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健康編輯


[台東電子報]記者 王頎澔/台東報導

台東縣衛生局與卑南鄉衛生所積極規劃運用智慧科技克服傳統醫療服務之局限,開設遠距醫療皮膚科專科門診,並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合作,自114年7月16日起正式啟動遠距醫療皮膚科專科門診,於每週三上午10時至11時提供看診服務,突破地理環境限制及缺乏專科醫師資源的限制。

促進健康平權是臺東縣一貫秉持的信念,臺東縣衛生局自109年5月起至今,已在14鄉鎮及離島衛生所辦理遠距醫療專科門診服務,全縣佈建率達88%,現今各衛生所提供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及離島心臟內科等專科診療服務,大幅增加縣民就醫可近性。

臺東縣衛生局局長孫國平表示,以「網路代替馬路」的就醫模式,打造全國第一的5G遠距醫療服務,使鄉親可就近在衛生所看診及檢查,不需花上交通及等候時間看病。臺東縣遠距醫療與台東馬偕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建立合作機制,衛生所透過遠距會診讓醫學中心專科醫師親自看診,使偏鄉山地離島地區民眾不必舟車勞頓,到鄰近且熟悉的衛生所即可使用遠距醫療服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守護臺東縣民的健康。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臺東縣自109年5月開辦遠距醫療服務至今,已服務超過1萬7千人次,今(114)年度衛生所持續將遠距專科醫師資源帶入社區及部落,迄今共計巡迴設站162次、服務825人次、佈建點位達100個;另東河鄉衛生所結合高醫攜手法務部矯正署泰源監獄,建置全國第一個特殊場域遠距醫療服務,提升矯正機關之醫療可近性,今年度迄今共計服務149人次之收容人,以實現每人都可以獲得高品質且負擔得起的衛生保健服務願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過去,我們看病是生病才去醫院;未來,醫療將主動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你家馬桶裡的感測器,到手腕上持續監控的裝置,甚至是隨身的 AI 健康顧問,24 小時默默為你守護健康。這不只是醫療的轉變,而是一場「健康革命」。這場革命,台灣準備好了。

21 日,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主辦的「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DEMO DAY)」的「醫療保健的未來(The Future of Healthcare)」主題演講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Michael C. Lu),提出 9 項他對於未來醫療的大預測,並點出台灣在這場變革中的關鍵角色與投資契機。

此演講明確定調三大核心:其一,眼光聚焦未來;其二,勇於分享預測觀點;其三,緊扣台灣產業現實。從 ICT、半導體到生技研發,他盡力描繪出台灣結合科技與醫療、由硬體驅動軟體服務,甚至轉化數據為國力的可行藍圖。

從醫院到家庭:醫療重心正在面臨「場域轉移」

預測一:醫療照護走出醫院,走入社區與家庭

醫療照護將由「集中式醫院模式」轉向「去中心化家庭與社區模式」,讓日常健康管理無縫銜接生活節奏。台灣在遠距醫療(telehealth)、智慧健康科技(smart health tech)及AI健康管家(AI health agent)等領域具深厚技術底蘊,為此趨勢鋪路。

預測二:從一年一檢走向即時監測

連續生理數據監測將取代傳統單點檢測模式,實現所謂「動態健康影片」,而非「靜態健康照片」。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為代表案例。台灣於感測器、AI分析、預測模型等領域實力堅強,躍升全球穿戴式健康科技中心並非奢談。

預測三:智慧裝置與消費性產品將成主流醫療工具

從智慧鏡子、智慧馬桶到智慧隱形眼鏡與服飾,所謂的健康物聯網(Internet of Health Things, IoHT)正悄然成形。醫療與日用品的邊界將被徹底打破,健康監測將成為無感日常,而非刻意行為。

從個體到社會:數據、AI 與政策制度的協奏曲

預測四:每人將擁有「個人健康儀表板」

透過即時數據整合,每個人將能從自己的「健康行為」看見「身體變化」的因果鏈。包含血糖調節、壓力反應、慢性發炎與表觀遺傳年齡(Epigenetic Age)等關鍵指標都將即時呈現。結合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NHIRD)與基因體資料庫,將打造全球獨有的醫療AI創新場域。

預測五:AI 健康智能體將成為你的專屬「健康軍師」

AI 將從健康問答小幫手,進化為能與人類專家協同診斷的虛擬醫師。微軟推出的 MAI-DxO 就已證明其在複雜診斷準確率上遠勝人類。未來醫師將扮演關鍵整合者,AI與醫師的協同合作將是新常態。

預測六:社會條件將成為健康的最大決定因素

充滿高壓的社會氛圍、居住條件、空氣與水質等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DOH),被印證影響健康的程度竟高達八成。未來醫療不再單一關注個體,而需協同政策、社會設計、城市規劃共同治理健康。

從預防到重生:開啟還原健康的可能性

預測七:預防醫學須更早介入「疾病前期路徑」

以阿茲海默症為例,症狀出現前的20年就有病理變化。未來預防醫學需具備提前數十年的預警與干預能力。AI 腦齡預測技術(例如上頂醫學)與 diffusion MRI 等台灣研究已開始布局「超早期診斷」。

預測八:「逆轉老化」將成慢性病治療最大突破

從細胞重編程(Partial Cellular Reprogramming)到抗老藥物(如Metformin, Rapamycin, Senolytics),這些策略不僅對抗疾病,更試圖逆轉老化本身,實現從「疾病管理」邁向「健康還原(Health Restoration)」。

預測九:資金流向將從「疾病補救」轉向「健康創造」

現行支付模式導致系統創新受阻。他呼籲應重構醫療財務架構,讓健保從「賠付系統」轉為「健康投資平台」,並結合人壽保險、政府資源與民間資金,共同打造健康創新生態系。

結語:從島國試煉場到全球典範,台灣的角色不容小覷

呂淳祺的九項預測,既是科技展望,更是制度變革與人性反思的綜合行動劇本。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觀察未來,而是塑造未來的責任。他用全景式視角描繪出台灣的醫療新契機——從穿戴裝置到 AI 演算法,從健保資料庫到再生醫療法規,每一環都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唯有集結政府、產業、醫界與學術力量,才能讓台灣在這場全球「健康革命」中,從「跟隨者」變為「領導者」。未來已來,關鍵在行動。

「未來並不是我們走向的地方,而是我們創造的方向。」——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說,據研究,錯過正餐或不吃早餐等習慣,均會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也就是說,穩定血糖與攝取充足營養,有助建立專注力;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論是正在求學的學子,或是步入社會的上班族,專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要素之一。營養師薛曉晶引述國外多項研究表示,除了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影響孩童學業表現外,錯過正餐或不吃早餐、經常攝取高糖食物,也會直接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也就是說,穩定血糖與攝取充足營養不僅讓大腦有原料可用也有助於建立長期專注力

研究:血糖波動致分心易怒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根據《Saudi Medical Journal》2023年的研究指出,第1型糖尿病青少年若血糖控制不佳,其語言記憶、工作記憶與執行功能等認知表現也顯著下降,甚至比同齡孩童發展慢約0.5-1年。而該期刊2024年發表的追蹤研究也進一步指出,即便血糖僅是輕度波動,也會造成注意力分散、記憶片段化、易怒與情緒波動,對於學業表現造成明顯干擾。

此外,薛曉晶表示,《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於2023年統合多篇腦部影像與神經功能研究結果指出,規律正餐能穩定大腦白質完整性,減少額葉與海馬區神經老化與神經突觸斷裂的風險。也就是說,錯過正餐、不吃早餐、常攝取高糖食物,會直接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的結構基礎。由此可知,想提升專注力,必須要穩定血糖與提供充足營養,讓大腦有材料可用。

營養師說,國外研究指出,規律正餐能穩定大腦白質完整性,減少老化風險;常攝取高糖食物,則會直接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的結構基礎;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提升專注力一日高鎂菜單

薛曉晶進一步提及,想要穩定血糖、提供神經營養、培養長期專注力,飲食上應將複合碳水+優質蛋白+高鎂蔬菜作為搭配重點,推薦可試試以下特別設計的一日菜單:

早餐:紫米蒟蒻飯糰+番茄肉醬佐歐姆蛋+豆漿+藍莓。

午餐:雜糧飯+烤鮭魚+炒菠菜+奇異果。

下午茶:香蕉+堅果+無糖可可牛奶+木耳露。

晚餐:地瓜糙米飯+義大利香料烤雞腿+炒地瓜葉+胡麻豆腐。

睡前飲品:芝麻核桃牛奶木耳露(安撫神經+強化記憶)。

薛曉晶補充,高鎂蔬菜如菠菜、地瓜葉,以及芝麻等鎂來源,有助穩定神經傳導與放鬆情緒。研究指出,鎂與色胺酸攝取對情緒穩定與壓力耐受力也有正向影響。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7/21 20:30


文/記者邱巧貞 圖/品牌提供、翻攝自IG





風靡韓妞的「棉片保養」大勢來襲。
風靡韓妞的「棉片保養」大勢來襲!相較於傳統面膜,棉片保養更便捷、快速見效,不但取代部分濕敷功能,還能針對不同膚況提供客製化保養,從油肌控油、乾肌補水,到毛孔緊緻、妝前急救,已成為韓國美妝圈的愛用神器。
現在,各大品牌更推出針對毛孔、痘痘、乾燥、暗沉等問題肌的專屬配方,不論是哪一種膚質,都能找到最適合的命定棉片。尤其在炎炎夏日,棉片冰敷的舒緩效果簡直是清爽救星,快速降溫、減少肌膚負擔;康是美身為坐擁「棉片宇宙」的藥妝通路,特別根據實體與線上銷售數據,公布2025上半年熱銷保養棉片TOP10排行榜,從韓妞好評推薦到社群爆紅款通通上榜,輕鬆掌握美肌關鍵。

No.1:Sungboon Editor 綠番茄去角質棉片
No.2:Torriden桃瑞丹5D微分子玻尿酸多效保濕棉片。No.2:Torriden桃瑞丹5D微分子玻尿酸多效保濕棉片。
韓妞人手一罐,由韓國熱銷品牌Sungboon Editor帶起的綠番茄,在社群上大紅大紫,以綠番茄萃取為核心,搭配PHA果酸與毛孔潔淨複合物,清除老廢角質並改善膚質粗糙;五重玻尿酸能同時補水舒緩。壓紋面適合擦拭清潔,光滑面則可濕敷使用,以實力收服油肌、毛孔粗大族群,榮登冠軍。

No.2:Torriden 桃瑞丹 5D玻尿酸多效保濕棉片
No.1:Sungboon Editor 綠番茄去角質棉片。No.1:Sungboon Editor 綠番茄去角質棉片。
同樣是面膜霸主的Torriden桃瑞丹,以「5D玻尿酸」技術打造這款多效保濕棉片,能迅速滲透肌底補水,還具備降溫與舒緩效果;半月型設計完美貼合臉部輪廓,針對特別乾燥的眼下、雙頰與下巴等部位,可穩穩貼合,一般擦拭或濕敷使用都很適合。

No.3:Abib 玻尿酸保濕棉片(藍)
No.3:Abib 玻尿酸保濕棉片(藍)。No.3:Abib 玻尿酸保濕棉片(藍)。
這款棉片在韓國被譽為「貼妝神器」,藍色棉片結合玻尿酸、PHA與琥珀酸,能在溫和去角質的同時深層補水,打造透亮柔嫩肌。布膜採用人造絲纖維製成,質地介於凝膠與純棉之間,親膚不摩擦,特別適合濕敷使用。不僅如此,妝前敷上五分鐘,敷完妝感服貼爆表,不上妝也能水嫩見人。

No.4:MEDI-PEEL 玻尿酸水潤保濕棉片(藍款)
No.4:MEDI-PEEL玻尿酸水潤保濕棉片(藍款)。No.4:MEDI-PEEL玻尿酸水潤保濕棉片(藍款)。
以8種玻尿酸與Aquaseal專利成分打造全天候補水力,超薄透的棉片材質能吸附大量精華液,濕敷五分鐘即可感受肌膚水潤飽滿,這款棉片在韓國藥妝店長期缺貨,在康是美也穩居熱銷榜。

No.5:One-day’s you 積雪草舒緩爽膚棉
No.5:One-day's you積雪草舒緩爽膚棉。No.5:One-day’s you積雪草舒緩爽膚棉。
敏弱肌首選,韓國的小眾品牌One-day’s you主打天然植萃與低敏配方,以積雪草搭配玻尿酸,有效舒緩泛紅、補水提亮,雙面設計的棉片具有兩種用途,壓花面可去角質,紗布面則適合清潔細節部位,如鼻翼與下巴,日常使用或旅行急救都超合適。

No.6:DermaAngel 護妍天使 毛孔淨化爽膚棉
No.6:DermaAngel護妍天使毛孔淨化爽膚棉。No.6:DermaAngel護妍天使毛孔淨化爽膚棉。
小資女最愛CP值爆棚棉片!推出專為油痘肌設計的棉片,添加神經醯胺與水楊酸,能有效控油、疏通毛孔。顆粒面擦拭可拋光肌膚,柔膚面濕敷則幫助油水平衡,改善膚質粗糙,雙面設計可拋光也可濕敷。

No.7:Biodance 玻尿酸保濕鎮靜凝膠棉片
No.7:Biodance玻尿酸保濕鎮靜凝膠棉片。No.7:Biodance玻尿酸保濕鎮靜凝膠棉片。
將凝膠面膜技術延伸至棉片,打造出Q彈透嫩的果凍質地,敷起來清涼舒適,含冰川水、玻尿酸、神經醯胺與維他命B5等成分,獨特的凝膠質地,當精華被肌膚吸收完全後會由透明轉白,讓肌膚呈現由內而外的澎潤感。

No.8:潔美淨 積雪草水楊酸毛孔緊緻淨膚棉
No.8:潔美淨積雪草水楊酸毛孔緊緻淨膚棉。No.8:潔美淨積雪草水楊酸毛孔緊緻淨膚棉。
專為油敏肌設計,水楊酸等成分能溫和去角質、緊緻毛孔,而維他命B3與B5能提供修護補水的功能,減少酸類造成的不適感。雙面棉片設計減少摩擦不刺激。

No.9:CNP 蜂膠能量彈潤保濕棉
韓妞搶翻!2025上半年熱銷「棉片保養TOP10」公開:貼妝神器、油肌救星一次打包No.9:CNP蜂膠能量彈潤保濕棉。

把蜂膠安瓶濃縮進棉片中!富含蜂膠萃取物與玻尿酸,能喚醒肌膚光澤、穩定膚況,雙面設計讓擦拭與濕敷都能發揮最大效益,使用後肌膚水嫩亮澤,妝感更服貼。

No.10:HEALIC 皙麗可 水潤亮白爽膚棉
No.10:HEALIC皙麗可水潤亮白爽膚棉。No.10:HEALIC皙麗可水潤亮白爽膚棉。
由韓國女星海恩代言的HEALIC皙麗可以亮白與保濕雙效聞名,爽膚棉具有獨家Toning Effector美白專利成分搭配傳明酸、水楊酸等成分,棉片採用天然人造絲纖維製成,柔軟親膚且吸附力強,U型設計更貼合眼周與臉部曲線,能緊緊將保濕美白成分鎖在肌膚之中。
延伸閱讀
「女王阿祖」童年禮服經典重生!夏綠蒂公主優雅接棒成王室最萌帶貨王
日劇女神40歲前閃婚破局!綾瀨遙姐弟戀沒下文曝為「這件事」做準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澎湖報導

圖:澎湖縣長陳光復(左一)與副縣長林皆興及馬公市長黃健忠(右一),在台大醫師黃凱文(左二)陪同下,體驗運動中心內各項完善的健身器材/澎湖海基金會提供

為積極響應中央長照政策,並為澎湖長者打造專業的健康促進環境,由澎湖海文教醫學慈善基金會承接國健署「銀髮健身俱樂部」計畫、在澎湖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銀髮健身中心,於19日盛大於興仁舉行揭牌儀式。這不僅是澎湖海基金會於馬公市設立兩處據點中的第一座,更象徵著澎湖在推動銀髮樂活與在地健康老化上,邁出了關鍵且嶄新的一步。

「興仁銀髮健身俱樂部」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將常態性提供專業的生理量測健康檢查。未來在俱樂部開放時間,長輩們隨時可以測量血壓、血氧、體脂與握力等關鍵健康指數,並能透過雲端系統紀錄與追蹤。現場更有專業教練常駐,細心為長者解說數據,並根據個人狀況提供持續、個人化的運動建議與指導,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享受到最貼心、最科學的健康照護。

同時在「岱宇慈善基金會」的贊助下,斥資百萬購置專業級健身設備,每週定時免費供社區銀髮長者使用,並聘有專業教練駐地指導,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興仁銀髮健身中心」啟用 澎湖銀髮健身邁向新里程!

圖:黃凱文醫師秉持回饋鄉里的熱情成立澎湖海基金會,並積極投入縣內各項健康促進工作與縣民健康照顧。促成這次運動中心的設立/澎湖海基金會提供

澎湖海基金會董事長黃凱文表示,基金會很榮幸能為澎湖的長輩盡一份心力。成立俱樂部的初衷,不只是提供一個場所,更是要引進一套完整的健康促進服務。從今天起,長輩們不僅能使用專為他們設計的安全健身器材,更有專業教練協助進行健康檢查,量身打造運動計畫。黃董事長承諾,基金會將用心經營,並加快腳步,讓第二個據點也能盡快為鄉親服務。

澎湖縣長陳光復致詞時,對衛福部的支持與澎湖海基金會的資源投入,表達由衷感謝。他表示,縣府的核心施政理念就是讓長輩活得健康、有尊嚴,而運動就是最好的方法。俱樂部提供的常駐教練與科學化健康檢查,能幫助長者有效提升肌力與心肺功能,延緩老化,縣府預計會在澎湖支持設立十一個據點,將全力支持後續的營運,讓這樣的服務能嘉惠更多鄉親。

前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指出,國人的運動普遍還是不足,衛福部在全國推廣「銀髮健身俱樂部」,就是希望將「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落實到社區。澎湖縣能拔得頭籌,迅速成立第一個據點,並導入常態性的生理量測與專業指導,為全國樹立了良好典範。他期許俱樂部能成為社區的健康樞紐,讓長者們把運動當成每天最開心的事。

馬公市長黃健忠也熱情歡迎首座銀髮健身俱樂部落地興仁里,這對長輩們有特別的意義。他特別感謝所有前來觀禮的里長與社區幹部,並表示市公所將與里鄰密切合作,鼓勵市內的長者們多加利用。他相信,透過公私協力與社區的共同推廣,定能將馬公市打造成為一個對高齡者最友善的城市。

「興仁銀髮健身俱樂部」的啟用,為澎湖的銀髮族照護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透過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攜手合作,一個更健康、更幸福的高齡友善島嶼,正在澎湖實現。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儘管外泌體發展前景廣闊,不可諱言地,台灣生技業依然面臨法規挑戰。林奏延指出,很感謝立法院目前將外泌體歸類於「再生醫療法」範疇,製造可參考生物製劑規範,但在臨床應用上更類似於細胞治療,導致難以直接適用現行法規,至今仍缺乏清楚的法律定位。

因此,林奏延呼籲,台灣應儘快制定獨立的外泌體專法,為這項新興科技提供清晰的法律框架,以便台灣能在全球生技領域中領先一步。他表示,立法院厚生會已成立「再生醫療推動委員會」,並將向召集人立委劉建國提交意見,促進專法推動,若台灣能搶先立法,將有機會領先全球,讓這項技術走向國際市場,造福大眾。

但林奏延也強調,即使全世界至今也尚未批准任何外泌體新藥,顯示全球各國政府對其持審慎態度,而正是台灣生技業可以大展所長的機會。

提到台灣醫學法規領域的後起之秀,林董事長依然給予高度肯定,尤其是對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姜至剛和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林時宜的表現,他欣慰表示,「他們同樣是臨床醫師轉到公部門,帶來了很多創新與改革,令人佩服。」

艾萬霖生技董事長林奏延(右2),與研發資深處長王凱玄博士(左2)、製程處處長林志穎博士(左1),以及行銷處副處長劉又維(右1),組成外泌體的研發與行銷團隊,為台灣外泌體科技寫下新篇章。

外泌體產業方興未艾,林奏延直言,目前市場上打著「外泌體」名號的產品琳瑯滿目,但品質參差不齊,「現在市場真的太亂,很多亂象都缺乏管理。」

林奏延舉例,近期他陪同日本外泌體學會理事長落谷孝広,帶著日本慈惠會醫科大學副教授藤田雄、厚生勞動省再生醫療推進辦公室組長森田和機拜會醫藥品查驗中心時,日方也坦言,日本市場的亂象甚至不輸台灣,顯示全球生技熱潮中,監管挑戰無處不在。CDE執行長和落谷孝広理事長都認為需要更嚴謹管理目前市場亂象。

對此,艾萬霖生技決心從中突破,堅持高純度與高活性的研發製程,開發獨家的ExoCore純化平台。艾萬霖生技製程處處長林志穎表示,此技術符合藥品級標準,每一批產品經過嚴格檢測,確保穩定性與有效性。

林奏延進一步說明,「目前我們已突破傳統2D培養法,成功開發出3D幹細胞培養架構。」「透過3D培養系統的建立,我們使外泌體產量提升3至5倍;此外,在純化製程也同步優化,使外泌體純度進一步提升,朝向更高品質及高規格的產品標準邁進。」

隨著市場對高品質產品需求增長,消費者對外泌體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尤其在艾萬霖日前與COSME美妝平台的合作活動中,感受最為明顯。艾萬霖生技行銷處副處長劉又維表示,消費者不僅關注產品效果,更積極詢問外泌體的來源與作用原理,「外泌體已不僅是實驗室名詞,而是被理解、信任的生活成分。」

20250722mkt002-03
艾萬霖生技與COSME美妝平台合作的初髮本液體驗活動,成功將「真正的外泌體」概念帶入大眾日常生活。

艾萬霖即將參加7月24日起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亞洲美容保養暨養生保健大展」,並預計9月進駐桃園機場昇恆昌免稅店,台灣的外泌體技術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林奏延以行動詮釋了「改寫人類生命品質的革命者」,將高深的再生醫療技術轉化為大眾的生活日常,為全民健康老化與美好生活帶來實質改變,艾萬霖生技不僅是台灣生技業的突破,也象徵著全球抗衰老領域的新機遇。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

百萬YouTuber Joeman今(21)日出席3C代言記者會,尖下巴與銳利臉部線條令眾人驚豔。Joeman大方分享透過少吃多動才瘦身成功,他也說出減重目標,「現在差不多71,希望可以減到68公斤,花了4、5年了,中間也是有自暴自棄復胖過。」而他日前到歐洲旅遊,疑似有「女友」同行掌鏡,對此Joeman未正面回應,直呼:「我也不想騙你們啦!所以就不要逼問我了,最近比較常見面是阿滴啦!」

百萬YouTuber Joeman尖下巴與銳利臉部線條令眾人驚豔。(圖/取自 Joeman IG)

Joeman近期分享到瑞士與義大利獨旅的影片,遭眼尖網友發現桌上有2附餐具外,也發現他會不時轉頭對一旁座位對話,遭質疑是否與「藏鏡女友」同行。好友阿滴出面緩頰,在貼文下留言:「哈哈,是我啦~Joeman帶我去,有義文翻譯方便嘛!」Joeman則不做正面回應。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Joeman被問到瘦身成功的方法時,坦言就是靠少吃多動,「其實運動量都跟以前差不多,一天大概吃2餐,但我會控制熱量,可能吃個大概1500到1800卡。」遭問減重時其是否有人陪伴時,Joeman還自嘲,「我胖的時候就有談戀愛了,前任都結婚了,都生孩子了。我覺得我胖的時候女人緣比較好,他們說我瘦的時候比較像渣男,我不是!我不敢。」Joeman透露,未來有機會想和女友一同出國。

Joeman對於醫美話題也不避諱,坦承有考慮再「進廠維修」,「其實有考慮過,但就會害怕,因為鼻子或是眼睛比較不可逆,如果做雙眼皮、隆鼻的話,會怕可能還要2修3修。」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英國威廉王子今年再度蟬聯「全球最性感禿頭」寶座。(美聯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禿頭掉髮有救了!科學家們最近意外發現一種存在於人體、能形成 DNA 的「去氧核醣」(deoxyribose)成分,竟然可能成為治療「遺傳性禿髮」的靈丹妙藥。遺傳性禿髮,又稱「雄性禿」,是全球男性和女性最常見的掉髮原因。

根據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Alert》報導,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和巴基斯坦 COMSATS 大學(COMSATS University)的跨國研究團隊,原本在研究如何利用去氧核醣來幫助小鼠傷口癒合,卻意外發現:塗抹過去氧核醣的傷口周圍,毛髮竟長得比未受治療的小鼠更快。

這個驚人發現讓研究團隊決定深入探究。他們利用雄性激素誘發雄性禿的老鼠進行實驗,先剃除老鼠背部的毛髮,接著每天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少量的去氧核醣凝膠。短短數週內,這些老鼠的禿毛部位竟然開始長出濃密的毛髮。

研究更發現,這種去氧核醣凝膠的效果,竟然和知名生髮藥物「落建」(Rogaine)的主成分「敏諾西代」(minoxidil)不相上下。雪菲爾大學的組織工程學家麥克尼爾(Sheila MacNeil)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治療掉髮的答案可能很簡單,就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去氧核醣,來促進毛囊的血液供應,進而刺激毛髮生長。」

此圖比較了六組雄性禿老鼠在21天內的毛髮生長。分別為:無治療對照組 (NC)、雄性禿模型組 (T-1)、無藥物凝膠組 (T-2)、去氧核醣凝膠組 (T-3)、敏諾西代組 (T-4) 以及去氧核醣加敏諾西代組 (T-5)。結果顯示,第21天時,去氧核醣凝膠組 (T-3) 和敏諾西代組 (T-4) 的毛髮再生效果顯著優於其他組別。(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期刊)

雄性禿是一種受遺傳、荷爾蒙和年齡影響的自然現象,且男女表現不同,約影響全球 40% 的人口。然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目前僅核准兩種藥物可治療此症狀。

「敏諾西代」雖能減緩掉髮並促進部分毛髮再生,但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如果無效,男性患者還可以選擇服用「菲那斯特萊」(finasteride,商品名「保康絲」(Propecia)),這是一種口服處方藥,能維持體內的睪固酮濃度,約有8到9成的男性患者服用後能減緩掉髮,但必須持續服用,且可能有勃起障礙、睪丸或乳房疼痛、性慾降低和憂鬱等副作用。

由COMSATS大學的生物材料研究員安揚(Muhammad Anjum)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去氧核醣開發出一種可生物分解且無毒的凝膠,並在雄性禿老鼠模型上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與僅使用不含藥物凝膠的老鼠相比,使用含去氧核醣凝膠的老鼠長出了新的毛囊。「敏諾西代」和去氧核醣凝膠都能促進80%至90%的毛髮再生,合併使用兩者則沒有明顯差異。

研究團隊雖尚未釐清去氧核醣凝膠促進鼠毛增生的機制,但觀察到治療處的血管與皮膚細胞明顯增加。他們推測:「毛囊血流越好,毛囊越大,毛髮就長得越好。」若人體試驗證實有效,這款「糖凝膠」可望造福雄性禿,甚至助化療患者長回毛髮。現階段雖僅針對雄鼠實驗,但團隊樂觀期待未來能擴及雌鼠,研究其對抗雄激素掉髮的潛力。麥克尼爾教授強調:「研究尚處早期,但成果振奮人心,值得深究!」此研究已發表於《藥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期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使用強效控油洗面乳或去油產品,將皮膚表層油脂完全清除,反而會激發肌膚的「求救訊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洗完臉明明乾爽潔淨,怎麼沒過多久又滿臉油光?這種「越控油越出油」的窘境,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護膚誤區。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近日於臉書專頁發文提醒,當心你可能已經陷入過度控油導致「油脂大爆發」的惡性循環中!

中醫師指出,皮脂的分泌本是肌膚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分,有助於維持水分與屏障功能。然而,許多人追求「洗到超乾淨」的清潔感,使用強效控油洗面乳或去油產品,將皮膚表層油脂完全清除,卻忽略這樣的做法反而會激發肌膚的「求救訊號」。

「當身體感覺油脂被清空,就會啟動補償機制,自動分泌更多油脂來自保,結果導致油脂過盛、毛孔阻塞、痘痘加劇等問題。」中醫師說明,單靠清潔無法真正控油,反而應該將重點放在「適度保濕」上。

皮膚夠濕潤,油脂自然會減少分泌,水油平衡才能達成真正控油的效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強調,「皮膚夠濕潤,油脂自然會減少分泌,水油平衡才能達成真正控油的效果。」建議有控油與抗痘困擾的人,應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並搭配保濕護理,幫助肌膚維持健康屏障。

若市售保養品嘗試多次仍無效,不妨尋求中醫協助。中醫師能從體質調理與生活習慣著手,評估內外在代謝狀況,為個別肌膚問題量身打造抗痘方案,從根本改善油脂失調問題,找回清爽平衡的肌膚狀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紀元2025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陸希休斯頓報導)世華美南分會於7月19日(星期六)下午1點,在休斯頓僑教中心106室舉辦「防癌新知講座」及會員慶生聯誼會,邀請現任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胸腔科主任陳之怡醫師(Janet Tu)擔任主講,針對乳癌與肺癌防治進行深入淺出的醫學講解,吸引眾多會員與僑界人士熱烈出席。講座後還舉行溫馨的會員慶生活動,現場氣氛溫暖熱絡。

主講人陳之怡醫師。(陸希/大紀元)

會長裴俊莉在致詞時感謝陳之怡醫師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會,並表達對僑教中心提供優質場地的感謝。她強調,胸腔科等醫學領域的知識不分性別、年齡與職業,現場也有男性觀眾,是大家都受益的醫學新知。同時也鼓勵女性勇於發揮潛能。她指出,「女性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觀念應該與時俱進。」並鼓勵與會者積極發問,掌握正確醫療知識。

王盈蓉在會中呼應僑委會提倡的性別平等與家務分工理念。(陸希/大紀元)

僑教中心主任王盈蓉也在會中致詞,介紹7月1日甫到任的新任副主任房亭妤,並提及乳癌並非女性專屬疾病,男性也有罹病風險,藉此呼應僑委會提倡的性別平等與家務分工理念,強調「家務分工,幸福更加分」與「科技女力正在崛起」的重要觀念。

主講人陳之怡醫師為美國出生、具華人背景的癌症專家,畢業於萊斯大學生物化學系,並於貝勒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自2009年起任職於M.D. Anderson癌症中心,現為胸腔、頭頸部腫瘤內科教授。她雖以英語為母語,但此次特別以華語演講,並針對醫學術語特別注音、努力備課,展現高度誠意與專業,贏得與會者一致讚賞。

講座中以花園雜草比喻癌細胞如何增生。(陸希/大紀元)

演講內容以癌症的形成機制為起點,深入講解從細胞DNA突變開始,如何逐步演變為惡性腫瘤,過程中以影印機及花園雜草的生動比喻說明癌細胞如何異常增生與擴散。陳醫師接著說明三大主流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如質子治療與Gamma Knife)以及全身性治療,其中包括化療、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她特別指出,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在亞洲非吸菸者肺癌病人中成效顯著,EGFR突變的發生率甚至高達31%。

她亦分享了癌症治療的最新突破,包括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與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器(BsTCE)等創新療法,有望造福晚期癌症病患。陳醫師強調,參與臨床試驗對於取得尚未核准的潛力新藥至關重要。

除治療外,陳醫師也特別強調預防與早期篩檢的重要性,提醒民眾維持良好睡眠、減少壓力、避免抽菸與過度飲酒,並分享各類癌症的篩檢建議,例如肺癌篩檢需具長期吸菸史,大腸癌建議自45歲起定期檢查,乳癌則建議1至2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針對中藥與化療併用問題,她建議病患應先諮詢整合醫學門診,避免自行用藥造成風險。

在Q&A環節,陳之怡醫師聆聴裴俊莉(右)的提問和分享。(陸希/大紀元)

講座中,會長裴俊莉也分享了家人肺腺癌治療經驗,而現場亦有會員談及親人抗癌成功19年的真實故事,強調配合醫囑、嚴格治療計畫是抗癌成功的關鍵。

活動尾聲1至7月生日的會員舉辦慶生並合影。(陸希/大紀元)

活動尾聲,主辦單位為1至7月生日的會員舉辦慶生活動,準備蛋糕與贈送壽星精美禮物,並致贈與會會員限量版台灣黑熊手提袋作為紀念。此次活動兼具專業性與溫馨感,深獲好評,為社區健康推廣與女性團結力量再添亮點。

責任編輯:王梓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