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國健署分享喝水4要訣,起床一杯水、定時配杯水、外出要帶水、可依照個人口味製作無加糖提味水。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氣溫飆高,流汗又悶熱,飲水量足夠了沒?國民健康署(下稱國健署)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分享喝水4要訣,起床一杯水、定時配杯水、外出要帶水、可依照個人口味製作無加糖提味水,尤其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國健署提到,除了飲食本身含有的水分,我們每天還需要另外從飲水中補充,成人每日建議飲用8-10杯白開水(240 毫升/杯),以白開水為主。喝水的好處不只清涼消暑,更能維持恆定體溫預防中暑,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搭配膳食纖維攝取,效果更好!)

喝開水4要訣:

・起床一杯水:起床後分次慢慢喝一杯300-500毫升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

・定時配杯水:忙碌充實生活的你可能常常忘記喝水這件事,建議要特別定時提醒自己停下手邊的工作,喝一口白開水補充水分,應避免含糖飲料,以防攝取過多熱量。

・外出要帶水:自備水壺,隨時補充水分

・製作提味水:增加檸檬片或新鮮水果切片,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增加飲水趣味

國健署提醒,除了實踐喝開水4要訣,還要記得均衡飲食與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健康身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洪泰雄指出,瘦體素傳遞訊號失靈時容易爆食;飢餓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食欲增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代謝荷爾蒙」是指參與調節人體能量代謝、脂肪燃燒、血糖平衡、肌肉合成與食慾控制的各種荷爾蒙,也常被形容為燃燒卡路里的引擎,它們能決定我們如何利用或儲存食物中的熱量。營養學者洪泰雄指出,瘦體素傳遞訊號失靈時容易爆食;飢餓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食欲增加。另還有甲狀腺素、胰島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當這些荷爾蒙出現失調,即使再努力控制,也可能陷入越吃越餓、越節食越胖的惡性循環。

洪泰雄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6項重要的代謝荷爾蒙:

甲狀腺素(Thyroid Hormones):負責加速基礎代謝率,是身體的總開關。分泌不足會導致疲倦、易胖、怕冷等代謝變慢症狀。

瘦體素(Leptin):由脂肪細胞分泌,向大腦傳達「吃飽了」的訊號。當瘦體素抗性出現(常見於肥胖者),飽食訊號失靈,容易導致過食。

胰島素(Insulin):調控血糖進入細胞。當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容易出現血糖過高、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

腎上腺素與皮質醇(Adrenaline & Cortisol):腎上腺素能短期促進脂肪燃燒;但長期皮質醇過高則可能導致脂肪堆積(特別在腹部)與肌肉流失。

飢餓素(Ghrelin):當胃部空時分泌,提醒身體進食。若睡眠不足或壓力大,飢餓素濃度易升高,導致食慾增加。

睪固酮與生長激素(Testosterone & Growth Hormone):有助肌肉合成與脂肪分解。充足睡眠與規律運動有助刺激這些荷爾蒙分泌。

洪泰雄指出,充足睡眠與規律運動有助刺激以上荷爾蒙分泌;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洪泰雄提醒,當這些代謝荷爾蒙平衡協調運作時,人體能有效燃燒熱量、維持血糖與體脂穩定;一旦失衡,則可能陷入「愈減愈胖」的惡性循環。提升代謝的實用建議包括:

1.飲食規律、補充優質蛋白質。

2.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

3.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Omega-3、蔬果、全穀)。

4.維持肌肉量,進行阻力訓練。

洪泰雄強調,代謝荷爾蒙就像人體的「熱量管理系統」。當這些賀爾蒙協調運作時,身體能有效燃燒熱量、維持血糖平衡、不容易囤積脂肪;一旦失衡,則容易造成代謝變慢、肥胖、糖尿病與慢性疲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懷孕24-28週的妊娠糖水測試是篩檢妊娠糖尿病最理想的時機;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準媽媽請注意!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胰島素功能,即使平時血糖正常的媽媽也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懷孕24-28週的妊娠糖水測試是篩檢妊娠糖尿病最理想的時機。

張瑜芹在臉書「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指出,未控制的妊娠糖尿病可能導致高血壓、子癲前症、羊水過多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不僅影響懷孕過程,也可能增加日後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高血糖環境可能造成胎兒過大(巨嬰症)、新生兒低血糖、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問題。胎兒過大不僅增加難產風險,也可能影響寶寶日後的代謝健康!

張瑜芹提醒,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剖腹產機率,也可能導致產程延長、肩難產等分娩併發症。

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

張瑜芹建議,做妊娠糖水測試檢查前的8-12小時需要禁食,但可以喝少量清水。前一天晚餐後就不要再進食,確保檢查結果準確。記得帶個小點心,檢查完畢後可以立即補充體力。

◎檢查流程詳解

●先抽取空腹血糖。

●喝下含有75公克葡萄糖的糖水(口感很甜,建議快速喝完)。

●喝完糖水後1小時抽血檢查。

●再過1小時進行第3次抽血(總共3次抽血)。

●檢查時間長:整個檢查過程需要2-3小時,比一般抽血檢查時間長得多!這是因為需要觀察血糖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確保診斷準確性。

整個檢查過程需要2-3小時,比一般抽血檢查時間長得多,建議準爸爸陪同檢查,不僅能提供心理支持,也能一起了解檢查結果和後續照護重點;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檢查結果解讀與後續處理

如果任何一項數值超標,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張瑜芹提醒,這時不要過度恐慌!透過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大部分準媽媽都能有效控制血糖,必要時配合醫師處方的胰島素治療,確保母嬰健康!

◎檢查當天小提醒

●心理準備:糖水口感非常甜膩,有些準媽媽可能會感到噁心。張瑜芹建議保持放鬆心情,可以帶本書或聽音樂來打發等待時間。

●身體準備:檢查當天避免劇烈運動,穿著舒適寬鬆的衣物,方便多次抽血。如果有暈血症狀,記得提前告知醫護人員!

●陪伴支持:建議準爸爸陪同檢查,不僅能提供心理支持,也能一起了解檢查結果和後續照護重點。

張瑜芹建議準媽媽進行妊娠糖水測試,及早發現血糖異常,及早進行飲食和生活調整,才能給媽媽和寶寶最好的健康保障。妊娠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積極配合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來,空氣品質已從戶外公共衛生議題轉變成居家生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根據環境部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指出,室內空氣污染往往比戶外嚴重2至5倍,在密閉空間中甚至可能高出10倍以上。PM2.5、甲醛、揮發性有機物(TVOC)及黴菌等有害物質,無聲地侵入人們的生活,威脅居住者的健康安全。

這也意味著現代室內設計,不再只是強調美觀與舒適,更必須兼顧健康、安全與生態永續的需求,成為創造理想居住環境的重要使命。

圖/業者整理提供

每一口呼吸,都是生活品質的挑戰

隨著氣候變遷與都市密集度提高,台灣空氣品質不穩定的問題日益嚴重。PM2.5直徑僅為頭髮的1/28,可穿透肺泡進入血液,長期吸入增加氣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此外,室內裝潢材料中殘留的甲醛與TVOC,也會長期釋放有害物質,引發呼吸道不適、頭暈、疲倦等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尤其兒童與老人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更易受到這些室內污染物的嚴重影響。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邑舍室內設計的健康空氣實踐策略

邑舍室內設計深知,真正的居家安全不僅止於肉眼可見的設計,更必須關注每一口呼吸的健康。因此,我們早在疫情前就已將防霾、除醛、換氣系統及環保建材的選用,納入設計核心。

透過高效防霾紗窗與靜電濾網的使用,有效阻擋PM2.5與花粉過敏原,搭配精心規劃的通風口與空氣流動,避免產生空氣死角。此外,邑舍嚴選低VOC塗料、FSC認證木料、環保合板與天然礦物塗層,從源頭降低室內有害物質的釋放,並於每案交付前提供詳細的空氣品質檢測報告,實踐設計透明化與數據化。

圖/業者提供

邑舍相信: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好的設計,不僅讓人住得下去,更要讓身體與情緒住得舒適。」

透過關注看不見的設計細節,真正決定生活質地的關鍵,就藏在每一口乾淨的呼吸裡。

邑舍室內設計 E‑SHARE
高效、舒適、永續家居,不只看得見,更能呼吸得見。
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 356 號 6 樓
(02) 2925‑7919
eshare.idesign@gmail.com
www.eshare-id.com
Instagram|@eshare_design
Facebook|邑舍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台東報導

為深化偏鄉兒少心理健康與數位科技使用議題的公共關注,臺東縣政府社會處7月7日至8日舉辦「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吸引百位實務工作者、青少年與社會大眾齊聚臺東,展開為期兩天的跨領域深度交流。會議聚焦數位時代下偏鄉兒少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透過演講、工作坊與座談,共同勾勒更具前瞻性的支持策略,形塑一個更加理解、多元與包容的成長環境。

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國際學者來臺東分享跨國經驗,展現縣府推動在地與全球對話的積極行動。荷蘭威騰堡應用科學大學劉家瑄副教授分享歐洲在兒少網路與個人裝置使用上的政策經驗,剖析數位便利與心理風險之間的平衡策略;美國聖若望大學李明輝博士則針對青少年壓力調適與心理復原力的研究成果,提供臺灣偏鄉實務人員新的介入視角。活動首日以學術與實務交流為主,聚焦心理健康、數位行為與媒體素養,第二日則邀請青少年與家長參與互動式對話,促進世代理解與家庭溝通,實踐以人為本的政策精神。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科技的進步雖為生活帶來便利,但也讓兒少心理健康議題變得更加複雜且隱而不顯,政府應積極引導並建構完整的支持體系,心理健康是兒少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在社群媒體與虛擬互動漸漸取代真實人際的時代,如何協助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發展社會情感,是目前家庭與教育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此次研討會不僅是回應現況挑戰的契機,更是縣府推動兒少政策邁向國際、前瞻發展的具體行動。透過跨國經驗交流與在地實務對話,希望深化公共討論、啟動政策創新,讓臺東在兒少心理健康與數位素養的布局上,不只是跟上趨勢,更能領先一步,為未來世代鋪設更堅實的支持網絡。

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縣府持續推動兒少友善政策,包括興建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培力兒少代表、辦理多元適性課程、推動早期療育線上通報系統與育兒指導服務等,都是回應在地需求的重要實踐。縣府透過研討會整合專業知識與在地經驗,轉譯學術成果,讓專業不再侷限於研究場域,而是成為社區與家庭可以實踐的具體行動。

參與研討會的青少年均表示,這是一場難得的學習與對話機會,其中,來自臺東市的高中生小安(化名)分享,「以前覺得心理健康很難啟齒,這次參加活動後才發現,其實很多同齡人也有類似困擾,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另太麻里鄉的國中生小芸(化名)則表示,「平常大人很少問我們怎麼想,這次能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我覺得被尊重,也更想參與社會的事。」青少年們一致認為,透過與專家的互動,不僅增進對自我情緒的認識,也讓他們學會在面對網路壓力時如何尋求幫助。

臺東縣政府藉由此次研討會,串聯國內外專業能量,厚植在地服務動能,體現從地方出發、與世界對話的政策格局。未來將持續拓展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打造更具韌性與包容力的兒少發展環境,讓孩子的聲音真正走進政策核心。社會處補充說明,臺東縣第七屆兒童及少年代表正開放報名遴選,至8月30日截止,邀請兒童及少年們踴躍參加,讓兒少的聲音被聽見,一起為提升兒少權益而努力,報名資格、詳細資訊及報名表格可於臺東縣政府社會處官方網站查詢(https://pse.is/7bbgur)。希望每位兒少都能成為改變的力量!

這篇文章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The post 臺東縣府「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共議兒少在數位浪潮下的心理挑戰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表示,黑豆不僅補腎益氣,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浪漫夜晚要「上陣」前,最怕提不起勁,破壞「性」福。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專頁發影片分享10種能增加行動力的「天然食物」,像是西瓜、黑豆、蝦子、菠菜、蘆筍、蘋果、南瓜籽等;其中,黑豆不僅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

李婉萍表示,許多人在愛愛前會想靠海鮮撐場,大啖生蠔、牡蠣等美食。不過,她強調,除了海鮮以外,也可以攝取以下10種食物,幫助提升性慾、增加幸福感:

10食物讓行動力升級

●西瓜:夏天吃西瓜不只消暑,裡面的瓜胺酸會轉換成精胺酸,直接通血路,放鬆我們的小血管,讓人整晚都很有感。

●咖啡:咖啡能夠活躍我們的多巴胺,讓人整晚嗨不完。不只提神靠它,床上也靠它。

●黑豆: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鐵質,不僅能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

●蝦子:補腎壯陽,讓人精力旺盛,男性適量吃就對了。

●菠菜:可謂「男人的菜」,裡面的硝酸鹽能幫助生成一氧化氮,放鬆血管,讓下半身撐得住又持久。

●蘆筍:歐美的天然壯陽藥,含有大量的天門冬胺酸,能幫助身體快速修復疲勞,還含有維生素B6、葉酸,能提升興奮感。

●蘋果:含有多酚與抗氧化劑,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全身發熱,尤其能幫助喚起女性性慾。

●南瓜籽:別小看1顆籽,它能保護男性攝護腺,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增加性能力。

●巧克力:含有色胺酸,類似人們談戀愛時會分泌的幸運物質,可以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讓人一吃就幸福感滿溢。

●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一次顧好「小頭及大頭」。

營養師分享,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幾個主要的醫療組織週一聯手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告上法院,原因是他決定把COVID-19疫苗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的接種計畫中移除。

這些醫療團體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他們在訴狀中表示,這項政策完全缺乏科學根據,會讓兒童和孕婦面臨「嚴重且立即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感染可預防的疾病,還可能造成長期傷害甚至死亡。

原告指控肯尼迪試圖摧毀國會授權、長期以來仰賴科學證據維護公共健康的疫苗制度,這套制度幫助美國避免了無數人命損失。除了撤下疫苗建議,肯尼迪還一口氣開除CDC負責疫苗政策的17位專家,改由7名新人接任,其中一些人過去就主張反對疫苗。

截至目前,HHS尚未針對這起訴訟發表任何回應。肯尼迪長期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這次政策變動也讓許多醫療專業團體和公共衛生專家感到震驚與憂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指出,長夏養生要以養脾為主,可以吃助於排濕的絲瓜、薏仁、綠豆等食物。(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暑節氣將至,當心炎熱暑氣傷身!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黃玉芬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古代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是一年中高溫逐漸增強、濕氣漸盛的時候。她列出有助於防範暑氣的3類食物,如祛濕的絲瓜、健脾的紅棗、養陰的沙參等。

黃玉芬提到,小暑過後,如蒸籠般悶熱的天氣常讓人感到心浮氣躁、食慾不振。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為了降溫解渴,喜歡大啖冰品、冷飲、生食,容易傷及脾胃,臨床上出現腸胃症狀特別多。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應順應節氣變化、適當清熱祛暑、養陰健脾,才能安然度過盛夏,不讓暑氣傷身。

小暑常見不適 頭暈、胸悶又煩躁

黃玉芬分享,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之間稱為「長夏」,橫跨7、8月。夏日酷暑容易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往往導致體質虛弱的人毛孔排出汗液不暢快,進而引起濕熱,悶在身體裡面,耗損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食慾變差還不想進食。

她表示,脾胃之氣升發不利,則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腹脹、腹瀉,伴隨精神不濟、胸悶、頭暈、頭痛、頭重、煩躁口渴的狀況,這稱為「疰夏」。因此,平時素有「氣陰兩虛」或「脾氣虛弱」之人,要特別注意被外界環境變化所引動的情形。

中醫表示,脾胃功能失調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小暑飲食重點 祛濕、疏肝健脾

●排濕:黃帝內經提到「長夏應脾而變化」,長夏養生要以保養脾臟為主,脾胃狀況好,氣的升降出入便能如常運作,全身的津液輸佈及水分代謝才會正常。推薦服用藿香、佩蘭、薏仁、綠豆、絲瓜等。

●養肝健脾:可依著「酸辛化甘」理念來飲食。比如「酸」能收澀,少量不僅能疏肝,還能助長食慾,推薦食用洛神、烏梅、山楂等;「甘味」則能養脾,如酸辣湯(建議勾芡不宜太厚)、山藥、紅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等。

●養陰:暑濕或暑熱久了容易出現氣陰不足的情況,當疲倦、口乾舌燥、汗出多、胸悶感襲來,可以選擇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

日常保健5重點

●飲食:避免過量冷飲或生冷食,尤其激烈運動後更需避開。

●空調:不要直吹頭部、腹部。

●穿搭:近幾年流行的露肚裝,也應少穿以免風寒入侵腹部影響腸胃、婦科。

●運動時間:盡量錯開正午高溫期在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補充電解質。

中醫提醒,小暑期間,盡量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於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電解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穴位按摩:

1.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開關通竅,清熱解表。

2.風池穴:

位置:位於頸後枕骨下緣、兩筋外側凹陷處,按之微微痠脹可緩解肩膀肌肉僵硬。

功效:緩解頸部僵硬,祛風解表,舒緩頭痛。

3.內關穴:

位置:前臂內側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3指幅的高度。

功效: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另j外,還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4.手解穴:

位置:手掌朝上,於第5掌骨與第4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1寸為手解1穴。手解1穴近端5分為手解2穴。

功效:手解穴為董氏32解穴之一,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效果神速,是最佳之止痛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中)與夫人馮貞芬(左)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高醫岡山醫院,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醫岡山醫院開院屆滿週年,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與夫人馮貞芬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院方,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

邱良進為高醫大第25屆傑出校友、國際獅子會總監,一向熱心社會公益的他,回饋母校不遺餘力,今年3月接任高醫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募款1000萬元為母校購置偏鄉服務醫療車,更發起「起飛圓夢助學金」500萬元募款計畫,在校友及獅子會友熱心響應下,已順利達標,共募得651萬元,將專款專用,讓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除捐助各項教育基金、獎助學金及國際醫療援助金,出資修繕高醫大醫管資教室「良進講堂」,邱良進至今已先後捐贈7部車輛給高醫體系,包括在地關懷車、偏鄉服務醫療車、醫療巡迴車和福祉車等,社區健康巡迴車為高醫體系的醫療巡迴車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邱良進有感而發表示,自己與妻子在高醫相遇相知,3個孩子也在高醫出生,全家包括女婿在內6名成員,就有4位就讀高醫,與母校緣牽一生,自己6年前因頸椎壓迫神經,下半身麻木無法動彈,幸得高醫大副校長、神經外科醫師林志隆施行9小時的手術治療,才得以康復,歷劫重生後,對母校高醫大及體系醫院心懷感恩。

高醫岡山院長黃炫廸表示,去年開院以來,院方積極推動社區醫療與健康促進,與12群社區醫療群簽約建立轉診制度,並與居護所合作居家醫療、安寧療護,打造整合型居家照護服務,院方並承接衛生所相關業務,協辦整合性篩檢、疫苗接種,走入社區及長照據點,持續舉辦健康衛教講座。

他說,健康巡迴車將大幅提升醫院深耕在地健康的行動力,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強化居家醫療、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等服務,真正做到「醫療無距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更能強化長輩認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現在,有越來越多失智症患者也透過農場的綠色處方而受惠。專家指出,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挪威鼓勵日間照護服務的民眾,能走進農場;國內則有長庚團隊開發VR園藝任務,強化長輩心智認知功能。

BBC》報導,來自挪威的瑪麗安娜・羅格塔德(Marianne Rogstad)是退休奶奶,她曾在瑞士擔任飯店接待工作長達50年,天天接觸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但當她退休回到挪威後,卻被診斷出失智症,不久便開始封閉自己,失去過去那些讓她大腦活躍的刺激來源。直到她到奧斯陸郊外的「護理農場」(Impulssenter),情況才轉變。

羅格塔德每週在護理農場待3天,種菜、餵牛,享受大自然的輕鬆愜意。挪威的「護理農場」模式為失智症患者以及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具有希望的「綠色處方」。

溫哥華家庭醫生、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梅麗莎・藍(Melissa Lem)說,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積極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更多的身體活動可以改善身心健康,而園藝能進一步強化這些益處,」她說。

科學證實:園藝是「大腦的健身房」

新數據揭示了園藝的益處。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探討園藝活動與人類一生中智力變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研究比較了11歲和79歲參與者的智力測驗分數。結果顯示,花時間進行園藝活動的人,其認知能力的提升的程度,比從未或很少進行園藝活動的人更大。該研究的研究員珍妮·科利(Janie Corley)說,參與園藝活動、學習植物知識,或是日常維護花園,這些過程都需要動用到大腦的多種複雜功能,例如,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科利表示,這些益處有一部分可能與「用進廢退」的認知理論有關。這個理論指出,人的大腦功能在年老後是否仍然靈活,大多數取決於平常是否常使用。如果不再做那些能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事情,那些區域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園藝不只應用在農場幫助長者,也能結合科技,達到提升認知的效果。舉例來說,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吳菁宜、莊宜靜與電機系林韋丞等教師跨領域合作,打造虛擬實境(VR)園藝情境任務,設計整套心智活動訓練,讓高齡者可以沉浸其中,強化心智與促進認知功能進步。

研究團隊應用高解析度大於1000dpi與幾近同步的顯示面板,採用已有實證驗證的訓練活動,讓認知衰退的長者沉浸於虛擬實境,在最貼近其生活情境的場景,讓長者從事感興趣的大腦園藝訓練活動。

這項透過一系列情境任務,可提升長輩各式基本與進階認知功能,包含持續性、分散性注意力,以及處理速度能力、工作記憶力與執行功能。系統還可視長者的執行表現,決定難度提高或降低,能給予更適切的挑戰任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