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健康編輯


營養師表示,壓力大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皮質醇這類荷爾蒙,導致食慾暴增,熱量易堆積,長期下來也造成各種疾病發生風險;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您是不是覺得壓力一大特別想吃甜食、喝手搖飲?肚子悄悄變大,心情也越來越不穩?營養師張語希表示,壓力大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皮質醇這類荷爾蒙,導致食慾暴增,熱量易堆積,長期下來也造成各種疾病發生的風險。想要穩穩抗壓,建議日常飲食可補充維生素B群色胺酸等營養素,有助穩定情緒,擺脫壓力肥。

張語希於臉書專頁「營養師 張語希」發文表示,碰上壓力山大時,經常容易出現食慾大增,尤其特別想吃高糖、高脂食物,這是因為壓力來襲時,促進腎上腺皮脂醇這類荷爾蒙分泌所致,而且熱量特別容易堆積在肚子、臀部等部位,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引發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

擺脫壓力肥:穩糖、三餐定時、不暴飲暴食

如何才能避免壓力肥狀況發生?張語希說,想要改善、預防落入壓力肥無限迴圈,建議做好以下3件事:穩定血糖、穩定情緒;三餐定時,避免空腹太久;選擇複合碳水+蛋白質,不暴飲暴食。此外,睡眠與運動也很重要,睡得好荷爾蒙才不會大亂;運動則能促進多巴胺、血清素分泌,有助穩定心情與身材。

另,張語希特別推薦補充以下3大抗壓營養素,對於抗壓助益大:

鎂:常見食材如:燕麥、香蕉、堅果。

維生素B群:糙米、深綠蔬菜、魚和肉類等食物中均富含。

色胺酸:例如:豆漿、乳品、南瓜子等食材均有此營養素。

營養師說,想要穩穩抗壓,建議日常飲食可補充鎂、色胺酸等營養素,如堅果、乳品等,有助穩定情緒,擺脫壓力肥;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壓力肥3大疑問QA一次看

關於壓力肥,許多人充滿疑問,張語希說,當血糖起伏大時,情緒往往更不穩,壓力也更大;並針對常見問題解答如下:

Q:香蕉、堅果對於壓力胖真的有用嗎?
A:有的!它們含有色胺酸、鎂、鉀,有助穩定情緒。

Q:壓力胖通常都胖在哪?
A:通常是肚子,男腰圍>90cm、女腰圍>80cm,表示代謝風險須注意。

Q:喝酒、喝手搖飲、吃甜食可以紓壓嗎?
A:這是短暫快樂,但容易上癮!糖跟酒精會讓大腦產生快感,久了之後,需要更多量才滿足,導致越吃越多。

張語希強調,壓力肥不是單靠節食就能解決,須從生活、飲食、睡眠整體調整,才能真正能穩住荷爾蒙、健康和體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為期待長輩有福氣、平安又健康,猶如諸羅城一樣長壽,嘉義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7/4日於港坪運動公園體育館辦理第3屆「福康嘉桃 壽比諸羅SHOW」活動,現場有17家日照中心、計230位長輩出席參與,並由日照中心長輩組成的「好日千歲打擊樂團」為活動揭開序幕,展現不老活力,且今年小橘子非營利幼兒園的小朋友也站在舞台上一齊同樂,秀出最可愛活潑的模樣,展現世代共融的幸福嘉義市。

 

主辦單位今年依民間信仰求「平安符」需過爐的習慣,準備香火袋造型的「平安福米」,並由林瑞彥副市長帶領小橘子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同致贈給長輩,祈求長輩平安健康、福氣滿滿,林瑞彥副市長同時還致贈「呷百二」紅包為9位95歲以上的長輩增福添壽,其中最高齡為97歲的月英老長輩,現場氣氛熱鬧溫馨,長輩臉上藏不住高興的笑容。

這次活動專門為日照中心的長輩辦理,共有5家日照中心的長輩,在舞台上盡情展現活力,透過耳熟能詳的廣告歌曲旋律「天天年輕」,以及紅遍大街小巷的「如果你是我的花朵」、「保庇」等歌曲,帶動熱鬧氣氛外,現場也有12闖關活動攤位同步進行,讓長輩、小朋友及學生一齊同樂,實現世代共融的目標。

 

嘉義市衛生局長廖育瑋局長指出,截至114年5月底,嘉義市65歲以上長輩已達19.5%,很快就即將邁入20%的超高齡社會,今年也特別與崇仁醫護專科管理學校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科合作,藉由日照中心平時依長輩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闖關遊戲,如訓練長輩認知、反應及肌耐力的關卡,讓學生陪伴長輩一起闖關,發掘彼此的潛力,市府團隊更希望藉由多元策略實施,讓失能、失智的長輩維繫日常生活能力與社會互動,打造在地安老、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

有醫護背景的嘉義市議員黃思婷在現場提到說,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嘉義市65歲以上長者更是占多數,長者的健康照護及預防醫療一直以來都是嘉義市的政策之要;今天來參加福康嘉桃壽比諸羅SHOW」活動,看到各位長輩能開心的運動,感到特別幸福。

 

今天出席活動,並與老長輩們融一片的嘉義市議員陳家平也表示,有鑑於長照服務不僅是生活上的協助,更是心靈層面的關懷與支持,本次闖關系列活動,便是希望能從身體、心理、社交等多面向,豐富長輩的銀髮時光,而透過衛生局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關卡,不僅能協助長輩們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更能促進其認知功能,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同時,也能有效提升長輩的社交參與度,減少孤獨感與憂鬱情緒,讓他們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擁有更豐富、更精彩的晚年生活,也信深信,長照活動不僅是對長輩的照顧,更是對整個家庭與社會的支持;今日非常高興與長輩們一起參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活動,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為積極提升在地長輩的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長輩們非常踴躍參加,期共同打造充實、有尊嚴的樂齡生活,讓我們一同攜手,為嘉義市的長輩們打造一個健康、快樂、有尊嚴的樂齡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說,以美式冰淇淋、義式冰淇淋、雪酪3冰品比較,乳脂含量最高的是美式冰淇淋,因此口感滑順,但熱量也最高;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冰淇淋大人小孩都喜愛,尤其盛夏中享用透心涼又超消暑。但您知道嗎?冰淇淋不僅種類多,熱量也大不同。對此,好食課營養師Christina楊婷貽表示,冰淇淋因製作方式不同,口感、熱量也有差異。以美式冰淇淋、義式冰淇淋、雪酪3冰品比較,乳脂含量最高的是美式冰淇淋,因此口感滑順,但熱量也最高;至於以水、糖和新鮮水果製成的雪酪,不僅口感清爽,熱量和脂肪含量均最低。

美式冰淇淋口感香濃滑順

楊婷貽於臉書專頁「好食課」發文指出,冰淇淋(Ice cream)就是俗稱的美式冰淇淋。美國FDA規定,其乳脂含量不得低於10%,但各商家製作差異大,以熱量百分比計算,甚至會高到40-50%,此特性造就了其滑順香濃的口感與滋味,但同時也是美式冰淇淋高熱量的主因之一,每100g的熱量為206大卡。

楊婷貽說,美式冰淇淋的材料包含牛乳、鮮奶油、糖以及蛋黃,蛋黃主要作用是幫助液體與油脂混合,另外兩種冰淇淋則較少使用。此外,美式冰淇淋需要大量攪打,讓空氣注入,藉此創造蓬鬆的口感。

義式冰淇淋糖份高更扎實

義式冰淇淋(Gelato)是近年熱門冰品之一,各大百貨公司也常見販售。楊婷貽指出,義式冰淇淋與美式冰淇淋的最大差異,在於其脂肪含量約為4-9%,所以相對清爽。但義式冰淇淋熱量並未因此較低,每100g熱量約196大卡,且因其製作過程不需大量攪拌,所以口感更扎實。此外,因糖的添加量也不低,所以熱量僅稍低於美式冰淇淋。

雪酪熱量低 在家也能DIY

楊婷貽表示,雪酪(Sorbet)是3款冰淇淋中,熱量以及脂肪含量最低的,每100g熱量約為120大卡。通常使用水、糖和新鮮水果製成,所以口感非常清爽,但融化速度最快。雖然雪酪在台灣並不常見,但其實一般人在家也可用果汁機DIY。

另,楊婷貽分享,只要將水果與糖(或糖漿)以果汁機混合,使其呈現光滑果昔狀。之後將混合物倒入容器,放入冰箱冷凍1-2小時。每隔30分鐘攪拌混合物後再凍結,反覆2-3次,直到質地近似於軟一點的冰淇淋即完成。

營養師說,雪酪是3款冰淇淋中,熱量及脂肪含量最低的,通常使用水、糖和新鮮水果製成,所以口感非常清爽,但融化速度最快;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Juvelook喬雅露(新童妍)是什麼?一文了解5大優勢與2種劑型,為什麼醫師越來越推薦?

是否曾經打過玻尿酸,卻發現幾個月效果慢慢消退?
又或者是血小板膠原蛋白修復劑,雖然持久但過程冗長、等待效果太久?
在近年來醫美界中,有一款新型混合型注射劑漸漸受到眾多皮膚科與醫美醫師的青睞,它就是來自韓國的新一代注射產品-Juvelook喬雅露(也有人稱為「新童妍」)

本文文章分區醫師的角度,完整介紹喬雅露是什麼、與其他注射型產品的差異在哪裡、兩種型劑的選擇、以及它能夠帶來哪些實際改善,幫助您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一、Juvelook喬雅露是什麼?一種複合型注射劑

喬雅露是一種結合「短效即時補充」與「延長膠原蛋白膠原蛋白」雙重功效的複合型注射劑,內含兩種成分:

  • 玻尿酸(HA):提供立即填充效果
  • 聚左旋乳酸(PDLLA)微粒:刺激自體膠原蛋白再生,提供長期支撐與撫紋效果

也就是說,施打後會立即有微填充的效果,但真正持久且自然的改善,會在膠原蛋白逐漸修復後慢慢恢復,兩階段效果互補,使治療效果更加自然長效。

這樣的設計,不同於傳統單一成分填充劑,也隔板於純美容類產品(如童顏針、艾麗斯等),喬雅露在結構上融合雙效優勢,為醫師施打與肌膚需求提供更靈活的治療選項。

二、喬雅露的5大核心優勢

1.立即有感+長效自然

傳統闌尾效果需等待2~3個月,但喬雅露中加入玻尿酸成分,注射完之後即可看到初步動作感,後續再慢慢由PDLLA誘導闌尾,維持時間可達長達12個月以上。

2. 質地柔軟、修復地區也適用

與部分粒子較粗的皺紋相比,喬雅露的微粒為納米等級,懸浮在文化中,推針不止、施打均勻性高,不易產生硬塊。特別適合臉部輪廓、淚溝、法令紋、下巴、木偶紋等區域。

3.可塑性高,配方調整更靈活

喬雅露根據患者膚質、需求可調整濃度與施用深度,可與其他臥室(如電音波、透明酸、PRP),適用群體廣。

4.刺激自體膠原蛋白生成

其PDLLA成分已證實能增強纖維母細胞活性,促進自體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形成,達到皮膚結構的根本性改善,而不需短暫的隱形修飾。

5. 低反應、恢復期短

因成分與體內相容性高,注射後紅腫程度相差不大,多數人於3天內可完全恢復,不影響正常作息及工作生活。

三、喬雅露的2種藥劑型差在哪?如何選?

喬雅露目前有兩種主流力量類型,分別為:

1. Juvelook(喬雅露)

  • 適合用於疤痕、痘疤、細紋、眼下暗沉等區域
  • 質地較柔軟,較適合肌膚薄層、需求精緻的區域
  • 常佈置水光、微針或雷射進行修復加乘

2.Lenisna(韓國名稱,有時稱為喬雅露深刻版)

  • 含較高濃度PDLLA,主要作用於深層支撐,如法令紋、下巴、塑造線條雕塑
  • 持久度高,膠原蛋白刺激效果較強,適合年齡、膠原蛋白減輕膠原蛋白

怎麼選?
由專業醫師調查你的臉型結構與老化問題評估。大多數情況下,兩種都會交錯施打,細緻由Lenisna打底、表層使用Juvelook進行修飾與補強,達到自然漸進式的年輕化。

四、哪些人適合喬雅露?哪些狀況不建議施打?

適合族群:

  • 淚溝、限定型改善黑眼圈
  • 明顯有痘疤、凹洞、細紋困擾
  • 想改善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
  • 想要間隙補打透明酸,想要長效方案
  • 不希望外觀看起來「撐得太滿」,追求自然變美

不族建議群:

  • 孕婦或脊椎中
  • 有活動性感染、免疫疾病、嚴重皮膚炎者
  • 對注射產品成分過敏者(極少見)

五、治療流程與常見問題問答

治療流程:

  1. 醫師諮詢與膚質評估
  2. 清潔與表面麻醉
  3. 注射治療(約20-30分鐘)
  4. 世界衛生組織衛教與保濕建議

術後注意事項:

  • 當天避免大力按摩與高溫環境
  • 3 避免化妝、酒精類保養品
  • 注射部位可輕冰敷
  • 依醫師指示補充膠原蛋白與維他命C促進膠原蛋白效果

常見問題:

Q:效果什麼時候可以看到?
A:施打後會有即時填充感,約1個月後膠原蛋白逐漸生成,最佳效果多在1~2個月時出現

Q:需要打幾次?維持多久?
A:視個人需求,可2~3次為一次,每次間隔約4~6週,效果約可維持12個月以上

Q:會不會變成珍珠顆粒的硬塊嗎?
A:若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正確的配方與手法不會有顆粒感,比傳統劑更柔順自然

六、醫師建議:新一代自然漸進式年輕化方案,喬雅露值得考慮嗎?

喬雅露的出現,代表的是「從填充走向皮膚重建」的概念,不再只是單純的皺紋、加重,而是啟動皮膚自身修復力,讓美麗的外觀更自然、更持久、更立體。

如果你既對玻尿酸的短效疲勞感到疲倦,又對傳統疲勞劑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那麼喬雅露會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選擇。它的安全性高、修復期短、可造成與客製化,讓肌膚慢慢變得更健康、有彈性,不是一眼就看出「你剛做了什麼」。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實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https://twfairyclinic.com .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旭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膠原蛋白增生劑是什麼?1篇文章了解原理、價格與挑選指南

「醫師,我想改善凹陷跟細紋,不想太假,有什麼自然一點的方式嗎?」
「玻尿酸效果太短,童顏針、艾麗斯、精靈針這些增生劑真的有比較好嗎?」

如果你也正在考慮微整形,卻對這些「膠原蛋白增生劑」名詞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由臨床經驗出發,一篇帶你全面了解膠原蛋白增生劑的作用原理、適用部位、價格範圍與常見品牌差異,幫助你在諮詢時做出更合適的選擇。

一、什麼是膠原蛋白增生劑?

膠原蛋白增生劑(Collagen Stimulator),又常被稱為「童顏針」、「精靈針」、「艾麗斯」等,是一類非立即性填充劑,作用在於刺激自體膠原蛋白新生,達到緩慢、自然、長效的臉部結構改善。

與傳統玻尿酸不同,玻尿酸偏向「即打即見效果」,但維持時間短,一般約6~12個月。而膠原蛋白增生劑則是「逐步生效,維持長達18~24個月」,主要適合想要自然年輕、不要人工感的族群。

二、膠原蛋白增生劑的作用原理與特性

增生劑的核心作用原理是刺激真皮層內的纖維母細胞活性,進而產生自體膠原蛋白,這個過程需要數週至數月,因此效果是逐漸顯現、持續累積

增生劑與玻尿酸的比較:

項目 膠原蛋白增生劑 玻尿酸
作用原理 刺激自體膠原新生 立即填補體積
效果速度 約1個月起漸進式出現 注射當下即見效
維持時間 約18~24個月 約6~12個月
適合族群 追求自然、長效、改善皮膚鬆弛者 希望立即改善、輕度凹陷者
常見部位 法令紋、臉頰凹陷、鬆弛輪廓 鼻子、下巴、淚溝、嘴唇

總結一句話:玻尿酸補的是「體積」,增生劑養的是「膚質與結構」。

三、膠原蛋白增生劑的常見成分與品牌介紹

1. 童顏針(Sculptra)

  • 成分:聚左旋乳酸(PLLA)
  • 認證: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核可
  • 特性:粉狀須重組後注射,作用深層,適合廣範圍改善

2. 艾麗斯(Ellansé)

  • 成分:聚己內酯微球(PCL)+CMC膠體載體
  • 認證:歐盟CE、台灣TFDA核准
  • 特性:結構穩定、效果柔順,適合初次使用者

3. 精靈針(AestheFill)

  • 成分:聚乳酸(PDLLA)
  • 特性:為喬雅露同系列技術,顆粒細緻、彈性佳,填補與增生兼具

4. Juvelook 喬雅露 / Lenisna

  • 成分:PDLLA+玻尿酸(複合型)
  • 特性:同時提供立即填補與後續增生,適合想「先修飾、後養成」的需求

四、價格行情與預估療程建議

不同產品、劑型與部位會影響價格,一般台灣市面行情如下(僅供參考):

品項 價格區間(每瓶) 使用建議
童顏針 約 18,000~28,000 元 每次1~2瓶,建議療程3次
艾麗斯 約 20,000~30,000 元 初期1瓶,維持期可1年補一次
精靈針 約 18,000~25,000 元 建議2~3次療程,間隔4週
Juvelook / Lenisna 約 16,000~24,000 元 視表層/深層交錯使用調整

五、增生劑適合的治療部位

膠原蛋白增生劑特別適合以下部位:

  • 法令紋
  • 蘋果肌流失
  • 臉頰凹陷(凹臉、疲態感)
  • 木偶紋、嘴邊肉
  • 下顎線鬆弛
  • 頸紋、手背膚況老化(進階應用)

但不建議施打在以下區域:

  • 鼻子
  • 淚溝
  • 唇部
    這些區域需立體與細緻雕塑,應以玻尿酸或其他填充物為主。

六、施打流程與注意事項

治療流程:

  1. 專業醫師諮詢與評估
  2. 清潔與表面麻醉
  3. 注射治療(約30分鐘)
  4. 術後衛教與保養提醒

術後注意事項:

  • 治療後3~5天避免大力按摩(依產品不同有所差異)
  • 避免三溫暖、熱敷、泡澡
  • 補充膠原蛋白與維他命C,有助提升療效
  • 注射部位若有腫脹或瘀青,可依照醫師建議冰敷緩解

七、門診常見問題 Q&A

Q:膠原蛋白增生劑會有副作用嗎?
A:大部分使用者反應良好,少數可能會有暫時性腫脹、瘀青或輕微硬結,與施打技術、劑型選擇有密切關聯,因此選擇有經驗的醫師操作極為關鍵。

Q:多久可以看見效果?維持多久?
A:通常約2~4週後開始感受到皮膚彈性提升、細紋改善,完整效果多在1~2個月出現,維持約12~24個月,視品牌與個人體質不同。

Q:我已經有打玻尿酸了,還能打增生劑嗎?
A:可以,但建議兩者錯開部位使用,或間隔時間至少1個月以上,由醫師依照皮膚狀況與整體規劃進行安排。

八、醫師建議:增生劑是養膚型注射,適合「想要變美但不想被看出來」的你

在醫美領域中,膠原蛋白增生劑不是取代玻尿酸,而是提供另一種層次的肌膚重建選擇。如果你在意膚質、想要自然改善老化鬆弛,又不喜歡填得太「撐」的感覺,那麼增生劑會是值得納入考慮的選項。

不論你選擇哪一款產品,記得找有經驗的專業醫師評估與規劃,因為注射方式與層次、產品劑型與劑量掌握,才是效果好壞與自然與否的關鍵。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色素沉澱別亂擦!為什麼醫師建議選擇複合式治療?從根本改善才是關鍵

「醫師,我臉上有一塊一塊的暗沉,是不是買個美白藥膏擦一擦就會好?」
「網路上很多推薦的退斑霜有效嗎?我擦了一個月怎麼變更黑?」

這類問題幾乎是皮膚科與醫美診間最常聽到的困擾之一。許多患者對「色素沉澱」的處理方式充滿誤解,尤其是在沒有專業指導下,自行選用來路不明或成分不清的藥膏,反而可能讓皮膚變得更薄、更敏感、更難處理。

本篇文章將以醫師立場,帶你全面了解色素沉澱的常見原因、錯誤的自我處理行為、以及目前主流有效且安全的複合式治療方式,幫助你建立正確的觀念,從源頭改善,而非只是短暫遮掩。

一、色素沉澱是什麼?為什麼擦藥膏沒有效果反而更惡化?

色素沉澱(Hyperpigmentation)是皮膚中黑色素過度生成或分布不均所導致的膚色變深現象,可能發生於臉部、脖子、手臂、背部甚至私密處。根據原因與深度不同,可分為:

常見色素型態:

  • 曬斑(Lentigines):因紫外線長期累積造成
  • 肝斑(Melasma):常見於女性,與荷爾蒙、日曬、遺傳有關
  • 痘疤後色素沉澱(PIH):青春痘或傷口癒合後留下的深色印記
  • 雷射或磨皮後反黑(PIH):術後未正確照護導致黑色素活化
  • 摩擦型或濕疹後色素沉澱:與衣物摩擦、慢性刺激有關

這些問題如果單靠一般美白藥膏來處理,往往只能治標,甚至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角質層受損、皮膚防禦力下降,導致炎症反應加劇,黑色素反而更活躍

二、為什麼不建議自行使用美白藥膏?

許多來路不明的「快速退斑藥膏」成分複雜,甚至可能含有過量類固醇、汞、A酸衍生物、未標示漂白劑等刺激性物質,對於色素型問題,不僅無法正確抑制黑色素生成,反而可能引發:

  • 接觸性皮膚炎(紅腫刺癢脫皮)
  • 皮膚變薄、微血管浮現
  • 皮膚依賴性反彈
  • 色素更加沉澱或斑駁不均

尤其對於「肝斑」這類與荷爾蒙有關的深層色素問題,自行擦藥的效果幾乎有限,不僅難以進入問題源頭,還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

三、醫師建議的安全複合式治療是什麼?為什麼效果更穩定?

在臨床上,針對不同類型的色素問題,我們通常不會單靠一種方式解決,而是採取多項療程搭配進行、循序漸進、長期追蹤的複合式治療模式。

核心治療方向包含:

1. 專業醫學美白外用藥物搭配

  • 成分如:傳明酸、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熊果素、鞣花酸等
  • 用藥需經醫師處方、控制使用週期,避免副作用

2. 皮膚修復與屏障建設

  • 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玻尿酸、維他命B3、積雪草的保養品
  • 穩定皮膚狀態,降低發炎,才能讓後續治療更安全

3. 雷射或光療

  • 淺層色素可選擇:淨膚雷射、柔膚雷射、脈衝光(IPL)
  • 深層肝斑與頑固PIH可考慮:皮秒雷射(搭配蜂巢透鏡)、二氧化碳點陣雷射輔助修復

這些雷射會依照波長與能量,選擇破壞黑色素、刺激新生或增進代謝,非一次即成效果,而是需要按療程、按階段治療並搭配正確居家照護

4. 口服美白或抗氧化輔助劑

  • 如傳明酸、維他命C、穀胱甘肽等,能幫助抑制黑色素合成

四、色素問題治療前後應注意什麼?

為了確保治療過程安全與效果穩定,以下事項應留意:

治療前

  • 停止使用酸類產品至少5天
  • 避免日曬與曬黑
  • 告知醫師是否有服用光敏感藥物

治療後

  • 嚴格防曬:SPF50以上、PA+++,必要時使用物理遮蔽(帽子、傘)
  • 避免熱敷、泡溫泉、熬夜
  • 定期回診追蹤與照光進度調整

五、不同類型色素問題如何對症下藥?以下對照表快速參考:

色素類型 建議療程 治療重點
曬斑 IPL或淨膚雷射 淺層黑色素擊碎代謝
肝斑 皮秒雷射+傳明酸口服+藥膏 穩定荷爾蒙+深層代謝
痘疤色沉 雷射+淡斑藥膏 抑制發炎黑色素活化
反黑 微能量雷射+屏障修復 減少刺激再沉澱
摩擦型沉澱 保濕+減少物理刺激 讓皮膚慢慢褪色

六、Q&A門診常見提問

Q:擦含傳明酸的保養品可以改善色素嗎?
A:有幫助,但濃度、穩定性與吸收方式有限,若問題深層或範圍大,還是須由醫師判斷是否搭配內服或雷射。

Q:肝斑可以做雷射嗎?不是會反黑?
A:可以,但需選擇合適能量與波長,肝斑雷射應該在膚況穩定、建立屏障後進行,並搭配抗發炎藥物輔助,才能控制反黑機率。

Q:色素治療多久會有效?
A:淺層問題如曬斑,一般1~2次雷射後即見改善;但肝斑或痘疤色沉,需3~6個月以上療程與保養配合,重點是「穩定、不要追求快速」。

七、醫師建議:對待色素沉澱,與其急著「擦掉它」,不如「理解它」

面對色素問題,醫學的處理邏輯是先穩定、再代謝、再修復,而不是隨意塗抹、追求短期效果。

若你長期受到色素問題困擾,不妨尋求皮膚專科或醫美專業醫師的評估,設計專屬於你的複合式改善療程,才能真正擁有均勻透亮的肌膚,不再遮遮掩掩。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Close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常見過敏症狀總整理:為什麼你總是反覆過敏?原因、類型、預防一次說清楚

「醫師,我是不是對什麼東西過敏?怎麼每天早上起床鼻子就不通氣?」
「有時候天氣變冷,皮膚就發癢、起疹,難道這也是過敏?」

這些問題在門診中屢見不鮮。事實上,過敏是一種非常普遍但經常被忽略的慢性免疫反應問題,只不過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大相逕庭,從皮膚、呼吸道到腸胃道,甚至影響情緒與睡眠。

本篇文章將從醫師的角度,完整解說過敏的成因、常見表現、分類方式與如何有效預防與管理,幫助你不再受反覆過敏困擾,找到合適的診斷與改善方案。

一、過敏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過敏(Allergy)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某些外來物質過度反應的結果。這些物質本身未必有害,但在部分人身上會被誤認為「敵人」,進而引發免疫反應,產生組織發炎與相關症狀。

這些引發過敏的物質稱為過敏原(Allergen),可能包含:

  • 花粉、灰塵、塵蟎、黴菌
  • 食物(如牛奶、堅果、海鮮、蛋)
  • 藥物(如抗生素、止痛藥)
  • 動物毛屑、蟑螂排泄物
  • 化學物質、香料、金屬
  • 冷空氣、溫差、壓力等非特異性刺激

二、常見過敏症狀有哪些?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

依過敏影響的器官不同,會有以下幾種類型的症狀:

1. 呼吸道過敏

  • 鼻過敏(過敏性鼻炎):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眼睛癢,常在早上或季節交替發作
  • 氣喘:呼吸急促、咳嗽、喘鳴聲,尤其夜間或運動後惡化
  • 慢性咳嗽:排除感冒後仍持續乾咳,可能為過敏所致

2. 皮膚過敏

  • 蕁麻疹:快速浮腫發癢的紅斑,通常在數小時內消退
  •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炎、乾癢、脫皮,常見於嬰幼兒或有家族病史者
  • 接觸性皮膚炎:如碰觸鎳金屬、化學香精導致紅腫、脫皮或水泡

3. 腸胃道過敏

  • 食物不耐症或過敏:進食特定食物後腹脹、腹痛、腹瀉或皮膚紅疹
  • 口腔過敏症候群:進食水果(如奇異果、芒果)口腔癢癢刺刺,與花粉交叉反應有關

4. 全身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

  • 少數患者接觸特定藥物、食物或昆蟲叮咬後,出現全身性低血壓、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危及生命的急性症狀,需立即就醫注射腎上腺素

三、哪些人容易過敏?這些族群請提高警覺

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但以下族群發病機率較高:

  • 有過敏家族史(如父母有氣喘、鼻炎、濕疹者)
  • 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常見異位性皮膚炎、牛奶蛋白過敏
  • 長期暴露於過敏原環境者(如家中潮濕、有寵物、有地毯者)
  • 免疫調節失衡、壓力大者
  • 生活在都市高污染、高壓空間者

四、如何診斷過敏?哪些檢查有助於判斷?

若你懷疑自己有過敏症狀,建議至皮膚科、家醫科或免疫風濕科接受專業評估,常見檢查方式有:

1. 過敏原檢測

  • 抽血檢驗IgE抗體:可測常見食物、環境過敏原(適合無法停藥者)
  • 皮膚點刺試驗(Prick Test):將微量過敏原置於皮膚觀察反應(較精準但需停藥)

2. 肺功能測試 / 支氣管擴張劑反應

  • 懷疑氣喘者需評估呼吸道反應性

3. 日記追蹤法

  • 建議記錄食物、生活環境與過敏反應出現的時間、頻率,便於推測誘因

五、過敏怎麼治療與控制?三階段策略這樣做

過敏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控制與預防,可以大幅減輕發作頻率與強度:

第一階段:避開過敏原

  • 避免食入或接觸已知過敏物質
  • 減少室內塵蟎:使用防蟎寢具、定期清潔濾網、除濕
  • 減少外出曝曬花粉與空汙日:可戴口罩、墨鏡

第二階段:藥物治療

  • 抗組織胺藥物:口服或鼻噴型
  • 類固醇噴劑/乳膏:穩定發炎,長期用需專業監督
  • 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類固醇:控制氣喘症狀

第三階段:免疫療法(脫敏治療)

  • 針對特定過敏原,進行長期少量接觸以訓練免疫耐受
  • 適用於嚴重鼻炎、氣喘或過敏性結膜炎者

六、日常生活中的過敏預防5大要點

  1. 家中維持乾爽、通風,避免潮濕孳生黴菌與塵蟎
  2. 寵物不進臥房,尤其是對貓狗毛屑敏感者
  3. 避免香精、金屬飾品接觸皮膚,選擇無香料、無酒精保養品
  4. 飲食留意食物交叉反應,如花粉過敏者避免生鮮水果
  5. 建立規律作息、減少熬夜與情緒波動,壓力會誘發免疫反應異常

七、Q&A:門診常見問題一次說明

Q:我以前不會過敏,為什麼最近突然開始?
A:隨著年齡、環境變化、壓力、作息不良等,免疫系統會產生調節異常,成人期也可能發生新的過敏性疾病。

Q:過敏會傳染嗎?
A:不會,過敏是個人體質問題,與病毒或細菌感染無關。

Q:每次過敏我都去藥局買藥擦,這樣可以嗎?
A:短期可以緩解,但若反覆發作、範圍擴大或不明原因,應該就醫做根本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或過度使用類固醇。

八、總結

過敏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連串免疫過度反應造成的表現,與基因、環境、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當你長期有打噴嚏、咳嗽、皮膚癢、腹脹腹瀉等問題時,不要只是「吃藥止一下」,而應該從診斷源頭開始。

透過正確評估、建立個人過敏地圖,搭配合理藥物與生活習慣調整,多數過敏症狀其實都能大幅改善,並回到穩定的生活品質。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Close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體脂肪過高怎麼辦?掌握3種體脂計算法與降低體脂的正確方法,打造健康線條不是夢

「醫師,我BMI看起來還好,但為什麼腰腹還是鬆鬆垮垮?」
「我明明有運動,體重也下降,為什麼身形還是看起來不結實?」

這類問題幾乎是減重門診裡最常出現的疑問之一。很多人誤以為減重就是減脂,其實體重下降≠體脂肪下降,如果只是靠節食快速減重,可能減掉的是水分或肌肉,體脂肪反而比例更高。

本篇文章將由醫師角度出發,說明**什麼是體脂肪?如何正確計算體脂率?體脂率過高會有什麼問題?又該如何安全有效地降低?**幫助你用科學方式調整體態,提升健康與外型自信。

一、什麼是體脂肪?它的功能與隱藏風險

體脂肪(Body Fat)指的是體內脂肪組織所佔的比例,主要功能包括:

  • 儲存能量
  • 保護內臟
  • 調節體溫
  • 合成荷爾蒙與維生素吸收

但當體脂肪過多,尤其是內臟脂肪比例升高時,將大大提高以下健康風險:

  • 第二型糖尿病
  • 高血壓、高血脂
  • 脂肪肝
  • 心血管疾病
  • 代謝症候群
  • 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男性睪固酮下降、性功能障礙

體脂率過高不只關乎外觀,更是慢性疾病的重要指標,尤其是**「體重正常但體脂過高(TOFI)」**的人,風險比你想像的還高。

二、3種常見體脂率計算或測量方式

1. 生物電阻抗法(BIA)

  • 最常見於市售體脂計(如InBody、Tanita)
  • 透過微弱電流通過身體,測量脂肪與肌肉電阻差異
  • 優點:快速、無創、便利
  • 缺點:受水分狀態、飲食、運動影響,誤差可能偏大

2. 皮脂厚度測量(Caliper)

  • 使用皮脂夾測量數個部位的皮膚脂肪厚度,再依公式換算體脂率
  • 優點:成本低、常用於健身場域
  • 缺點:需要有經驗的操作員,否則誤差大

3. DEXA雙能量X光吸收儀

  • 醫學檢查中最準確的體脂測量工具之一
  • 能精準區分內臟脂肪、皮下脂肪、骨質密度與肌肉量
  • 優點:數據最完整,評估精準
  • 缺點:費用較高、需醫療單位安排

體脂率標準建議(依衛福部與WHO資料):

年齡 男性正常體脂率 女性正常體脂率
20–39 歲 8%–19% 21%–32%
40–59 歲 11%–21% 23%–33%
60 歲以上 13%–24% 24%–35%

三、為什麼你減重了但體脂沒降?常見錯誤減脂方法分析

許多人減重靠節食、斷食、生酮飲食,短時間雖能讓體重下降,但若沒有搭配運動或正確營養,可能產生以下問題:

  • 肌肉流失 → 基礎代謝下降
  • 體脂率不降反升 → 身體變「泡芙人」
  • 體重反彈更快 → 復胖率高
  • 內臟脂肪堆積 → 腰圍持續變大

正確的減脂應該是「降低脂肪比例、保留肌肉量」,這才是真正的體態改造與健康改善。

四、如何安全有效降低體脂肪?醫師建議這樣做

1. 穩定飲食控制而非極端節食

  • 每日熱量赤字控制在300~500大卡
  • 均衡攝取蛋白質、碳水、好油脂
  • 增加高纖維食物(蔬菜、豆類)延長飽足感
  • 少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品

2. 規律的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

  • 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 每週至少2次肌力訓練(訓練大肌群如腿部、背部)
  • 增加肌肉量可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脂肪消耗更有效率

3. 充足睡眠與減壓管理

  • 睡眠不足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促使脂肪堆積
  • 每晚建議睡滿7~8小時
  • 可透過冥想、深呼吸、正念飲食等方式降低壓力反應

4. 階段性專業醫療介入

若經過自我調整仍無法有效改善,或已有脂肪肝、高血脂、內臟脂肪過高等狀況,可考慮下列醫療介入:

  • 體重管理門診:透過營養師、醫師共同規劃個人飲食與運動
  • 肥胖用藥:包含胃肉毒、GLP-1類藥物等,需由醫師評估適用性
  • 體態雕塑療程:如高階電磁增肌、低溫冷凍溶脂等物理技術輔助

五、Q&A:門診常見關於體脂的問題解答

Q:我體重正常但體脂32%,這樣算肥胖嗎?
A:是的。這種狀況稱為「隱性肥胖」或「TOFI」,內臟脂肪高、肌肉量低,風險反而更高,需積極改善體脂比例。

Q:減重一定要先從體脂開始嗎?
A:不一定,但體脂是整體健康與代謝的關鍵指標,比體重更能反映真實體態狀況,建議同步觀察。

Q:減脂期間體重沒降,表示沒成功嗎?
A:未必,若同時增加肌肉量、降低脂肪,體重可能變化不大但體態變緊實。建議搭配體脂儀或InBody追蹤。

Q:哪一種飲食法最適合減脂?
A:沒有「最有效」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原則是:熱量赤字、營養均衡、可長期執行

六、結語:減重不等於減脂,想變瘦,請從了解「體脂肪」開始

在醫學角度來看,體脂率才是判斷身體組成與代謝健康的關鍵指標。如果你長期困擾於外型鬆垮、容易疲倦、三高問題反覆,卻看起來「體重還可以」,那麼你很可能正是體脂過高但體重正常的隱性肥胖者

與其盲目追求減重數字,不如從改善體脂比例著手,透過飲食、運動、睡眠與必要時的專業醫療輔助,打造健康有型的體態才是根本之道。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Close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hatGPT 說:

當然可以,以下是一篇由醫師角度撰寫的諮詢導向文章,完整解析「睡眠障礙」的種類、症狀與改善方法,標題具吸引力、內容結構完整,約2000字,文末已補上【法瑞診所】聯絡資訊。

睡不著、睡不好?全面解析常見睡眠障礙與改善方法,從此終結失眠困擾

「醫師,我不是不想睡,但一躺上床腦袋就停不下來。」
「每天都醒來好幾次,一整晚睡不滿四小時,隔天精神完全崩潰。」

睡眠問題,是現代人身心健康的最大警訊之一。根據統計,台灣約有超過四分之一以上成年人長期受睡眠障礙困擾,但多數人並未積極求診,誤以為自己只是「想太多」或「壓力太大」。

其實,睡眠障礙不只是睡不著,它可能反映的是生理、心理甚至神經系統的調節失衡,若長期忽視,可能進一步導致免疫力低下、情緒障礙、代謝問題,甚至增加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本文將從醫學觀點出發,全面解析常見睡眠障礙類型、背後可能原因、臨床常見症狀與有效改善方式,幫助你不再獨自面對黑夜的煎熬。

一、什麼是睡眠障礙?哪些狀況屬於異常睡眠?

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泛指任何影響正常入睡、維持睡眠、睡眠品質或生理節律的問題,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分類,目前超過80種不同睡眠疾病,但臨床上最常見的可分為以下五大類:

二、常見睡眠障礙的類型與症狀

1. 失眠症(Insomnia)

最常見的睡眠問題之一,特徵包括:

  • 難以入睡(超過30分鐘仍清醒)
  • 維持睡眠困難(常半夜醒來)
  • 清晨過早醒來
  • 睡眠質量差,醒來仍感疲倦

長期失眠不僅影響白天精神與工作表現,還可能導致焦慮、憂鬱,甚至心血管疾病。

2. 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常見於男性、中老年人或肥胖者,特徵包括:

  • 睡覺時打鼾
  • 睡眠中呼吸停止(伴隨窒息感)
  • 白天過度嗜睡
  • 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

未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3. 不寧腿症候群(RLS)

在夜晚或靜止狀態下出現腿部異樣感覺,常見症狀為:

  • 腿部有灼熱、刺痛、爬行感
  • 必須不斷動腳才能緩解不適
  • 入睡困難、睡眠中斷

多與鐵質缺乏、腎病、懷孕或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

4. 生理節律睡眠障礙(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因生活作息與生理時鐘不一致導致的睡眠障礙,如:

  • 輪班工作型睡眠障礙
  • 延遲型睡眠相位症候群(晚睡晚起)
  • 時差症候群(Jet lag)

表現為:難以入睡、醒來無法精神集中,甚至白天昏沉不適。

5. 嗜睡症(Narcolepsy)

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白天過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痺等症狀,即使睡滿8小時,仍無法提振精神。

三、導致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 心理壓力與焦慮

生活壓力、情緒困擾、焦慮與憂鬱是失眠的主要成因之一,尤其在疫情、工作、家庭變動下更易誘發。

2. 不良生活習慣

  • 睡前滑手機或過度光照
  • 晚上攝取咖啡因、酒精、尼古丁
  • 睡前吃過飽
  • 沒有固定作息

3. 慢性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異常、更年期、心臟疾病等都可能間接影響睡眠品質。

4. 藥物副作用

某些降血壓藥、類固醇、抗憂鬱藥、減重藥物等可能影響睡眠結構。

5. 神經系統異常

如退化性疾病、神經傳導異常,可能導致嗜睡症、不寧腿等疾病。

四、常見錯誤自救行為,你中幾個?

不少人為了解決睡不著問題,採取了反效果的行為,包括:

  • 自行服用安眠藥(未經醫師評估)
  • 喝酒助眠
  • 白天長時間補眠(破壞生理節律)
  • 睡不著就滑手機(藍光抑制褪黑激素)

這些行為短期看似有效,實則容易干擾睡眠結構,導致依賴、反彈與白天精神低落,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五、如何改善睡眠障礙?醫師建議這樣做

1. 建立正確睡眠衛生習慣

  • 固定上下床時間,即使假日也盡量維持
  • 睡前1小時避免藍光刺激(手機、電視)
  • 睡前不做劇烈運動、避免咖啡與酒精
  • 營造安靜、昏暗、舒適的睡眠環境

2. 規律作息與日間活動

  • 白天保持運動習慣(建議早上進行)
  • 晚上避免過度補眠或賴床
  • 增加日照時間,有助調整生理時鐘

3. 心理放鬆技巧

  • 練習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
  • 正念冥想、睡前寫日記釋放焦慮
  • 遇到情緒困擾應考慮接受心理諮商或治療

4. 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

  • 由專業醫師開立短期助眠藥物,避免自行長期服用
  • 評估是否需要合併抗焦慮、抗憂鬱藥物輔助調整情緒

5. 使用非藥物輔助療法

  • 褪黑激素:調節生理節律,適用於時差、入睡困難者
  • DEEP TMS磁波療法:針對長期失眠、情緒性睡眠障礙有不錯效果
  • 睡眠光療、認知行為治療CBT-I:國際認可的非藥物治療選擇

六、Q&A:門診常見睡眠問題一次解答

Q:每天只睡4小時但白天很有精神,算睡眠障礙嗎?
A:不一定。若白天清醒無疲倦、注意力佳,屬於少數短睡型體質者;若常感疲倦、注意力差,就要懷疑睡眠品質不佳或深層障礙。

Q:長期吃安眠藥會不會上癮?
A:短期正確使用幫助睡眠沒有問題,但不當使用或自行加量會造成依賴與耐藥性,建議由醫師監督下逐步調整。

Q:我不是失眠,而是晚上一直做夢,這樣算睡不好嗎?
A:長時間夢境干擾、半夜多次醒來也屬於睡眠結構破碎,這類睡眠障礙需要評估是否有情緒壓力、神經系統問題或藥物影響。

七、醫師總結:睡眠問題不是小事,盡早尋求協助才能有效改善

如果你已經連續數週出現入睡困難、夜醒、白天精神不濟等問題,請不要再自行尋找偏方或默默忍耐。早期睡眠障礙若能配合生活型態調整與專業治療,大多能在2~3個月內顯著改善。

睡眠品質決定了身體修復、自律神經與情緒系統的穩定度,也影響免疫力、內分泌、甚至代謝功能。與其讓失眠拖累整個身心狀態,不如從今天起正視它,找回你的夜晚與健康。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Close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想擺脫脂肪肝?搞懂成因與症狀,全面飲食+運動改善策略公開

「醫師,我沒有喝酒,也不胖,怎麼健檢報告還是寫脂肪肝?」
「平常只是晚餐吃多一點、幾乎不運動而已,真的會那麼嚴重嗎?」

這類情況在門診中越來越常見。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三成以上成年人患有脂肪肝,其中相當比例的人甚至體重正常,卻肝臟早已悄悄出現病變

脂肪肝不僅是肝臟健康的警訊,更與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若放任不管,可能進一步惡化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本篇文章將由醫師角度帶你了解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常見症狀、診斷方式與臨床治療建議,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改善指南,幫助你有效逆轉脂肪肝,重拾健康肝功能。

一、什麼是脂肪肝?為什麼會形成?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肝臟細胞內堆積過多三酸甘油酯(脂肪)而造成的病變,當**肝臟脂肪含量超過5~10%**就被定義為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為兩大類:

  • 酒精性脂肪肝(AFLD):與長期大量飲酒有關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與飲食、代謝症候群、肥胖、高血糖、胰島素阻抗有關,是現代人最常見類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現今被認為是「肝臟的代謝症候群」,與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密切相關。

二、脂肪肝的常見原因與危險因子

脂肪肝的成因多為長期不良飲食+缺乏運動所導致的代謝失衡,常見危險因子包括:

  1. 高熱量、高油脂飲食(油炸、甜點、加工食品)
  2. 精緻糖攝取過多(如含糖飲料、甜食、白飯)
  3. 缺乏運動
  4. 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型肥胖)
  5. 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
  6. 高血脂、高膽固醇
  7. 作息不規律、熬夜
  8. 快瘦型減重(脂肪快速分解反而導致肝脂肪堆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體重正常但肌肉量不足、內臟脂肪偏高的人,也可能罹患脂肪肝,稱為「瘦胖型脂肪肝」。

三、脂肪肝有症狀嗎?該怎麼發現?

脂肪肝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是在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GOT、GPT數值偏高,或是腹部超音波看到肝臟回音變亮、邊緣模糊。

當脂肪肝惡化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上腹悶脹、消化不良
  • 疲倦、精神不濟
  • 右上腹輕微不適
  • 肝功能異常指數(GOT、GPT上升)
  • 肝臟體積腫大(嚴重者)

若長期未處理,部分脂肪肝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NASH)→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四、如何診斷脂肪肝?需要做哪些檢查?

在門診中,診斷脂肪肝常依以下步驟進行:

  1. 抽血檢查:觀察肝功能指數(GOT、GPT)、血脂、血糖、胰島素阻抗指數
  2. 腹部超音波:最常用的初步檢查工具
  3. 肝臟彈性掃描(FibroScan):可量化脂肪肝程度與肝纖維化程度
  4. 磁振造影(MRI-PDFF):精準評估肝脂肪含量(多用於研究或重大診斷)
  5. 肝臟切片:最準確的診斷方式,但通常留作嚴重疑難個案使用

五、脂肪肝可以逆轉嗎?飲食與生活方式是關鍵

好消息是,脂肪肝是可逆的疾病,只要透過飲食、運動與生活型態調整,大多數患者在3~6個月內就能看到明顯改善。

醫師建議的改善方式如下:

六、飲食改善策略:這樣吃最有效

  1. 控制總熱量攝取
    • 建議每日熱量赤字約300~500大卡,避免快速減重
    • 適度分配三大營養素:碳水50%、蛋白質20%、脂肪30%
  2. 降低糖分與精緻澱粉
    • 減少含糖飲料、白飯、甜點、手搖飲
    • 改用地瓜、糙米、燕麥等低GI碳水
  3. 多攝取膳食纖維
    • 每餐加入大量蔬菜、豆類、菇類
    • 有助穩定血糖、促進腸道代謝脂肪
  4. 選擇好油脂
    • 改用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
    • 避免反式脂肪、動物性油脂與油炸品
  5. 補充高品質蛋白質
    • 魚類、豆腐、雞胸肉、蛋白質粉都可幫助提升基礎代謝

七、運動改善策略:有效燃脂強肝這樣做

1. 有氧運動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單車)
  • 能有效降低內臟脂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2. 阻力訓練(重量訓練)

  • 每週2~3次,訓練大肌群(腿部、背部)
  • 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

3. 日常活動量增加

  • 多走路、少坐電梯、站立辦公
  • 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

八、Q&A:門診常見脂肪肝問題解答

Q:脂肪肝一定會轉成肝癌嗎?
A:並非所有脂肪肝都會惡化,但若合併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肝功能持續異常,風險會顯著升高,建議早期介入改善。

Q:減重就能改善脂肪肝嗎?
A:是的。體重減少5~10%,即可大幅降低肝臟脂肪比例,但應穩定慢減,避免快速減重反而傷肝。

Q:吃保肝藥就可以治療脂肪肝嗎?
A:目前並沒有「治癒脂肪肝」的特效藥,保肝藥可輔助,但真正的改善必須來自於飲食、運動與體重控制

九、醫師結語:肝無聲無息,但不能忽視

脂肪肝雖然初期無明顯症狀,但正因如此,更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早期介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是預防肝病惡化的關鍵。

只要願意從今天起正視問題、持續改善,不管你是剛被診斷出來的輕度脂肪肝,還是已經長期肝指數異常,都有機會把肝功能拉回正軌,遠離肝硬化與代謝疾病。

📞 預約專線:02-27017020
📱 LINEhttps://lin.ee/oOaMFac
📱 LINE:@fairy.tw(搜尋記得加@哦)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8號9樓
🚇 捷運:忠孝復興4號出口
🔗 診所官網https://fairyclinic.com.tw/

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

 

Close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