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健康編輯


蘋果、Google、OpenAI 聯手美國政府,推動 AI 醫療數據革命

蘋果、Google 和 OpenAI 近期宣布將與美國聯邦機構合作,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健康數據的實用性。這一合作旨在利用 AI 的能力改善病患護理、提升營運效率以及整合健康數據,同時保持強有力的用戶隱私保護。

蘋果在此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計劃擴大與OpenAI的夥伴關係,整合AI功能,包括對Siri的進階更新、即時翻譯功能以及在iOS設備上增強的視覺智慧,幫助用戶更有效地與健康數據互動。

Google則專注於其Gemini AI技術,這項技術旨在幫助醫療提供者總結臨床數據、分析醫學影像,並利用即時的AI驅動搜尋和推理能力生成全面的病患報告。值得注意的是,Gemini AI與Google DeepMind是不同的技術,但兩者都在推動醫療AI的發展。

OpenAI最近宣布收購AI硬體新創公司io,目的是創造創新的AI驅動健康護理設備(如持續健康監測的可穿戴設備),以增強診斷和護理交付。

這些科技巨頭計劃與聯邦機構攜手開發AI工具,使健康數據對臨床醫生和病患更具可操作性和可及性,這可能會徹底改變醫療工作流程和結果。此舉同時也應對了監管審查的壓力,並強調在創新與用戶隱私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特別是考慮到蘋果長期以來對隱私的承諾以及對科技合作的法律關注。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改變生活方式可以保養基因,多吃綠葉蔬菜、呼吸乾淨空氣等,可以重新啟動基因修復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和同年齡朋友相比,他精神奕奕,不老逆齡,自己卻一天到晚感冒,明明年紀差不多,身體怎麼差這麼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來自環境外來物質的塑膠瓶裡的雙酚A(BPA)、農藥殘留、PM2.5、重金屬,會打亂基因表現,進而可能引發癌症、神經退化、代謝異常,甚至自體免疫疾病。他建議從餐桌開始改變,多吃綠葉蔬菜、少吃加工食品、用對器皿,為健康加分。

很多人會說「體質不同」或「基因不好」。張家銘在粉絲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基因確實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基礎,真正關鍵的是 : 生活習慣會反過來影響基因的「表現方式」,關鍵就在「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張家銘解釋說,表觀遺傳指的不是基因變異,而是它「何時發聲、怎麼發揮」。人體如果以一台機器作比喻,原來它設計的很好,但如果開錯開關、按錯順序,結果完全不同。那些造成身體出錯的開關,有時候不是自己按的,而是受到環境、飲食、壓力、空氣中的污染物影響所導致。

張家銘說,干擾基因開關的東西,被稱為「環境外來物質」(environmental xenobiotics)。可能是塑膠瓶裡的雙酚A(BPA)、農藥殘留、PM2.5、重金屬,甚至是食物發霉產生的黃麴毒素。它們改變基因的「開關位置」,讓某些本來應該靜靜待著的基因突然活躍,也會讓重要的修復基因起不了作用。

他引述一項研究表示,毒素會造成人體的基因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甚至改變microRNA的表現。換句話 說,基因被打亂,進而可能引發癌症、神經退化、代謝異常,甚至自體免疫疾病。

研究還證實,媽媽懷孕時暴露在某些毒素中,會讓胎兒的表觀遺傳標記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免疫力、智力發展,甚至形成未來有肥胖風險。

改變生活方式保養基因

張家銘提出生活裡的5項「基因保養術」的做法:

1.每天多一點綠葉蔬菜(富含葉酸)、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大白菜)、莓果與綠茶(富含多酚),就能幫助我們身體重新開啟正確的基因修復開關。

2.少吃加工食品與高糖食物,因為這些會引發慢性發炎,讓不該被打開的基因開關失控。

3.用對器皿,是身體的荷爾蒙守門員,熱湯別裝進塑膠杯,不要用塑膠盒微波便當,改用玻璃或陶瓷。這些動作看似小,可以遠離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4.呼吸乾淨空氣,是送給基因最純的營養。每天打開窗戶換氣、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家中香氛或殺蟲劑的使用。這不只讓人好睡好呼吸,更保護心血管與神經細胞。

5.睡不好、壓力大,會讓細胞進入錯誤的基因模式。深呼吸、簡單的伸展、好好睡一覺,或是和朋友聊聊,就是給身體重啟的機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李其芳/高雄報導

台灣生醫產業正邁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從上週在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的亞洲生技大展,即可窺見整體產業加速成長的趨勢。在這次生技展中,「外泌體」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不少業者展出相關應用產品。然而,傳統動物性膠原蛋白仍受到關注,吸引許多國內外買家詢問,顯示其市場需求與競爭力依然強勁。

成立於 2019 年的「創甡生技」,為成功大學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技轉之新創公司,由湯銘哲特聘教授領軍,擁有超過二十年研究膠原蛋白與細胞修復機制的豐富經驗。創甡的專家團隊以台灣常見養殖魚種「台灣鯛」為題,開發出獨家低溫萃取技術「Extre2Cold」,保留魚皮膠原蛋白的大分子結構與肌膚修復的活性,成功打造以活性膠原為核心的保養品牌「Ducolege 朵珂理肌」。

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水解小分子膠原蛋白產品,創甡生技強調能保有完整膠原分子,具有優異的抗發炎與組織修復能力,特別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濕疹、乾癬等問題性肌膚。同時,將原本大多被視為廢料的魚皮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價值保養品原料,也讓台灣鯛在永續與循環經濟方面展現全新的應用。

「Ducolege 朵珂理肌」系列產品主打透過活性膠原蛋白誘發自體第三型膠原蛋白增生,促進天然保濕因子、皮膚屏障與玻尿酸合成相關基因的表現,從根本啟動肌膚自我修復機制。目前產品線已涵蓋修護噴霧、安瓶、精華液與乳液等醫美級保養品。

「創甡生技」自成功大學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技轉,以獨家低溫萃取技術「Extre2Cold」,保留台灣鯛魚皮膠原蛋白的大分子結構與肌膚修復活性,打造全新保養品牌「Ducolege 朵珂理肌」。圖/創甡生技提供

創甡生技執行長周怡卿指出,創甡生技成立之初,秉持「科學融合美學」的精神,關注膠原蛋白原料的品質與活性,更致力於研發能真正回應肌膚困擾的修護產品,「Ducolege 朵珂理肌」即聚焦異位性膚質等問題肌族群的使用回饋。根據實際使用者經驗反映,產品可明顯提升肌膚保濕度,部分重度乾癢個案使用後肌膚含水量增加,搔癢與抓傷現象減輕,整體舒適度與生活品質亦有所改善。此外,亦有長照機構引進朵珂理肌修護產品,協助臥床長者舒緩肌膚乾燥、紅腫與摩擦損傷等問題,實現日常照護中的溫和防護。

創甡生技執行長周怡卿(左)表示,針對許多癌症病友在接受放射治療後常引起類似曬傷的皮膚敏感反應,創甡生技將攜手台北醫學大學與秀傳醫療體系,展開放療後肌膚照護的臨床合作計畫。圖/創甡生技提供

周怡卿分享,歐美地區民眾偏好日光浴,以美國為例,2023 年全美就有超過三萬人因曬傷入院治療,市場商機龐大。國內有多位使用者回饋,朵珂理肌修護系列幫助日曬後肌膚消腫與舒緩反應明顯。而針對許多癌症病友在接受放射治療後常引起皮膚紅腫、灼熱等類似曬傷的敏感反應,創甡生技也將攜手台北醫學大學與秀傳醫療體系,展開放療後肌膚照護的臨床合作計畫。

周怡卿進表示,此次亞洲生技展吸引不少歐美買家主動洽詢合作,顯示創甡生技的核心技術與產品實力,已具備進軍國際市場的潛力與競爭力。創甡近期積極規劃導入國際醫療器材品質管理標準 ISO 13485,預計最快明年完成認證,屆時將推出以魚膠原蛋白為基礎的傷口敷料產品,正式跨足醫材領域,為未來拓展歐美市場奠定重要基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專家:肌酸對所有人有益,無論是否有在健身

健身房之外,肌酸成為健康討論的焦點。肌酸主要與增強肌肉有關,現在認為是對大腦功能、老化及能量代謝有重要作用的強大分子。研究顯示,肌酸不僅對運動員有益,還能改善認知表現、老化時保護肌肉,並在壓力時期供應細胞能量。

德州農工大學運動與營養實驗室主任理查德·克雷德博士指出,肌酸對整體細胞能量扮演關鍵角色。肌酸是肌肉物質,與磷酸結合形成肌酸磷酸,提供細胞能量。當身體面臨壓力,如運動或某些疾病代謝異常,肌酸磷酸對維持細胞能量至關重要,且有許多益處。

雖然身體每天能自然合成約1公克肌酸,但專家建議健康成人每日攝取3~5公克肌酸以彌補飲食不足,運動員負荷期可能需要更高攝取量達20公克。克雷德博士指出,多數人飲食攝取肌酸不足,尤其素食者和不吃魚肉的人。紅肉或魚類(如鮭魚)每磅僅含約1公克肌酸,需大量卡路里取得足夠肌酸,使補充劑變得重要。

有目標的運動員,克雷德建議一週每天補充5公克四次(即每日20公克),能幫助肌肉儲存更多能量,改善高強度運動表現、恢復及認知度。之後每天攝取5~10公克即可維持肌酸儲備,提供大腦足夠肌酸。

年齡增長後,肌酸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克雷德表示,肌酸可幫助老年人抵抗肌肉品質和認知力下降,青少年低飲食肌酸攝取與生長緩慢、肌肉減少和體脂肪增加有關。

《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綜合評估,克雷德及同事分析685項肌酸補充臨床實驗,以評估安全性和副作用頻率。結果顯示,服用肌酸與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副作用率並無顯著差異,與現代研究達成共識(健康成年人適量補充算安全),但有腎臟疾病者應謹慎。

儘管有強力證據支持,克雷德說肌酸長期受誤解和錯誤資訊影響。他身為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成員,最近重申肌酸安全性和有效性,並呼籲遊說者和政策制定者不要限制使用。克雷德強調:「網路和媒體對肌酸的負面報導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肌酸很安全,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不只對健美運動員和運動員。」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訊聯(1784)17日表示,外泌體保養品正引領全球美容市場新浪潮,國際精品相繼推出仿生外泌體保養妝品,訊聯生技以AI Exosome Foundry平台創新服務,透過AI篩選、純化外泌體等多種技術技術,目前相關產品已打進東北亞韓國、馬來西亞、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等等多國市場。


訊聯生技指出,外泌體保養品正引領全球美容市場新浪潮,國際精品相繼推出仿生外泌體保養妝品,光電雷射領導品牌LUMENIS也推出《心動1565外泌體》面膜+精華液,結合外泌體與高保濕修護成分,幫助縮短醫美療程恢復期。


訊聯生技憑藉25年的深厚再生醫學研發實力,2002年即投入外泌體研發技術,2024年更整合旗下訊聯細胞智藥、AI智慧研發團隊、多種來源的外泌體研發技術,以AI Exosome Foundry平台創新服務,透過AI篩選、純化外泌體到設計製程,為客戶提供妝品原料調配、客製化代工與新品開發的一站式服務。


訊聯生技表示,該公司開創跨18業態應用,包括中草藥、動物、婦產科、光電雷射等,成功推向國際市場,為全球生技與美容產業帶來創新突破。目前海外市場進展包括:


一,在東北亞市場,訊聯外泌體原料打進全球妝品出口排名第四、K-Beauty重鎮韓國,為當地醫療器材商製成醫學美容皮膚促進劑(cosmetics skin booster),並取得韓國食藥部(MFDS)化妝品類別登記,於市場銷售。


二,訊聯外泌體製品已取得馬來西亞國家藥品管理局(NPRA)妝品註冊許可,搶進皮膚、毛髮、慢性傷口等健康保健市場;更以外泌體原料研發代工Exosome Foundry服務,結盟馬來西亞業者並透過在地銷售網路,擴大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


三,訊聯外泌體透過拉丁美洲最著名的醫美器材與保養品代理商進行產品登記,打進哥倫比亞醫療通路,透過實體及線上網絡雙軌並進,並與南美洲擁有大量粉絲的KOL強強聯手,進一步擴大至拉丁美洲鄰近各國醫美市場。


訊聯生技表示,該公司獲准《特管辦法》核可計畫已達63項,再生醫學類脂肪幹細胞獲准件數最多;訊聯接受癌症免疫細胞治療CIK委託製備,除了實體癌第4期之外,實體癌第1至3期/經標準治療無效的細胞治療計畫,也獲核可製備。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知名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運動對減重的直接貢獻相對有限,吃對才是瘦身王道。(圖/達志影像)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現為知名部落客及節目主持人林氏璧,在主持的網路節目中立志要減重,許願8個月能夠瘦15公斤,讓自己體態在螢幕前看起來更好看。不過,知名減重醫師鄧雯心與營養師夏子雯在節目中一語點破減重迷思,其實「運動不是減肥的主力」,「少吃多動」不夠看,懂吃才是瘦身王道。

林氏璧發願瘦15公斤!醫師驚揭迷思:運動對減重貢獻其實很小前台大感染科醫師、現為網路節目主持人林氏璧(右起)邀營養師夏子雯、減重名醫鄧雯心跟主持人徐敏華談減重心法。(圖/NOW生活攻略提供)

知名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許多研究早已證實,運動對體重下降的直接貢獻相對有限,很多人跑步跑到累爆,結果瘦不到一公斤,反而一頓聚餐就全回來了,反而是飲食、胰島素穩定、睡眠與日常活動才是關鍵。」

很多人為了瘦,錯把「少吃」當唯一策略,卻忽略了生理機制,營養師夏子雯指出,許多人明明吃得很少,體重卻還是不動,主因就是「沒吃到基礎代謝率加上吃錯東西」。

夏子雯說:「很多人吃很少,但吃的是奶茶、加工食品、酒精等,讓血糖快速上升,但減重最重要食物要挑對、多吃原型食物,其實是可以瘦得很輕鬆,另外好的蛋白質、澱粉、油脂都要吃,不能只顧熱量。」

那到底要怎麼吃才會瘦?鄧雯心與夏子雯共同整理出7大飲食建議:

喝足水:體重x30ml,至少一半要是白開水。

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蛋白質和蔬菜,澱粉、糖類放最後。

蛋白質與纖維吃夠: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減少精緻醣與糖類攝取:含糖飲料是肥胖關鍵。

細嚼慢嚥:讓腸胃有時間消化吸收。

學會看營養標示:少吃隱藏糖與反式脂肪。

避免酒精:酒會快速刺激胰島素,造成脂肪堆積。

林氏璧發願瘦15公斤!醫師驚揭迷思:運動對減重貢獻其實很小減重7大飲食建議。(圖/NOW生活攻略提供)

雖然不靠運動也能瘦,但「完全不動」仍不可行,鄧雯心建議體重過重、關節負擔大的人,一開始只要「簡單動一動」就好,比如多走路、站著工作。鄧雯心提醒,保持「活動量」比刻意運動更容易持續。林氏璧也以自身經驗補充:「去日本賞櫻每天走兩萬步,反而意外瘦了一點,因為在台灣根本不會這樣走。」

減肥過程中,睡眠常被忽略,鄧雯心提醒:「睡不好會也讓胰島素阻抗升高,影響食慾控制。」建議減重者一定要重視睡眠品質,避免熬夜與壓力過大,否則體重容易停滯甚至反彈。

此外,許多人為了瘦身拒絕社交,但夏子雯認為,聚餐可以放鬆吃,吃了就吃了,不要有罪惡感,但要懂得「補回來」,例如聚餐那餐若蛋白質不足、油脂太多,就在其他兩餐多吃蔬菜或蛋白質,讓整天營養達到平衡。

林氏璧發願瘦15公斤!醫師驚揭迷思:運動對減重貢獻其實很小營養師夏子雯認為不需要因瘦身拒絕社交,吃多別有罪惡感,但要懂得「補回來」。(圖/達志影像)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透過調整生活習慣、穩定荷爾蒙及正確的頭皮護理方式,仍可有效延緩甚至穩住髮際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看到髮際線都會驚呼「是不是禿了?」DCDC植髮醫療團隊主治醫師柯博桓,於臉書粉絲專頁「髮柯醫師 皮膚科 柯博桓醫師|台中台北植髮專業 雄性禿 生髮推薦」發文指出,想要守住髮際線,關鍵不只在於外用產品,而是必須從根本的生活習慣與頭皮健康著手。他提出四4養髮重點,包含基因影響、壓力管理、營養補充、頭皮護理。

柯博桓提醒,少不人擔心髮際線後退,但其實除了天生額頭較高,還有許多是因為頭皮保養不當,導致髮根脆弱、髮量看起來稀疏,而4養髮重點才是關注重點。

一、基因不是絕對命運

雖然禿頭具有遺傳傾向,但不代表命中注定會掉髮。透過調整生活習慣、穩定荷爾蒙及正確的頭皮護理方式,仍可有效延緩甚至穩住髮際線。特別是在雄性禿初期,從洗髮習慣與皮脂分泌著手,往往能見成效。

二、壓力管理是護髮核心

壓力會激活交感神經,導致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進而影響髮量與頭皮油脂分泌,形成「壓力型落髮」。柯博桓提醒,生髮產品只是輔助,真正的護髮策略應包含運動、良好睡眠與冥想等放鬆大腦的習慣,幫助頭皮回歸健康循環。

洗頭頻率應依個人出油程度調整,多數人一天一次即可;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三、營養補充需對症下藥

常見如B群、鋅、鐵與維生素D等營養素確實有助於毛髮生長,但柯博桓強調「缺什麼補什麼」,不建議盲目補充。若未經檢測或專業評估就自行大量攝取,反而可能造成肝腎負擔,導致反效果。

四、頭皮護理才是根本

髮絲只是結果,真正該照顧的是頭皮。柯博桓建議,洗頭頻率應依個人出油程度調整,多數人一天一次即可;洗髮精應選擇弱酸性、無矽靈產品,避免清潔過度。洗頭時應使用指腹按摩,避免用指甲搔抓,且吹乾頭皮比自然風乾更重要,以避免濕悶環境導致頭皮問題。

此外,柯博桓也提醒,有些人將頭皮紅癢誤認為過敏,其實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也是造成髮際線稀疏的一大元兇,應及早就醫診斷,針對治療才能對症下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像: https://www.globalnewslines.com/uploads/2025/07/d3720f71aaaaaaaaaaaaaaaaa14fe3493ecb92c7d1d1d1dd0.jpg。

韓國皮膚護理品牌K構成了國際浪潮,其最新發明:驚人的泡泡包,迅速吮吸,沖洗面具並重新定義了我們對面膜的看法。

與需要沖洗或去皮的傳統面具不同,奇蹟泡泡包是為即時吸收而設計的。只需抽出適量的干淨,乾燥的皮膚,而富含氧氣的泡沫不需要吸收30至50秒即可。這種簡單的無水形式適合從家到辦公室,健身房或旅行。

該產品對快速,舒適的皮膚護理練習的全球需求不斷增長。這個泡泡包的“無洗,一步維護”的吸引力,可以正確地伴隨著現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他們優先級,而不會損害皮膚的益處。

奇蹟泡泡包設計採用皮膚和保濕劑,有助於平靜敏感的皮膚,改善系統並促進放射性色調。軟配方不含嚴重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適用於日常使用或反應性皮膚類型。

全球用戶在社交媒體和美容網站上分享了熱情的評論:“ 30秒點燃!”,“沒有水?沒有問題!”這些真實的世界體驗表明,對於忙碌的專業人員,學生和皮膚護理的最低限度,產品的吸引力是忙碌而有效的結果。

這不僅僅是面具米型K,強調這不是皮膚護理分佈中的新概念。一位品牌代表說:“氧氣不僅會更新皮膚表面,而且像休假的本質一樣長大。” “我們認為這是將功能與簡單相關聯的轉折點。”

有計劃改善有影響力的合作和全球美容電子商務渠道,以衡量全球奇蹟泡沫包裝的獨特性。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一直在尋找美容解決方案,以便Medi-K Idiped Bubble Therapy準備指導新的K浪潮。

奇蹟般的泡泡包結合了新穎性,設施和效率,不僅僅是面具 – 報告是開發了K-butt以適應現代生活。
調解
公司名稱:Darim House House Care Co. Co.,Limited。
聯繫人:Jai Hugi Moon
e -mail:e -mail(http:// www
國家:韓國
網站: https://smartstore.naver.com/donguidang

法律免責聲明:此頁面上的信息由獨立的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 GetNews對本文中信息的準確性,內容,圖片,許可證,充分度,合法性或信譽不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如果您附有本文的附件,或者您有任何與本文相關的投訴或版權問題,請聯繫retact@swscontact.com

該輸出已在OpenPR上發布。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人員修畢戰術及行動醫學課程

獲得更深入急救知識

‧助理處長(行動)張之琛(前排中)及郭浩祺教授(前排左二)與結業學員合照。

‧課程教授性命悠關的專業急救知識。

二十一名來自各專業單位的人員於八月修畢一項由特警隊和醫院管理局合辦、為期六個月的戰術及行動醫學課程,取得專業知識,成為合資格的輔助醫療人員。他們會將有關知識傳授予其單位的同事。

警務處助理處長(行動)張之琛於九月十四日,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頒發結業證書予該批人員。

特警隊醫療支援小組向參與課程的人員提供專業的醫療訓練,學員分別來自保護要人組、機場保安隊以及警察機動部隊。

結業證書由張之琛和香港中文大學意外及急救醫學教學單位郭浩祺教授簽署,學員接過證書後,即成為警察行動醫療員,其中五名人員又再修畢一個教學單元而晉身戰術及行動醫療員教練。

特警隊訓練官翟傑信說,課程為需要專業醫療知識和技術的人員提供更深入的急救訓練。

他說:「訓練課程非常成功,有助進一步提升醫療支援小組的專業水平和地位。」

「課程為使醫療支援小組成為本港甚至整個東南亞戰術醫療的先鋒這個最終目標奠下基礎。」

翟傑信說,醫療支援小組將繼續為警隊各專業單位提供急救訓練。

他說:「訓練課程並不是一次過的,事實上,我們正計劃於明年再開辦這項課程,而導師則主要由醫療支援小組的人員擔任。在未來的課程中,我們將與醫院管理局保持緊密連繫,醫管局將繼續為我們提供客席講師和專業意見。」

訓練課程共有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為期一至兩天,每個月教授兩個單元,上課地點分別為警察機動部隊總部或大埔那打素醫院。課程內容非常廣泛,涵蓋多個專業範疇,例如創傷和緊急醫療護理、意外以及特殊情況包括核子、生物及化學事故的處理。

張之琛在結業典禮上說:「今天對於接受醫療訓練的專業單位人員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這項課程是警隊至今為止為人員提供的最深入的醫療訓練,在座各位則是警隊在這方面的第一批人才。」

郭浩祺教授說﹕「我曾經在世界各地為輔助醫療人員授課,但從來沒有遇過像在座二十一名參與這次課程的人員那麼熱誠和投入的學員。毫無疑問,各位是香港現今最佳的輔助醫療人員。我相信你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不但對同事有助益,同時也可惠及廣大市民。」

醫療支援小組主管、警署警長湯紹裘說雖然他已從支援小組的工作中取得不少經驗,但仍然認為這個艱辛的課程十分有用和富挑戰性。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湯紹裘曾在油麻地拯救被狂性大發的父親用刀砍傷的一名五歲女童。雖然女童的母親和弟弟不幸死亡,但女童則因在事發現場和救護車上得到湯紹裘的迅速救治而保住性命。

湯紹裘說:「現場環境十分擠迫,滿地鮮血並有兩名幼童,情況惡劣。雖然如此,我們仍需專注於拯救生命,因為生與死只在分秒之間。」

「這項訓練課程很艱辛,內容非常廣泛,與我們以往曾經修讀的課程很不同。我們在課程中參與不少模擬緊急行動,並需要在救護車上以及醫院急症室實習。」

另一名結業學員署理警長李斯奇說,擔任輔助醫療人員讓他對急救有全新的認識。

他說:「課程使我獲益不淺,我因此而改變了處理意外事件和受傷人士的方式;此外,課程亦大大豐富了我的醫學知識。」

〈〈 返回目錄 〉〉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文章日期:2025年07月30日

33歲柯煒林(Will)今天(30日)於社交平台透露患上肺腺癌第四期,目前正在接受標靶藥治療。由於他要按照身體狀况,決定能否演足下月初公演的50場舞台劇《笨蕉大劇院》,團隊決定另覓替補人選演出,在他未能參演的日子上陣。柯煒林公開病情後,不少圈中好友、粉絲也十分擔心。他下午時在Ig限時動態發文︰「放心,我仲行得走得,正常生活。幸運是醫療進步,治療癌症很多方法。no worries﹗p.s. 張相出post前影,你就知我幾精神。」

相關新聞︰柯煒林患肺腺癌四期 未能演足50場《笨蕉大劇院》 團隊另覓替補人選

相關新聞︰33歲柯煒林確診肺腺癌第四期 正接受標靶藥治療

(即時娛樂)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