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砧板可能是廚房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看似普通的砧板,若長期使用且缺乏適當清潔,刀痕與裂縫會成為細菌和黴菌滋生的「豪華公寓」。研究顯示,即使表面乾淨,砧板的刀痕處仍可能藏匿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對免疫力較弱的孩童與長者尤其危險。

黃軒醫師今(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調查顯示,無論材質為何,使用超過2年的砧板,其菌落數可能超過3000 cfu/cm²,其中竹製砧板甚至可能暴增千倍。他強調,若發現砧板出現「發霉、開裂或深層刀痕」,應立即更換;即使外觀完好,也建議每2年定期淘汰,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至於砧板材質怎麼選?黃軒醫師分析,市面上並不存在完美的砧板材質,例如:竹製與塑膠砧板雖輕便,但容易殘留刀痕或藏匿細菌;不鏽鋼砧板抗菌效果佳,卻可能損傷刀具且使用時易滑動;傳統木製砧板對刀具較友善,但若未妥善保養,吸水後易發霉。他也特別提醒,選購木製砧板時應挑選「整木原切」產品,避免拼接板材可能釋放的甲醛危害健康。

為延長砧板壽命並確保衛生,黃軒醫師還列出5項維護小撇步,包括:生食與熟食必須分開使用不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後應立即徹底清潔;保持通風晾乾;定期以消毒劑殺菌;隨時檢查砧板狀態,一旦發現異狀便應果斷更換。

文末,黃軒醫師也呼籲民眾正視砧板潛藏的風險,別讓家中或小吃店的舊砧板成為「細菌炸彈」,「為了家人的健康,是時候檢查並更新你的砧板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地方中心/苗栗報導


苗栗縣長盃全國健美建身錦標賽登場 289位選手展現力與美競逐最高榮譽

苗栗縣114年縣長盃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5日在苗栗國中禮堂登場,全國各縣市約計289位選手競逐12項組別的冠軍寶座及苗栗先生、苗栗小姐頭銜,競爭激烈。

這是苗栗縣體育會健美委員會舉辦的第5屆縣長盃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在縣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提供舞台讓選手展現訓練成果,亦帶動苗縣健美運動的發展,在113年全民運動會中,苗縣選手林智閎、陳昇揚分別奪下男子健美第2級、男子形體組第4級金牌,讓各縣市刮目相看。

5日登場的縣長盃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共分國中男子形體、高中男子形體、青少年男子形體、男子健身模特兒、女子運動模特兒、男子新秀形體、男子資深健美組、男子健美組、男子古典形體、男子健體組、女子比基尼、男子形體組等12項競賽組別,約計289位選手參賽,競逐各項冠軍寶座外,並角逐苗栗先生及苗栗小姐選拔賽。

5日下午的開幕儀式,副縣長邱俐俐與縣議員徐筱菁、苗栗市民代表劉岳泓、苗縣體育會總幹事周仁聖、健美委員會主任委員江明彥、總幹事彭偉堯、縣府教育育處督學張又文、苗栗國中校長陳俞攸、家長會長高逸馨等人為選手們加油打氣外,並分別頒發國中男子形體、高中男子形體、青少年男子形體、男子健身模特兒、女子運動模特兒、男子新秀形體、男子資深健美組等項目的獲獎選手獎狀、獎牌和紀念品。

副縣長邱俐俐感謝健美健身委員會的籌辦及裁判、工作人員、協辦單位的辛勞付出,讓這項賽事順利舉行,期勉選手們全力以赴,展現長期訓練的成果,以最完美的體態競逐最高榮譽。

更多新聞推薦

網傳7/26罷免投票不給投票通知單 中選會:惡意捏造的選務造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08期

文/文/張金堅(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外泌體(exosome 或稱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透過細胞內的胞內體

(endosome)路徑生合成的內源性奈米級(直徑30-200mm)細胞外囊泡(或稱小胞外體,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圖一),其大小相當於人類頭髮直徑的百萬分之一,含有各類RNA(如miRNAs、mRNAs、IncRNAs等)、蛋白質、脂質、小分子代謝物等,存在於血液、尿液、唾液、淚液、母乳和細胞培養基等生物體液中。起初這種物質被視為細胞廢棄物形同垃圾,但如今科學界已廣泛認同外泌體作為細胞間通信媒介的重要角色。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泌體由細胞經由胞吐(exocytosis)釋放後,能傳遞含有複雜因子的信號給其他細胞。其傳遞方式有三種;融合作用(fusion)、接受體與配位體交互作用(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或胞吞作用(endocytosis),進而調控這些細胞的功能。(圖二)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外泌體的來源

於1981年由美國國家神經、溝通障礙及中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CDS)特拉姆斯博士(Eberhard Trams)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使用「外泌體」一詞,描述細胞表面釋放的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1983年外泌體首次在體外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被發現,且多種細胞都能分泌。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斯曼(圖三左)和蘭迪謝克曼(圖三中)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蘇德霍夫(圖三右),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內部囊泡運輸調控機制,因而才引起各方科學家的注意,而成為研究的熱門話題。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人體幾乎所有細胞都能產生外泌體,這些外泌體不僅可由細胞釋放,也能從如心包積液(pericardial effusion)、羊水(amniotic fluid)等體液中分泌出來。多種類型的細胞,如間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上皮細胞 (epithelial cell)、巨噬細胞 (macrophage, mφ) 等,均能分泌外泌體。

此外,外泌體幾乎存在於所有體液中,包括羊水、尿液、腦脊液、唾液及淚液等。間質幹細胞是一種非造血、多功能的成體幹細胞,可以從多種組織,如骨髓、臍帶、脂肪組織中分離獲取。

外泌體的作用及在精準醫學領域的應用

由於外泌體具有再生能力以及免疫抑制特性,推動了間質幹細胞(MSC)應用於多種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一些研究顯示:在各種損傷和疾病模型中,MSC 分泌的外泌體可以取代基於MSC 的幹細胞療法。

另外多項研究顯示:基於外泌體具有內源性、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特性,可參與機體免疫調節、血管新生、細胞增殖及凋亡等各項環節,進而發揮組織修復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具有下列五大作用。

❶作用一:免疫調節

間質幹細胞外泌體可降低巨噬細胞趨化蛋白(chemokine)CX3CL1 及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的表達,同時上調白血球介素-10(interleukin-10),降低局部炎症反應,發揮免疫調節的作用。同時幹細胞外泌體可調節機體免疫,促進受損組織修復。

❷作用二:促進血管新生

多項研究顯示:由幹細胞生成的幹細胞源性外泌體(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具備與幹細胞相當的心臟保護效力,能增進血管生成、降低細胞凋亡,以及減輕發炎損害。

外泌體因其優異的穩定性及低受體細胞突變與免疫排斥風險,被視為心血管疾病很有潛力的治療方法。

2015年研究顯示:間質幹細胞源性外泌體(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 MSC-Exos)移植,能顯著提升心肌細胞存活、對抗損傷、促進新血管生成及改善心臟功能。其他研究亦證實其具有抗發炎、抗凋亡及促進心肌再生的作用。

❸作用三:促進細胞增殖

MSC衍生的外泌體(MSC-Exos)在傷口癒合和心肌梗塞方面展現出顯著效果,尤其是胎盤臍帶MSC分泌的外泌體,對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

細胞損傷時,凋亡細胞會釋放促進有絲分裂信號,進而使體內器官再生,作為補償細胞的損失。凋亡過程中,死亡細胞會誘導鄰近細胞增殖,以恢復體內平衡,但凋亡細胞與鄰近細胞間的訊號傳導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 期 , 芝 加 哥 拉 什 大 學 ( R u s h University) 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凋亡細胞釋放的含CT10激酶(kinase)調節因子(CT10 regulator of kinase 1, CrkI)的微泡,進而誘導鄰近細胞增殖,用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到。這些純化的囊泡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均能有效刺激細胞增殖。

❹作用四:組織修復與再生

皮膚傷口通常需要精細組織修復,癒合不良會產生疤痕,若發生壞死,不僅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而且對疼痛、溫度和觸覺的感知,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尋找一種替代方法來加速傷口癒合是非常重要。

科學家發現:臍帶間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能抑制α平滑肌肌動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達和減少第一型膠原蛋白(collagen)沉積,可抑制皮膚傷口癒合過程中肌纖維母細胞(myo-fibroblasts)的分化,從而減少疤痕形成,促進皮膚傷口癒合。

❺作用五:藥物載體

外泌體與細胞膜融合可將所攜帶的物質和信號,傳遞到受體細胞並改變其生物學功能,外泌體是奈米大小藥物遞送或基因治療的潛在載體。此外,外泌體作為功能性核糖體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和蛋白質的天然載體,其可以利用這些囊泡遞送各種核糖核酸分子、胜肽(peptide)和合成藥物,以達到更精確的治療效果。

基於上述五大作用,在當今強調個人化的精準醫學的領域,其應用範圍既深且廣,大約歸納下列四項應用。(如圖四)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精準醫學領域4應用

❶疾病診斷和監測

所謂液體檢體是一種利用血液、尿液、唾液或其他體液進行疾病檢測的方法,相較於傳統的組織檢體,然而液體檢體具有低侵入性、低風險、方便、低成本,且能夠多次重複操作的優勢。在癌症診斷方面,研究顯示,外泌體可以攜帶腫瘤細胞釋放的DNA、RNA、蛋白質、代謝物,及其他分子來參與癌症生成及惡化的過程,因此利用這些分子可以作為早期癌症形成或是癌轉移的生物標記,除了癌症診斷,外泌體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也在積極探索中。

此外,外泌體還可以用來監測治療效果和疾病復發的風險。由於外泌體可以動態反映腫瘤或病變組織的狀況,通過定期檢測病人血液中的外泌體內容物,醫師可以評估其治療效果,及早發現疾病復發的跡象,將來在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❷藥物遞送

外泌體其屬於細胞天然性來源,使其更容易被人體細胞接受,甚至可以減少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此外,外泌體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與在體內環境中的壽命,使其成為一個理想的藥物載體。

外泌體作為藥物載體,目前在癌症的應用方面最受關注,由於外泌體具有靶向傳遞的特性,它們可以精確地將抗癌藥物直接遞送到腫瘤細胞中,從而大幅提高藥物的有效濃度,並減少對正常的健康細胞的毒性影響。除了抗癌藥物的遞送外,外泌體還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中也展現其潛力。例如,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中,外泌體可以用來遞送神經保護性藥物穿越血腦屏障,這是一般傳統藥物遞送系統所難以達到的。

總而言之,外泌體在藥物遞送和診斷中的應用潛力無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外泌體有望成為治療多種疾病的有效工具,從而改變目前的治療模式,提供更精準和個人化的醫療服務。

❸再生醫學

在再生醫學領域,來自幹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具有極大的應用功能,特別是在組織修復和再生醫療方面。這些外泌體不僅促進了細胞間的溝通,還能調節免疫反應,為受損組織的修復創造有利環境或是給予活化相關生化活性。許多的研究已經顯示,在心肌梗塞、中風和慢性傷口等病症的治療中,幹細胞外泌體表現出明顯的治療效果。總結來說,外泌體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前景誠可謂廣闊且深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外泌體有望成為治療多種組織損傷和退化性疾病的有效工具,並為個人化醫療和精準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❹基因療法及疫苗開發

由於外泌體可以被天然或工程化地設計用來攜帶和遞送各種類型的遺傳物質,包括DNA、RNA、siRNA和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它們已經扮演著基因療法研究中的熱門工具。此外,外泌體可以同時攜帶多個基因或調控分子,從而針對多個靶點進行治療。這一多重遞送能力使外泌體成為治療複雜疾病的理想工具。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的進行,外泌體有望成為治療遺傳性疾病、癌症及其他複雜疾病的核心工具,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由於外泌體的天然來源和奈米級大,它們可以有效地在活體內的組織間及環境中呈現抗原,從而誘導免疫反應。這一特性使得外泌體疫苗在增強免疫反應的同時,顯著減少了傳統疫苗相關的副作用和免疫反應過強的風險。除了在傳染病預防的應用外,外泌體可以被設計為表現出腫瘤相關抗原,從而誘發病人的免疫系統針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這種方法有望克服腫瘤免疫逃逸的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臨床試驗的進展,外泌體疫苗可能成為下一代疫苗技術的核心,為全球公共衛生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手段。

基於上述外泌體的多重作用及在精準醫學的應用潛力,外泌體相關應用的市場成長相當迅速,根據CMT(Coherent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已從2025年的2億2千2百萬美元,預期至2032年將達12億8千4百萬元,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高達28.5%。(如圖五)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目前外泌體面臨的挑戰

❶分離和純化

外泌體的分離和純化目前主要依賴於超高速離心、密度梯度離心、凝集沉澱、免疫親和性分離、超過濾、粒徑大小層析法等技術。然而,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

例如,超高速離心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它往往需要長時間運行,且容易導致外泌體的損壞或功能性分子的流失。相比之下,免疫親和性分離方法能夠針對特定的外泌體膜蛋白進行分離,從而提高純度,但其成本高且操作繁瑣,不易大規模應用。總結來說,儘管外泌體作為治療工具的潛力巨大,但在分離和純化技術上的挑戰,仍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❷法規障礙

由於外泌體的異質性,來自不同批次的外泌體產品,可能在組成、功能和效果上存在變異。這就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嚴格的品質和品管的控制流程,以確保每一批次的外泌體產品在物理特性和生物活性方面保持一致。

其次,安全性評估也是監管機構審查外泌體療法的關鍵步驟之一。因此,必須對外泌體產品進行全面的臨床前研究,以評估其在動物模型中的毒性、免疫反應和長期安全性。此外,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之前,還需要進行廣泛的質量測試和生物安全評估。

總體而言,儘管外泌體療法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臨床轉化之路仍充滿了法規上的挑戰。只有在監管機構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下,制定出清晰而科學的指導方針,外泌體療法才能在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順利進入臨床應用,最終達到造福於病人。

在台灣,2023年3月31日,由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教授及台大沈湯龍教授發起,聯合台灣胞外體學會(TSEV)、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

及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共同組成推動。

成立了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主要倡議政府重視並鼓勵外泌體研發,促進學界與產業界對接。當前再生醫療及醫美市場仍以非人源性動植物外泌體為主,以醫美化粧品為例,多以植物外泌體為主,成本低,萃取過程最為穩定,目前植物外泌體來自蘆薈、葡萄柚、青花菜、葡萄、人參、玫瑰等,主要用於護膚修護等產品,及至2024年3月衛福部正式公告修正後的「化妝品禁止使用成分表」,在化妝品中使用人源胞外體,經個案審查通過後可開放使用。讓台灣繼南韓及日本開放後,成為第三個有法規與指引,明確許可的人源外泌體的國家。

緊接著衛福部在同年6月發布的「再生醫療雙法」,已將外泌體產品納管,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TFDA)監管。此外,考量細胞外囊泡(外泌體)製劑目前已有許多產學研發單位投入相關項目開發,而台灣尚未發布針對此類產品法規,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於2025年1月16日提供「細胞外囊泡製劑製造與管制之研發策略指導原則-第二版」盼能提供產業於研發階段的策略參考,及闡述品質相關法規科學建議。

台灣外泌體產業法規尚未完備,有賴產官學研各方先進磋商溝通取得共識,並以嚴謹務實的態度推進相關療法研究,衷心盼望外泌體產業在台灣發光發熱,為生技產業成長注入一股新力量。

❸可擴展性的挑戰

品質控制是確保外泌體產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的關鍵。在大規模生產中,品質控制系統需要涵蓋從細胞庫建立、細胞培養、外泌體分離純化到最終產品測試的每一個環節。這要求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質量控制指標和檢測方法,確保外泌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功能性分子和生物活性在不同批次間保持一致。此外,質量控制還應該包括對潛在污染物(如細菌、病毒、生物毒素和其他細胞外囊泡)的檢測,以確保外泌體產品的純度和安全性。

最後,自動化生產系統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外泌體療法更具經濟可行性。高通量技術的應用可以快速篩選和優化生產條件,加速新產品的研發進程,並且在臨床需求增加的情況下,能夠快速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市場需求。

❹深化基礎生物學研究的挑戰

外泌體的生物學研究仍處於發展階段,尚有許多基礎科學和技術的問題仍未解決。隨著對外泌體生合成機制、內含物質選擇載入機制和與目標細胞/組織的作用機制仍要深入了解,未來才有希望通過基因工程和化學修飾技術,實現對外泌體功能的精確調控,從而提高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這將為外泌體療法開創更加光明的前景,也將推動生物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結語

外泌體作為一種奈米級細胞外囊泡,因其穩定性、低免疫抗原性和標靶遞送能力,已在疾病診斷、藥物遞送、再生醫學等領域,展示出廣泛的應用潛力。此外,外泌體還可作為疫苗開發的載體,展示出對傳染病和癌症的預防與治療的堅厚實力。未來,外泌體在個人化醫療和基因療法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可期。

然而,外泌體的臨床轉化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分離和純化技術的標準化、產品質量的一致性,以及法規條文的制定。此外,將外泌體生產規模擴大到臨床使用,還需解決技術上如細胞培養和生產自動化的困難。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這些挑戰有望被克服,使外泌體療法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地位,為病人提供更精確和有效的治療選擇。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張金堅:癌轉移的先遣部隊:外泌體(Exosomes)
.幹細胞外泌體,有望恢復這兩種難纏疾病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分享瘦身4徵兆,如不餓的時間變多、放屁變多、喝水量增加、衣服變寬鬆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減重是許多人一生的課題,要如何知道自己正走在瘦身的道路上呢?小宙醫學診所院長吳榛槿在臉書專頁「小吳 吳榛槿醫師|點亮妳的美力宇宙」發影片分享與運動無關的4個瘦身徵兆,比如不餓的時間變多、放屁變多、喝水量增加 、衣服變寬鬆等,若有中2點以上,代表身體正在進行燃脂。

不撐、不餓的時間變多

這代表身體已經更適應以燃燒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血糖更穩定,進食頻率自然下降,嘴饞的情況也大幅減少。這是能量代謝穩定的好現象。

放屁變多

飲食結構的改變,特別是增加蛋白質或以低GI食物(如地瓜、芋頭、南瓜)替代米飯和麵包,會讓腸道菌群產生變化。這可能導致短期內排氣增多,但也是身體適應新飲食方式的自然現象。別擔心,這是好事!

醫師表示,飲食中若以低GI食物來替代米飯和麵包,會讓腸道菌群產生變化,導致短期內排氣增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喝水量增加 口渴感提升

燃脂過程需要水分協助代謝脂肪分解的副產物,若開始喝更多水、熬夜減少、零食不碰了,甚至感覺整體壓力下降(皮質醇降低),這些都是身體進入高效燃脂狀態的徵兆。

衣服變寬鬆

體重可能沒明顯下降,但你發現腰圍、臀圍或其他部位的尺寸縮小,證明脂肪在燃燒,脂肪體積大於肌肉,因此減少脂肪會讓衣服更寬鬆。量尺或照片會比體重機更能反映真實的身體變化。

醫師提醒,脂肪燃燒需要時間,它是一種可持續性的生活習慣改變的結果。正在努力減重的人若有出現上述4個徵兆中的2個,就應該好好鼓勵自己,代表我們正往更健康的路上邁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溫和調理 豐原醫院中醫科讓你找回濃密秀髮

【記者彭勝郎台中報導】

掉髮、禿頭困擾?中醫科讓你找回濃密秀髮!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指出,一般的圓禿現象,中醫俗稱「鬼剃頭」,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性落髮疾病,特徵為皮或身體其他部位突然出現圓形脫髮區塊。經研究顯示,圓禿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系統異常、心理壓力、賀爾蒙變化及遺傳因素有相關,病程不定,有些患者能自然恢復,而部分患者則需透過適當治療促進毛髮再生。

圖1: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醫師表示,透過中醫的中藥內服與針灸療法,來調理氣血及免疫功能以促進頭皮循環及健康。豐原醫院提供)

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主任舉例說明,一名正值青春期的女學生,不明原因出現的嚴重落髮困擾,使原本茂密的頭髮出現多塊光禿區域,使她的情緒低落,自信心嚴重受損。

為了尋找合適的治療方式,家人帶她求診於多家醫療機構,經過抽血檢查與中西醫診斷,並未發現明顯異常,嘗試許多治療或外用生髮產品,效果皆不理想。

經診斷後,認為落髮情形疑似與氣血不足、肝腎陰虛有關,因此開立中藥調理體質,並搭配針灸療法以促進頭皮氣血循環。透過半年的耐心調養,她的毛髮逐漸恢復生長,落髮情況顯著改善,並表示髮量雖有減少但機本上都已長好,讓她不僅能重拾自信並能快樂學習。

除了急性圓禿患者,長期病患也可能面臨持續性落髮的困擾。林煥欽主任表示另有一名中風的患者,頭頂幾乎光禿無髮,多年來嘗試多種治療,效果亦不甚顯著。經診斷後亦認為落髮現象亦可能與氣血循環不佳有關。

圖2:患者經過半年中藥調理體質並搭配針灸療法促進頭皮氣血循環,讓毛髮逐漸恢復生長,改善落髮情況。(豐原醫院提供)

在治療中風同時亦另加以頭皮針予以輔助治療,透過刺激頭皮特定穴位,活絡氣血循環,幫助毛囊重新獲取養分。經過數個月的治療,患者光禿的頭皮開始長出細密新髮,這一變化讓病患驚喜不已,重新燃起對生髮的希望。

對於圓禿及其他類型的落髮問題,林煥欽指出,中醫認為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脾胃失調等因素皆有一定的相關性。而現代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等各種問題,均容易導致身體內部新陳代謝失調,進而影響毛囊健康,造成落髮現象。

中醫治療一般均強調標本兼顧,透過內服或外敷之中藥治療或合併針灸療法等方式,以達到調整體質、促進毛髮再生的效果。但林煥欽主任仍提醒,落髮問題不容忽視,民眾若發現異常掉髮,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以免錯過最適的治療時機。此外應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如保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量運動,以維持身體及頭髮之健康。

圓禿與其他落髮問題雖然可能影響外觀與心理健康,但透過適當的治療與耐心調理,仍有機會恢復。透過中醫的中藥內服與針灸療法,來調理氣血及免疫功能以促進頭皮循環及健康,對於落髮後毛髮的恢復皆有很好效果。

民眾若遇到掉髮問題,應諮詢專業醫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日找回健康濃密的秀髮與自信心。切勿輕信來路不明的生髮藥物或偏方,以損害毛囊健康,甚至導致皮膚過敏或其他副作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德國之聲中文網)意大利費拉拉大學遺傳學者吉羅托(Silvia Ghirotto)的研究顯示,早期歐洲人很可能擁有深色的頭發、眼睛和皮膚。直到大約3000年前的鐵器時代,淺色的頭發、眼睛和皮膚都是例外。

根據這項研究,在大約14000年前,即舊石器時代晚期,在早期歐洲人中,對淺色皮膚、頭發和眼睛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基因只是非常零星地出現。

如今,在一些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和芬蘭,甚至有些地區超過80%的人口天生都是金發。在歐洲其它地區,金發相當罕見;大多數歐洲人都是棕色頭發。全世界只有約2%的人天生金發。

尋找可用的DNA很困難

為進行這項研究,吉羅托的團隊分析了來自西歐和亞洲34個國家考古遺址的348個DNA樣本。其中最古老的樣本距今4.5萬年,來自2008年在西西伯利亞發現的Ust’-Ishim個體。此外,來自瑞典的距今約9000年的SF12個體的DNA樣本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然而,許多所檢測的DNA樣本嚴重受損或不完整(“降解”),以至於研究人員無法直接確定色素沉著特征(如膚色、發色和眼睛顏色)。他們只能使用統計學方法來推斷這些特征。

保存極其完好的冰川木乃伊「奧茲」(Ötzi)可追溯到銅器時代,距今約5300年
保存極其完好的冰川木乃伊「奧茲」(Ötzi)可追溯到銅器時代,距今約5300年

歐洲人的非洲血統

大約5萬至6萬年前,第一批智人在歐洲定居。從基因上講,他們與非洲的現代祖先的分化並不大。這意味著他們主要是有深色皮膚、頭發和眼睛的基因。

雖然可能總是存在例外,例如藍眼睛,但在大約5000年前的銅器時代,歐洲大多數人仍然是深色皮膚和頭發。根據所檢測的DNA樣本,63%的早期歐洲人擁有深色皮膚,而只有8%的人擁有淺色皮膚。

淺膚色和淺色眼睛在歐洲有進化優勢嗎?

在北歐,比如在瑞典,大約3000年前,淺色頭發和淺色眼睛的人增加。

這項研究認為,對早期狩獵采集者而言,淺膚色可能是一種進化優勢。在較弱的陽光下,他們可能能夠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健康的骨骼、牙齒和肌肉所必需的。

然而,較淺的眼睛顏色可能並沒有顯著的進化優勢。遺傳學者吉羅托的解釋是,藍色或綠色的眼睛是遺傳因素或性選擇的結果。

不過,淺色皮膚、頭發和眼睛究竟給歐洲人帶來了哪些進化優勢,目前尚無定論。例如,淺色色素沉著的增加是否與歐洲的氣候以及人口遷徙變化有關,尚須進一步研究。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第21家診所「藝群藝文診所」今(18)日開幕,落腳於熱鬧的桃園藝文特區,吸引大批排隊人潮,造成路口塞車,藝群醫美集團近期以每一個月開設一家診所的速度,穩坐台灣連鎖醫美診所數量最多的集團,領先其他只有10多家診所的其他醫美體系,台灣醫學美容市場由來競爭激烈,然而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以其深厚的醫學背景與精準布局,持續擴張版圖。

藝群醫美集團第21家藝群藝文診所開幕 落腳熱鬧的桃園藝文特區

藝群醫美集團完成第 20 家診所開幕在新竹高鐵站區之後,正式超越以往六都佈局,邁向二線城市發展新階段,接著,藝群醫美集團在桃園藝文特區設立第21家診所,這也是藝群集團在桃園市的第2家診所,進一步深化桃園市場,展現集團繼續擴展的決心。

藝群醫美集團第21家藝群藝文診所開幕 落腳熱鬧的桃園藝文特區

藝群醫美集團的核心能力在於以醫學知識為根基,整合臨床、教學與保養品,形成獨特的「醫療、醫美、保養品」等「三合一」的複合優勢,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這個核心價值也跟王正坤醫師長期授課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課程有關,王正坤醫師本身是企管博士與皮膚科專科醫師,現任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與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在長榮大學博士班授課品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在成功大學EMBA碩士班授課連鎖品牌經營管理,在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授課美容醫學20多年,他長期撰寫美容醫學的醫學教科書與醫學論文,藉由醫學知識來培訓醫師。

成立於 1997 年,藝群醫學美容集團從台南起家。28年來,藝群診所分布涵蓋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形成強大的通路優勢與品牌曝光。藝群也成立Dr.藝群保養品公司,提供神經醯胺、玻尿酸精華液等自有品牌產品,從醫師診療延伸到醫美保養品市場,形成上下游整合的醫美生態系。

桃園藝文特區位於桃園市中心地段,是商業、文化和交通的交匯核心,擁有圖書館總館、展演中心及高密度高樓,使其成為市區新興潮流聚點,醫美診所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聚集於此,市場競爭激烈。藝群醫美集團聚焦此地的交通便利和高收入客群的雙重吸引力,看重該區客流量與高端需求,同時也反映出集團藉此強化在北北桃軸線上的品牌連結與市場曝光。

藝群藝文診所的空間設計以大廳美術燈「藝術之鳥」為靈感主軸,自由與優雅的藝術之鳥,營造出如翱翔般無拘無束的空間感,藝群人一起為夢想前進,從服務接待到療程規劃皆以「醫學知識」為核心,定義醫美新標準。

藝群醫美集團以「高鐵、捷運、台鐵」等交通節點為選址首選,構築全台軌道經濟布局,連鎖診所分布從台南一路北上至台北,再南下至高雄,形成軌道沿線醫美網絡。王正坤醫師指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為「醫學知識」,再藉由標準化的企業管理,持續擴展診所版圖,同時保持服務品質與口碑信任。此種穩紮穩打的打造品牌方式,可供許多連鎖醫療診所借鏡。

推薦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2025年台灣耳科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5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培訓中心隆重登場。本次盛會集結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國的傑出耳科專家,以及台灣近55位講師與座長以及聽力師共同探討耳科新知、耳部手術、人工電子耳及數位聽力照護等主題,引領電子耳照護與聽力醫學邁向新境界,為台灣耳科醫療注入嶄新動能。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作為雲林、彰化、南投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基不僅肩負救人使命,也承擔醫學研究與教育重任。本次國際耳科研討會匯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耳部疾病的多元面向,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人工電子耳植入、暈眩症以及聽神經瘤等。陳總院長強調,彰基將持續致力於提升耳科診療技術,提供患者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並推動相關研究發展,為民眾健康貢獻最大心力。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2023年7月起,健保署開放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優耳聽力閾值 > 90 分貝)兒童進行雙側電子耳植入手術,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不符資格或費用差額問題,難以獲得完整治療。因此,彰基於同年成立「彰基電子耳基金會」,緣起於一位罹患白血病、突發雙耳聽損的年輕患者,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關懷下,啟發出一項照顧更多族群的行動。該基金會針對65歲以下、但未符合健保補助資格的病人,經過醫療團隊評估與社工諮詢後,協助其申請費用補助,讓患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與復健,重返「聽見美好」的世界。

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彰基在陳穆寬總院長的帶領下,不僅成立了人工電子耳基金,並在過去兩年成功完成9例植入手術,醫院在耳科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他期盼未來能持續推動國內外的合作與創新,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自2012年起,衛福部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公費補助計畫,期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善嬰幼兒聽力障礙對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彰基早在政府推動前,即參與相關先驅計畫,長年推廣聽篩服務至中部地區,並以「一站式聽篩服務」與高準確率的追蹤管理體系著稱。

目前於彰基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於出生後三日內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檢查輕中度以上聽損。若初篩未通過,將安排於滿月時複篩;若仍未通過,則儘速安排進一步腦波檢查,以釐清為「感覺神經性聽損」或「傳導性聽損」,並於六個月內啟動助聽器與聽語療育,達到黃金治療期內的有效介入。

彰基的聽篩皆由院內專業聽力師群親自執行,篩檢品質與追蹤效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透過這樣完善的制度,彰基得以及早發現不少有潛在需求的個案,並主動規劃後續治療與陪伴措施,真正做到與孩子一同成長、共度挑戰。

彰基聽力團隊長年堅持精準服務、創新整合,更首創「麻醉電生理檢查」技術,將麻醉室移入聽力室,造福多重障礙兒童與困難個案,提升檢查安全與準確度,並縮短診療等待時間。

蔡螢芷聽力師說明,彰基耳科聽力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的聽力篩檢服務。近年來,團隊更首創將「麻醉電生理檢查」導入聽力室,讓需要鎮靜或合併多重障礙的個案,能在安全環境中完成高品質檢查。團隊也導入「影像頭部脈衝檢查」,能更快速地協助眩暈患者進行鑑別診斷,落實全人全齡的健康照護理念。

彰基近年電子耳手術的穩定發展與整合能力,獲得耳科醫學界高度肯定,因此2025年耳科醫學會特別授權由彰基主辦獨立年會,作為推動台灣耳科醫療進步的重要據點。

台灣耳科醫學會理事長黃仲鋒教授表示,本次盛會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及耳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慶輝醫師的鼎力支持下成功舉辦。會議邀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多國專家,以及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參與,共同促進跨領域交流,為耳科醫療發展樹立良好典範。

本屆年會除耳科醫師與手術團隊參與外,也特別規劃多場以聽力師為主軸的專題討論,包括:「台灣聽篩面面觀」、「平衡檢查技術」、「聽力學臨床實務分享」等,提供聽力師難得的學習與跨專業交流平台。

中華民國聽力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特別提到,彰基在新生兒聽力篩檢領域推動「一站式」整合服務,成效卓著,堪稱國內標竿。並感謝彰基重視此項議題及籌辦如此規模盛大的會議,成功促成醫師與聽力專業人員的跨界對話與合作,共同見證並分享這份成果。

此次大會亦安排耳科手術影片競賽、挑戰性病例討論與併發症處置經驗分享等精彩環節,期待透過實務與創新激發年輕一代醫療工作者的學習熱情與專業信念。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艾萬霖生技董事長暨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醫師,致力於研發與生產高品質外泌體並應用於化粧保養品中。

近年來,外泌體(Exosomes)於再生醫學與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自從科學上發現它可作為細胞間訊息傳遞的關鍵角色,外泌體不僅在醫學研究中展現多元潛力,其應用於肌膚保養的獨特機制也備受關注,從實驗室逐步落實於生活上的實際應用。專注於外泌體研發的艾萬霖生技近日宣布與國內指標性連鎖藥局通路大樹藥局達成策略結盟,共同推廣「人類來源外泌體」技術應用,為台灣生物科技與肌膚保養領域開創新契機。

艾萬霖生技董事長暨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醫師表示:「從學理上來看,外泌體是細胞自然分泌的奈米級囊泡,富含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在細胞溝通與生理功能調節中扮演要角,其奈米級尺寸有助於傳遞活性成分,協助維持肌膚健康。」該公司憑藉嚴謹的研究與測試,致力於研發與生產高品質外泌體,期望將此項尖端生物技術,透過安全、合規方式,應用於促進民眾健康的相關產品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若瑟(Réxos)外泌體保養系列」已獲得台灣衛福部(TFDA)核准,可採取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成分的「人類來源外泌體」應用於化粧保養品中。

未命名設計
若瑟外泌體保養系列獲衛福部核准,採用人類來源外泌體,以安全、合規方式應用於化粧保養品。

大樹藥局指出,在眾多外泌體相關產品中,民眾應審慎評估其來源符合合規性、成分純淨度及安全性等關鍵要素。艾萬霖生技基於對技術研發與品質控管的堅持,獲得秉持「值得您信賴的藥局」理念的大樹藥局的肯定。雙方合作契機則是看好艾萬霖在外泌體領域的專業實力與嚴謹態度,運用研發優勢,結合藥局信賴的連鎖通路與專業藥師團隊,將共同推出符合法規、品質優良且安全可靠的產品選擇,亦提供完整產品資訊與諮詢服務,讓消費者能安心選購符合需求的保養產品。

此次合作象徵著生物科技研發強強聯手專業健康通路,不僅讓人源外泌體技術能安全且透明的進入消費者日常生活,更將推動台灣在生技與醫學美容領域的發展。未來,艾萬霖生技與大樹藥局將持續深化合作關係,共同探索外泌體在提升肌膚健康與美容保養方面更多應用潛力。大樹藥局憑藉其遍布全台服務網絡與深耕社區的信賴度,在此次合作中將扮演關鍵角色,其專業藥師團隊更站在第一線,為消費者提供詳盡產品說明與個人化建議,確保民眾能夠安心且便利接觸並了解創新的生技應用,為產業注入新動能,也為國人帶來更優質、更先進的新選擇。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 SCMP Hearst Hong Ko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Before you decide to purchase or use the products and/or services that our website introduces,you should gathe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me in addition to the representations or advertising contents on our website.

Cosmopolitan,ELLE,ELLE MEN,Harper’s BAZAARand Esquireare publications und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imited.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