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2021年7月21日,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到訪西藏。(資料圖)
德語媒體:習近平亮相拉薩 健康與權勢的雙重宣示(資料圖)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報導稱,現年72歲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此次在海拔3500米的拉薩高調亮相,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慶祝所謂「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但此行顯然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向公眾展示總書記身體健康。這篇題為《習近平在西藏展示黨的權威》的文章寫道:

「習近平今年已經72歲,有關其健康狀況的各類猜測,甚至『遠程診斷』一直不絕於耳。2019年和2020年,習近平一度顯得有些步履蹣跚,於是立即就有觀察家認為他患上了腦動脈瘤。2021年開始,習近平公開亮相的畫面上,常常同時擺放兩個茶杯,這也引起了一些觀察人士的猜想。他是在喝中藥?是防範有人下毒?或許只是為了展示權力,畢竟別人只有一個茶杯?2024年,一張據稱顯示習近平曾一度中風的舊照片廣泛流傳。而到了今年,突然又傳出消息稱,現在掌握北京大權的早已經換成了別人。

這類傳言大多源自主觀臆測和一廂情願的幻想而已,至少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傳言能得到證實。但在中國這樣的威權體制下,可靠訊息高度稀缺,因此各類聳人聽聞的傳言滿天飛也就成了正常現象。尤其涉及高層政治人物時,中國政治又極度不透明。觀察家們只好分析慶典活動的組織安排,從人名排序或措辭的微妙變化中,尋找黨內權力走向的蛛絲馬跡。2018年,習近平推動修憲,取消了他本人的任期限制。理論上,他可以無限制執政直到死亡。但凡習近平的健康狀況出現明顯惡化的跡象,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容易解讀的訊號:他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交出權力。」

夏末秋初是中國政治傳言高峰期

《新蘇黎世報》寫道,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中國政治傳言的高峰期,因為神秘的「北戴河會議」會在這一時期舉行。中共高層會在距北京300公里的北戴河海濱一邊渡假、一邊議政,據說還會醞釀重大的人事決策。 

」本次習近平在西藏的高調亮相,就正好發生在今年北戴河會議之後。他在海拔3500米的拉薩現身,無疑掃除了對其健康狀況和權力地位的疑慮。如果健康狀況不允許,習近平顯然不會冒險前往拉薩。畢竟許多中國人到了西藏都會因為缺氧而出現高原反應:頭暈、呼吸困難、惡心,甚至一些年輕人都不得不提前中斷行程。習近平顯然希望通過此行展示他依舊身體強健,也依舊站在權力巔峰。 

不過,各類傳言並未因此煙消雲散。習近平此次入藏帶了一個由大批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隨行,但唯有一位重要人物缺席:軍中排名僅次於習近平的第二號人物張又俠。今年夏季曾有傳言稱,張又俠可能是習近平的對手,甚至有人宣稱他密謀政變。張又俠現已75歲高齡,難道是年事已高,已經無法承受高原反應?」

「藏轉佛教中國化」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本周四,達賴喇嘛昔日在拉薩的駐地「布達拉宮」前舉行盛大儀式,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親赴現場,檢閱了有兩萬多名軍人、舞者以及高舉橫幅者組成的遊行隊伍。《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習近平本人並沒有在慶典活動上發言,並在活動結束後不久離開。

中國軍隊從五十年代開始在西藏發起一系列軍事行動之後,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西藏自治區。在此之前,清帝國崩潰之後,西藏曾於1912年宣佈獨立。1959年,當時作為西藏政教領袖的達賴喇嘛被迫流亡。印度達蘭薩拉建有西藏流亡政府。人權組織和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在西藏嚴重侵犯宗教與言論自由,並對藏人實施文化壓制和大規模監控。今年4月,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報導稱,近年來有數十人因手機記憶體有『違禁內容』或與包括家人在內的境外人士保持聯繫而被捕。

2024年5月5日,流亡藏人在巴黎街頭舉行抗議集會。
2024年5月5日,流亡藏人在法國首都巴黎抗議習近平來訪。(資料圖)圖片來源: Thomas Padill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官方電視台報導稱,習近平在拉薩的一次講話中強調,藏傳佛教應當『系統性地中國化』,即與中國文化相融合,並『適應社會主義社會』。此外,一些大型工程項目,如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世界最大的水壩,也引發了人們對其嚴重社會和生態後果的擔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當噴出時快速氣化,瞬間吸走皮膚熱能,傳遞「冰冰涼涼」的感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涼感濕巾、涼感噴霧成為不少人包包必備的消暑小物。但你知道這些「涼涼神器」的冰爽感,背後其實藏著不同原理嗎?食藥署在臉書專頁「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揭露,市售涼感化粧品主要有3大「降溫秘密」,包含刺激冷感受器、揮發製冷、壓縮氣體揮發,並提醒消費者別被「涼感」兩字給迷惑,標示與安全才是關鍵!

1. 刺激冷感受器

產品中添加能「欺騙」神經末梢的成分,讓人誤以為真的變涼。最常見的就是薄荷醇 (Menthol)、薄荷氧基丙二醇 (Menthoxypropanediol),一抹上皮膚,就能讓冷感受器被啟動。

2. 揮發製冷

利用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乙醇 (Alcohol)等低沸點物質,碰到人體溫度後迅速揮發,帶走部分熱量,讓皮膚感到瞬間清爽。

涼感濕巾中的薄荷醇、薄荷氧基丙二醇 ,一抹上皮膚,就能讓冷感受器被啟動;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3. 壓縮氣體揮發

像是涼感噴霧,常見會添加丙烷 (Propane)、異丁烷 (Isobutane) 等液化氣體,當噴出時快速氣化,瞬間吸走皮膚熱能,傳遞「冰冰涼涼」的感覺。

食藥署強調:「涼不涼是其次!」真正要注意的是產品是否有完整標示、是否揭露「全成分」、以及是否存在誇大甚至不當的醫療效能宣稱。若標示不清或宣稱效果過頭,恐怕才是踩雷陷阱。

食藥署提醒,下次購買涼感產品,別只看「冰不冰」,也要記得檢查標示,才能真正用得安心又清涼。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不少人家中多少有些紙箱;然劣質紙箱恐含有甲醛,長期吸入恐致病。(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熱愛網購,家中總多少會有一些紙箱。然部分紙箱恐含有致癌物質,長期吸入恐罹患白血病。營養師黃品瑄在粉專「黃品瑄 營養師」透過影片提醒,部分品質不佳的紙箱可能含有甲醛、苯等致癌物。她說曾有母女疑似長期吸入有異物的氣體,結果母女兩人皆罹患白血病。

黃品瑄表示,不少愛網購的人,家中多少會有一些紙箱;但紙箱若品質不佳,可能暗藏甲醛、苯等一級致癌物,很可能會造成疾病;過去曾有案例:母女家中堆積劣質紙箱,長期吸入有毒氣體,一起罹患白血病。

黃品瑄表示,部分品質不佳的紙箱製作時,可能用了含有甲醛的膠或油墨,高溫下很容易揮發到空氣。若吸入有毒物質,恐刺激呼吸道,損害人體免疫系統;若皮膚接觸到,也會紅腫與發癢,嚴重恐引發白血病、鼻咽癌。

黃品瑄提醒,甲醛、苯等物質不僅可能存在於家具或油漆,品質不良的紙箱也可能出現有毒物質,黃品瑄提醒,民眾很難確定紙箱的成分,最簡單的方法,是不要囤積紙箱,定期清掃家中環境,保持室內通風,且紙箱不可放在高溫環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彭博)-Google任命了Golden State Warriors Steph Curry Guard公司的Google Health和Fitbit Wearable Technology Products公司的績效顧問,這是與NBA超級巨星數年相關的一部分。

Curry和他的團隊將與Google的健康專家合作測試公司的個人健康教練,並與AI工程師合作調整產品,培訓算法並設計未來的產品體驗。協議的條款未透露。

庫裡在接受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的視頻採訪中說:“利用Google的每一項技術激發了我對一部分技術如何使用運動員的興趣。”

自從技術巨頭完成了2021年的收購以來,Fitbit已成為Google健康和硬件策略的支柱。隨後 – 實體能力的FITBIT方法對於養活Google的開發很重要,因為IT記錄的健康數據可以幫助技術公司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和預測的信息。像素時鐘線現在正前往高級智能手錶市場。

週三,Google將組織一個活動以宣布Pixel 10。

庫裡說:“所有新功能都帶有Pixel 10離開,我們擁有的便攜式設備,我可以給他們我的個人風格。”

Google與Curry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015年,當時他是Google Doodle競爭的客座法官。 2021年,他出現在Google照片廣告中,然後共同努力提高了對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黑人房地產公司的認識。

庫裡說,關於這項新協議簽署的對話始於兩年前。

Google Cloud Marketing副總裁Sarah Kennedy說:“這是體育技術的關鍵時刻。” “由雙子座推廣的AI籃球教練等工具是實用的創新,這些創新正在重新定義運動員如何解決訓練,表現和恢復。”

根據Spotrac的說法,庫裡是第三位NBA球員最合適的球員,在球場上的利潤方面,他的16歲生涯中的收入為4.7億美元。孤兒只有勒布朗·詹姆斯和凱文·杜蘭特。

在球場外,庫裡有幾家商業公司。它的30墨水將其商業實體結合在品牌協會,媒體,投資和慈善事業中,其中包括其Unanimeus Media Production Company和Bourbon品牌紳士的削減。

Sportico估計,庫裡去年贏得了大約1億美元的認可,在NBA球員中排名第一。他的認可包括摩根大通,卡拉威高爾夫,拉庫特和地鐵三明治連鎖店。它還與Under Armour達成了長期協議,他擔任Curry Brand的總裁。

他們的投資包括Tiger Woods和Rory McIlroy TMRW體育,Nirvana Water Sciences和無與倫比的3號籃球聯賽3對陣Wnbaers Napheaes Collier和Breanna Stewart創立的3個。

– 戴維·阿爾巴(Davey Alba)的幫助。

有更多這樣的故事可用 Bloomberg.com

©2025 Bloomberg LP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健署表示,用檸檬提味,不僅能刺激味蕾、去油解膩,還能幫助開胃;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味覺與嗅覺可能不如從前,加上牙口或消化功能的變化,許多長輩常抱怨料理平淡無味,不知不覺就多加些鹽、醬料。長期下來,對健康可不太好。對此,國健署提醒,善用九層塔、蒜頭、薑等天然辛香料與洋蔥、香菜、檸檬等風味蔬菜提味,就能顧及長輩健康。其中,檸檬除了有助於提味,還能刺激味蕾、去油解膩幫助開胃。

國健署於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分享,要讓長輩吃得開心、有味道又營養,就需要一點小巧思,善用天然調味,就能讓料理「化平淡為驚喜」,幫助長輩吃得安心:

天然辛香料提味

●九層塔:增添清香。

●蒜頭、辣椒和薑:可以增加層次感。

●咖哩與南洋香料:如小茴香,能增加迷人的香氣。

●八角、花椒、當歸、枸杞等中藥材:能為料理增添鮮明風味,讓餐點更有層次,也更健康。

風味蔬菜超加分

●洋蔥、香菜、番茄:本身就帶有自然的甜味與香氣,加入料理或湯品中,便可以純天然方式增加料理的香氣,減少對醬料的依賴。

●檸檬:這類酸香食材不僅能提升整道菜的風味,還能刺激味蕾、平衡油膩感,特別適合夏天或食慾不佳時使用,幫助開胃,讓長輩更願意多吃幾口。

最後,國健署指出,擺盤也是一門藝術。將餐點分成小份裝盤,不但方便長輩取用,也能讓餐桌更豐富有趣。色彩搭配得當,就可以有效提升食慾,例如綠色蔬菜搭配紅色番茄,或在米飯上撒少許芝麻或香菜末點綴。善用這些技巧,不僅能讓料理更好吃,也能提升長輩對飲食的興趣與動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如果少了「鎂、維生素D、維生素K」這3位關鍵幫手,鈣不但進不了骨頭;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天喝牛奶、吃鈣片,卻依然骨質疏鬆?營養師陳珮淳在臉書專頁「熊抱營養師|珮淳」指出,只補鈣根本不夠!如果少了「鎂、維生素D、維生素K」這3位關鍵幫手,鈣不但進不了骨頭,還可能亂竄到血管,增加血管鈣化風險。

陳珮淳舉例,許多人以為多喝牛奶就能補鈣護骨,但其實骨頭就像「鋼筋混凝土的工地」,需要完整工程團隊,否則房子再怎麼蓋也不穩。

為什麼光補鈣不夠?

●鈣=水泥砂石:提供骨骼硬度,但不會自己「搬進骨頭」。

●蛋白質/膠原=鋼筋骨架:先搭好骨頭架構,鈣才能填補進去。

●維生素D=搬運工+調度中心:負責把鈣從腸道送進血液,再分派到骨頭。

●鎂=電工/點火器:讓維生素D順利啟動,鈣才真正定位。

●維生素K=封印師/引鈣入骨:鎖定鈣的位置,避免亂跑到血管。

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骨骼工程就會卡關——補鈣效果大打折扣。

南瓜籽可以補充鎂,讓維生素D不「斷電」,鈣能補進骨頭;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骨骼3大「鎖鈣幫手」

●鎂(電工):缺鎂=維生素D「斷電」,鈣進不去骨頭。

食物來源:南瓜籽、杏仁、菠菜、糙米。

●維生素D(搬運工):缺D=鈣吸收率大降,只卡在半路。

食物來源:鮭魚、鯖魚、蛋黃,或多曬太陽。

●維生素K(封印師):缺K=鈣亂沉積血管,骨密度卻沒提升。

食物來源:深綠葉菜(K1)、納豆、起司(K2)。

挑保健品小技巧

陳珮淳提醒,購買鈣補充劑時要特別注意成分,除了「鈣」之外,最好同時含有鎂、維生素D與維生素K,才真正有效。若能分早晚兩次補鈣,吸收效果更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米可白日前狂流鼻血,因用洗鼻器不慎所致,她決定年底要好好處理鼻瘜肉。(取自米可白IG)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39歲女星米可白(趙亦瑄)日前拍戲到一半流鼻血,連續3天流鼻血後就醫,醫師發現她因洗鼻不慎造成鼻內有劃痕,導致鼻血狂流,平日也是打噴嚏打不停,所以她決定年底要動鼻瘜肉手術。亞東醫院耳鼻喉部醫師方楷旻指出,鼻瘜肉發生的原因大多為長期性的鼻竇炎,與一般過敏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有所不同。

方楷旻在亞東醫院衛教資料分享,鼻塞的成因有兩種,其一是鼻瘜肉(Nasal Polyps),也就是鼻腔內的軟組織增生,通常是由鼻黏膜所衍生出的非癌性腫大組織。它們通常以半透明狀或淡黃色的囊狀組織呈現;另一種是鼻甲肥大(Hypertrophic Nasal Turbinates),鼻甲由彎曲的骨片結構及其上的鼻黏膜所組成,分為上中下三部分,鼻甲肥大是指其中之一或多個鼻甲變得較正常更肥厚。

米可白的IG動態寫著就醫過程。亞東醫院耳鼻喉部醫師方楷旻說,手術後確實可使鼻竇黏膜恢復健康。(取自米可白IG)

至於米可白所指的「鼻瘜肉手術」,方楷旻說也分成2種手術,「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及「電磁導航鼻竇手術」。

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
須在全身麻醉下,以內視鏡清除擋住鼻道的鼻息肉,並根除鼻竇的發炎病灶,包含鼻竇內的細菌及黏液、黴菌及息肉樣黏膜等,恢復正常鼻竇通道之開口,使鼻竇黏膜恢復健康,以避免再度長出鼻瘜肉。

電磁導航鼻竇手術:
除了用內視鏡之外,搭配導航微創動力系統,可更精準定位瘜肉處及避免觸及正常構造及鼻黏膜,加速手術完成並避免併發症。

方楷旻建議,鼻塞乃因鼻道狹窄所引起,大抵因鼻腔黏膜之增生而壓縮空間所致,皆可用不同類型的手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仍有其他原因會導致鼻塞症狀,例如:鼻腔腫瘤、鼻中膈彎曲、鼻咽癌等,需要經過就醫詳細檢查才能查明原因。因此若有相關症狀,仍建議經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後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方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不少地方一直「生菇」,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呼籲,勿徒手採菇更不要勿食,以免中毒。圖為綠褶菇。(北榮提供)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降雨與高濕度環境下,台北、台中、南投、高雄及花蓮地區不少地方「生菇」,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再次呼籲,路邊的「野菇」不要採。

2年前澳洲一女子在牛排裡放了「死帽菇」奪3命;4年前中國廣東則是誤採了「亞稀褶黑菇」,造成3人及1隻貓喪命。台北市公園處指出,道路分隔島上確實有菇類冒出來,對於民眾遛狗要留意勿讓犬隻誤觸。

不管是蓄意還是誤採,楊振昌說,台灣已知的毒蕈種類逾60種。坊間流傳有關毒蕈辨識的各種說法,像「顏色鮮艷者為毒蕈」、「具有菌托或無蟲蛀者有毒」、「接觸銀器會變黑」等,實則缺乏科學依據,亦非毒蕈獨有之特徵,易造成錯誤判斷。

最令人擔憂,是民眾依靠手機上APP,當起植物大師,楊振昌表示,網路平台與行動應用程式(App)提供植物與蕈類之影像辨識功能,甚至結合人工智慧與群眾資料庫進行即時判讀,但這些辨識工具仍存在多重限制,例如照片角度、光線條件、菇體生長階段不同,皆可能導致誤判。

楊振昌指出,就算是專家也須依據完整的型態學特徵與分子鑑定資料,才能準確判定種類與毒性。因此,無論科技輔助工具多先進,皆不可作為採食野菇的安全依據。再次叮嚀,民眾切勿因好奇、誤信外觀或仰賴手機App辨識結果,而擅自採摘、烹調或食用任何不明來源的蕈類,以避免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健康危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陳怡婷表示,雖然常見食物中的蔬菜、水果等多屬鹼性食物,但食物的酸鹼值,其實並不會影響人體血液的酸鹼值;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常聽人說,酸性食物要少吃,才不會讓身體變酸或是酸中毒,或是多喝鹼性水可改善體質,這是真的嗎?營養師陳怡婷表示,除因疾病代謝異常,否則食物的酸鹼值,其實並不會影響人體血液的酸鹼值。不過,尿液酸鹼值確實有可能會受到飲食影響,因人體會受到許多生理機制調控,所以身體若出現問題異常,導致酸中毒(Acidosis),則需積極治療。

人體「血液」酸鹼值恆定

陳怡婷於臉書專頁「陳怡婷 Cynthia 營養師」與網頁發文表示,食物確實有分酸性、鹼性,酸性食物指的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所產生的陰離子,如磷酸鹽、硫酸、氯等多於陽離子,如鈉、鉀、鎂、鈣等,含硫、磷等較多的食物,通常為酸性食物;反之,如果產生的陽離子較多,便屬於鹼性食物。常見食物中的魚類、海鮮、蛋類、肉類等,大多屬於酸性食物;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則多屬鹼性食物。

陳怡婷說,雖然食物有酸鹼值之分,但是人體有許多生理機制調控,像是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緩衝系統等,讓人體的血液酸鹼值維持在弱鹼性(pH值7.35-7.45),因此,體質並不會因為攝取酸性或是鹼性食物多寡而有所改變。

「尿液」酸鹼值飲食或影響

陳宜婷進一步解釋,至於尿液中的酸鹼值範圍則較廣,pH值4.5-8.0會受到飲食、水分、代謝、內分泌等影響。因此,若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pH值可能會較低;反之,若攝取蔬果較多,pH值可能會較高。所以,尿液酸鹼值可以反映身體排出的代謝產物。

營養師陳怡婷說,不同於血液酸鹼值恆定,尿液酸鹼值可反映身體排出的代謝產物,若攝取過多蛋白質,如魚類、海鮮等,pH值可能較低;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至於為什麼會酸中毒?陳宜婷說明,前面提及人體會受到許多生理機制調控,所以身體若出現問題,如腎臟功能衰退或代謝、排泄異常,無法將身體累積的毒素排出,便會造成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能導致酮酸中毒(Ketoacidosis);這是因為疾病所導致的酸中毒,需要積極治療。

陳宜婷強調,飲食管理上,不應以「食物酸鹼性」作為飲食規劃依據,而應以實際的營養素含量與個人身體狀況為依據,且勿迷信食物酸鹼值。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陸出現「體檢替身」集團,專幫體檢驗不過的民眾鑽漏洞。(圖/上海東方衛視)

上海近期爆出「體檢替身」集團,專門協助身體有問題的民眾通過入職體檢。這些不肖業者看準醫院人潮眾多、醫護人員忙碌而疏於核對身分的漏洞,提供替身代替抽血驗尿服務。價格約為人民幣2300元(約台幣9600元),讓有健康問題的求職者能夠蒙混過關,獲取「健康」的體檢報告。這種現象主要針對對健康要求嚴格的職位,包括公務員和需要出國簽證的人士。

陸媒記者曾偽裝成肝腎功能有問題需要替身體檢的民眾,在上海某家醫院大廳與代體檢人員交涉。該人員表示他們經常操作這類業務,並聲稱「每次去都能成功」,但也坦承「不可能每關都能搞得定,萬一不順利就前功盡棄了」。他們的做法是針對求職者過不了的項目進行替換。上海東方衛視新聞片段顯示,替身戴著口罩、遮遮掩掩地進入醫院,順利完成抽血和尿檢,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都沒有核對人臉。

這種替身體檢服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許多人身體有一些疾病無法通過入職體檢。特別是一些公務員職位和特殊工作對身體健康要求較為嚴格,還有出國簽證體檢要求等,這些人無法通過正常檢查就想鑽制度漏洞。上海市總工會法律顧問李華平強調,求職者提供虛假體檢報告可能導致勞動合約被確認無效或被解除,而提供代體檢服務的人則可能涉及非法經營罪。要完全杜絕這種現象,似乎只能依靠醫護人員在忙碌之餘多加確認求診者的身分。這種「體檢替身」服務不僅是對醫療系統的欺騙,更可能對企業和社會造成潛在風險,因為這些本不符合健康標準的人通過欺騙手段進入工作崗位,可能影響工作表現甚至帶來安全問題。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嘉義棒球隊嚴重車禍 教練「腦挫傷.腦出血」命危

扯!屏榮總傳送員遭控偷拍母女2週 個資隱私全看光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