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 政府消息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深度專訪】 從靜思道場到高齡產業前線,慈濟如何以醫、養、心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重塑台灣超高齡社會的照護藍圖?2025年8月8日,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於南港盛大登場,然而人潮聚集的,不只是各大健康科技廠商的展位,而是慈濟醫療體系的主題區——一個結合高齡醫療、長照創新與智慧科技應用的「慈濟醫養新台灣」展示空間。這場展會,不只是一場醫療科技秀,更是一場關於台灣未來照護樣貌的啟示錄。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北區長照關懷據點平均年齡超過八十歲的長輩,在揭牌現場以歌舞律動展現健康活力。(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關鍵人物】衛福部長:慈濟是推動長照的「隱形引擎」

「慈濟是推動長照最重要的民間力量之一,」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在慈濟展區揭牌時如此表示。他承諾,衛福部即將啟動的長照3.0政策,將持續給予慈濟最大支持。

這番話並非外交辭令。實際上,慈濟在高齡照護領域的深耕與創新,早已遠遠超出一般宗教組織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是少數能橫跨醫療照護、社區長照與生命關懷的全方位體系。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衛福部長邱泰源出席慈濟展區揭牌儀式,肯定慈濟是長照的重要推手,並承諾持續給予最大支持。(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深度分析】慈濟醫養模式三關鍵:醫療專業 × 長照整合 × 精神關懷

慈濟的醫養實力,體現在三大核心:

  • 整合醫療與長照的資源平台
  • 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經營的台中市立仁愛綜合長照機構,自2024年10月揭牌以來,已成為長照界的指標。這裡不只是一般機構式照護,更強調醫療介入與多元專業團隊整合——復健、營養、中醫與心理師齊備。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余政展將於8月10日「名人講堂」分享素食養生的健康祕訣。(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長照司司長祝健芳特別提及:「慈濟的服務量能與品質,能讓真正需要照護的人獲得妥善對待。」

  • 結合AI與智慧科技,翻轉「人力密集型」困境
  • 在慈濟展區,一台外骨骼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圍觀。旁邊,是虛擬實境(VR)模擬失智症體驗,讓使用者進入一位認知障礙長者的世界——混亂、不安與情緒波動,一覽無遺。

    「用體驗去喚醒共感,才能改變社會對失智與長照的偏見,」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強調。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氣候變遷與高齡浪潮交會之際,「永續健康」的策略,應從環境友善、蔬食生活做起。

  • 精神與生命關懷:超越生理照護的宗教智慧
  • 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指出:「長照不只是延續生命,更是讓長輩活得快樂、有尊嚴。」慈濟透過社區據點、靜思人文課程與心靈安頓服務,讓高齡者在有尊嚴的環境中走完人生。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強調,長照不只是延續生命,更要讓長輩健康快樂到終老,並將關懷延伸至社會每個角落。(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這場展會上,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照據點長輩,在現場高歌熱舞,展現出一種令人動容的「活力老化」樣貌。這不是表演,而是慈濟長照模式最有說服力的實踐證明。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慈濟醫療展區提供多項健康檢測服務,民眾體驗中醫經絡能量檢測。(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焦點延伸】素食 × 養生:預防醫學的真正起點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余政展,在名人講堂主講「天人合一與養生之道」,從實例說明素食如何降低癌症與慢性病風險,強調「預防勝於治療」。

    他認為,素食不只是健康選擇,更是一種對自然與生命的敬重。在超高齡社會來臨之際,從「餐桌」開始的健康革命,才是真正可行的全民健康策略。

    【未來趨勢】長照3.0:科技+人文的雙軌整合

    長照3.0,將不只是硬體升級或制度修補,而是科技與人文的融合轉型。而慈濟,無疑已率先走出第一步。

    從智慧長照、健康檢測、蔬食推廣到中醫耳穴經絡評估,慈濟這次展出的是一個系統化的「醫養解決方案」,其深度與廣度,已經超越一般醫院或照護機構的範疇。

    慈濟醫養新模式:從醫療到生命尊嚴,長照3.0如何靠它落地?
    2025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盛大開幕,慈濟醫療體系以「慈濟醫養領航、點亮新臺灣」為主題參展,展現高齡醫療、長照服務與智慧科技整合的創新成果。(圖/慈濟醫療體系提供)

    【訪後語】從慈善到創新,慈濟讓長照走出尊嚴與希望

    在高齡社會壓力與氣候變遷挑戰下,慈濟展現的是一種結合宗教慈善、人文精神與醫療創新的「未來照護樣貌」。

    這不只是台灣社會的解方,也有可能是全亞洲邁向長壽社會的標竿典範。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