或不實療效進行宣傳。台中市食安處表示,去年查獲85件違規化粧品廣告,總裁罰金額達426萬元,其中一款洗髮露更因宣稱具有「改善掉髮」、「促進生長速度」等醫療效能字眼,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遭市府重罰60萬元。另外,去年查獲的違規商品中,以乳霜、面膜、洗髮精、精華液等為主。

食安處指出,近年網購與社群行銷盛行,不少業者透過IG、LINE、蝦皮及各類網路平台自行轉售化粧品,常使用的行銷手法,包括使用前後對照圖、消費者見證影片等,甚至直接轉載廠商文案、任意引用國外研究或報告,試圖營造產品具明顯功效的印象。然而,化粧品僅供外部使用,僅可用於清潔、保養或美化,絕不得宣稱具有醫療效能。 

去年查獲案件中,以網路廣告最為普遍,占比高達87.1%(74件),其次為電視與廣播廣告占12.9%(11件)。違規商品以乳霜、面膜、洗髮精、精華液等為主,常出現「抗過敏」、「消炎修復」、「促進膠原蛋白」、「除皺除疤」等違法字詞。且部分產品雖添加中草藥成分,業者卻引用《本草綱目》內容宣稱「具殺菌、消炎、治療效果、達到醫美級效果」,嚴重誤導消費者。

食安處提醒,化粧品廣告不得含有虛偽、誇大或宣稱醫療效能等內容,違者將依法處分;若涉及虛偽、誇大者,可處4萬至20萬元罰鍰;若涉及宣稱醫療效能,則可處60萬至500萬元罰鍰。

食安處呼籲,業者應確實瞭解法令,勿因誤信或仿效不當行銷話術觸法受罰;消費者選購化粧品時,也應認明中文標示完整、來源清楚的合法產品,避免落入誇大廣告陷阱,共同守護健康與消費安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兩天一夜的旅行最怕就是「東西不好帶、包包又難背」,這篇就幫你精選三款短程旅行愛用後背包:MUJI 無印良品的收納派經典、mont-bell 超輕攻頂包,還有 GREGORY 的高機能萬用款。不管你偏好輕便好折收、大容量兼顧實用口袋設計,或講究外型搭配與通勤兼用,一篇就幫你選出最適合的那一款!

mont-bell 輕巧便攜的「VERSALITE PACK 15 可摺收攻頂包」

mont-bell「VERSALITE PACK 15 可摺收攻頂包」6,200 日圓(含稅)

首先介紹的是 mont-bell 的「VERSALITE PACK 15 可摺收攻頂包」。這款有四種尺寸:15L、20L、30L 和 40L,這次介紹的是最小的 15L。

材質為 mont-bell 原創的 Ballistic® 尼龍 Ripstop,與傳統尼龍相比,在相同重量下可達到約 2 倍的抗撕裂強度。

此外,整個背包僅約 93g,超級輕,連帶讓平時的行李也感覺更輕盈了。

由於布料很薄,背起來會有底部稍微下沉的感覺,但因為背包本身就比較小,所以其實不太會介意。

如果是住一晚程度的旅行,放進換洗衣物也沒問題,非常適合短途旅行。

不愧是 mont-bell,不只是個小型背包而已。其實它是可以收納進頂蓋部分的可收納設計

顏色有三種:藍綠色、黃色、深灰色

我私心推薦的 VERSALITE PACK 15 可摺收攻頂包款式是藍綠色。鮮明的紅色作為點綴很可愛,意外地很好搭配各種穿搭喔〜。

順帶一提,根據官方網站顯示,截至 2025 年 4 月 18 日目前為止為缺貨狀態。

藍綠色和深灰色預計 4 月下旬進貨,黃色則是預計 6 月上旬,所以建議提前確認庫存狀況。

VERSALITE PACK 15 可摺收攻頂包

無印良品的人氣商品「可減輕肩膀負擔撥水加工後背包」

MUJI、mont-bell、GREGORY 哪款最適合 2 天旅行?3 款人氣後背包一次比較給你看

MUJI 無印良品「可減輕肩膀負擔撥水加工後背包」3,990 日圓(含稅)

接著要介紹的是無印良品超人氣的「可減輕肩膀負擔撥水加工後背包」。

容量為 20L,裝得下很多東西,肩帶的「加厚墊」設計能減輕肩膀負擔,讓人覺得比以往的背包輕盈。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它有很多收納隔層和口袋,超級實用!

前面有一個大口袋,左右兩側也各有可放入寶特瓶的口袋。

內部則有可以收納 A4 文件夾或筆電的大空間,還設有魔鬼氈固定設計。

左側也有拉鍊,可以快速取出裡面的物品。像是不用把背包卸下來也能輕鬆拿到摺疊傘,真的很方便。

背面的固定帶也非常實用。可以穿過行李箱的拉桿,這樣可減輕肩膀負擔撥水加工後背包就能固定在行李箱上。

但有一點要注意。我是使用無印良品的行李箱,所以沒有問題,但根據其他品牌設計,有可能會無法穿過拉桿,建議事先確認看看喔。

可減輕肩膀負擔撥水加工後背包 四色

夏天的話連四天三夜的行李都能裝下!GREGORY 的「ALL DAY」

152cm女性がグレゴリーの「オールデイ」を背負った様子

GREGORY「ALL DAY」 29,700 日圓(含稅)

最後要介紹的是 GREGORY 的後背包「ALL DAY。適合想要輕裝旅行、用背包裝行李的人。

雖然名為「ALL DAY」,意思是「一天的行李就能有效收納」,但實際上我也拿它來裝了夏天 3 泊 4 日旅行的行李。

荷物内訳

我打包了為期 4 天 3 夜的盛夏旅行行李。我知道這次的行李已經超出了容量,但還是硬塞進去了。

我把 3 天份的衣物裝進壓縮袋裡,還放入了保養品、化妝品、電棒捲、替換用的涼鞋、毛巾等看起來很占空間的東西。

雖然稱不上「還有很多空間喔!」,但比起拖著登機箱移動,這樣的方式輕便許多、行動起來也更靈活。對我來說,這樣就已經很夠用了。

内側ポケット

旅行中我覺得很方便的還有兩個內部口袋。其中一個是在正面裡側的網狀口袋。

因為是網狀設計,打開包包時可以清楚看到內容物,有沒有東西遺漏也一目了然。

外側ポケット

另一個是在正面外側的口袋。可以快速取物,在旅途中真的超方便。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口袋,總共內部有 2 個、外部有 3 個,是個超實用的設計。

這次我是將「ALL DAY」當旅行背包使用,不過平時上班等日常使用也很推薦喔!

ALL DAY

◎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 ROOMIE 編輯部。

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學知識不斷進步,但罹患多種癌症的比例不減反增

科技創新使癌症醫學開始 AI 輔助診斷、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許多棘手癌症甚至能痊癒;但同時生活型態及環境改變也導致許多癌症發生率節節高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最近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美國近百年罹癌資料發現,X 世代(1965~1980 年出生)和千禧世代(1981~1996 年出生)罹患 17 種癌症的機會比長輩高許多。17 種近年發病率上升的癌症有乳癌、肝癌、胰臟癌、血癌、大腸癌、腎臟癌、口腔癌及睪丸癌。成果 8 月刊登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

科學家分析北美中央癌症登記協會和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登錄超過 2,300 萬筆罹患 34 種癌症資料和超過 700 萬人死於 25 種癌症數據,依出生年(1920~1990 年)分,每五年為一級距分組,比較各組罹癌率。

1920 年開始,所有分析 34 種癌症八種發生率連年上升。1990 年出生者罹患胰臟癌、腎癌和小腸癌較 1955 年出生者高約兩三倍。女性肝癌發生率亦大幅升高,出生於 1990 年代的女性罹患子宮癌風險較 1950 年代者高近兩倍。五種癌症死亡率 50 歲以下年輕人增加了。

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

未參與研究的腸胃腫瘤科醫師安德烈·切爾塞克(Andrea Cercek) 說:「這次的研究表明,以前年輕人不常見的癌症發病率正在上升。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癌症年輕人發病率會上升,但推測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年輕族群發病率增加癌症,十種與肥胖有關,如大腸癌、腎臟癌、膽囊癌、子宮癌、胰腺癌、乳癌、卵巢癌等。

多數癌症並非短時間形成,故年輕世代罹癌可能童年就種下病因。美國癌症學會首席科學家威廉·達赫特(William Dahut)博士表示:「如果人們 20~30 歲就罹患癌症,代表十幾歲甚至更早就暴露於各種致癌風險,可能是環境、飲食或其他癌症危險因子。」

面對步步進逼的癌症威脅,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該如何因應?愈早發現癌症治療效果愈好,此次發現顯示癌症篩檢可能需更早進行,如乳癌、大腸癌篩檢等,建議由 50 歲下修至 40 歲。且肥胖是十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改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問題或許有機會同時降低數種癌症發生。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南部地區的醫療用血庫存出現嚴重短缺,各血型可用血液庫存量僅三至五天,以O型及AB型血液最為吃緊。 (高雄捐血中心台南捐血站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南部地區受到丹娜絲颱風影響,連續兩天停班停課,風災打亂捐血中心原定的募血活動步調,對於南部地區的醫療用血庫存都出現嚴重短缺情形,目前各血型可用血液庫存量僅三至五天左右,尤其以O型及AB型血液最為吃緊。

高雄捐血中心表示,南部包括嘉、南、高、屏、澎、東地區每日約需兩千袋醫療用血,受到丹娜絲颱風的風雨以及二天颱風假的影響,南部地區募血量大約短少約五千袋的血液。尤其以O型及AB型血液最為短缺,若醫療用血若血液庫存量無法盡快補足缺口,將對醫院所需之醫療用血造成衝擊。

捐血中心緊急呼籲南部鄉親,只要身體健康,兩週內沒有感冒、吃藥、打針等不適症狀,盡快前往鄰近的捐血室或捐血車捐血,以挽救急需輸血的病友。假日相關捐血地點及捐血活動訊息可以至高雄捐血中心官網或FB粉絲團查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