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學文獻 網路分享


地方中心/澎湖報導


北醫楓杏服務隊澎湖義診 陳光復授服肯定團隊

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自7月19日起,在澎湖展開為期19天的義診與醫學知識推廣服務。服務隊日前於湖西鄉紅羅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授服典禮,澎湖縣長陳光復親自出席,親手為服務隊成員穿上象徵使命的楓杏服務上衣,不僅祝福此次活動順利成功,也見證同學們的成長,並期勉大家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持續精進專業、發揮愛心,讓醫療照護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陳光復代表全體鄉親,頒發感謝狀給北醫醫療團隊,由服務隊大隊長黃鈵棋代表接受。他感謝團隊連續15年來走遍澎湖各離島與偏鄉地區進行義診,為居民帶來溫暖與關懷。他表示,透過義診與醫學研習營,不僅讓鄉親獲得貼心的醫療服務,也種下孩子們對醫學領域的興趣與啟發,意義非凡。

陳光復表示,離島澎湖醫療資源雖不及臺灣,但縣府持續努力完善在地醫療環境,包括成功爭取設立放射腫瘤中心、公費醫師培育、導入AI遠距看診、與大醫院合作推動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澎湖鄉親癌症轉診綠色通道等,減少民眾往返臺灣就醫的壓力與不便。

本次醫療團隊於7月24日至28日及8月2日至4日深入澎湖各村義診及家庭訪視,提供簡單的健康檢查(如身高、體重、腰臀圍、血糖及尿酸等)及進階檢測(如超音波及心電圖等),並由專科醫師進行家醫科、牙科及眼科診療。

團隊這次也舉辦了國中生物醫學研習營(文光國中)、國小醫學研習營(中正國小)及醫學體驗營(馬公國小、湖西國小及西溪國小),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與基礎認識,讓醫學知識向下扎根,厚植未來社會的健康力。

更多新聞推薦

大罷免大失敗 林右昌請辭民進黨秘書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好奇寶寶自從到過維基百科做夏聚的報導,瞭解百科中所有文字都要清楚何者是參照別人說法,何者是自己的創見。就像是寫一篇學術論文一般,要清楚交代後,對原先很推崇的健康及醫學相關部落格的內容,開始有意見,經過幾次建議與溝通,欣見新報導有將來源文獻連結上來。

之前也有轉載過鄭醫師的相關資訊,該篇有連結來源文獻:

鄭醫師部落格提供補充資料:運動永不嫌晚 研究:60歲多動70歲不易生病 2010-05-16 20:38:15

https://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6080

@@@@@@@@@@

正好好奇寶寶十多年前45歲時,因為擔心老母當時她才70多歲,經骨骼疏鬆檢查,已經95歲。想到自己不知識和情形,也作了檢查,沒想到骨骼年齡比實際年齡老十歲多,當時醫生就是建議作重量訓練。結果寶寶用網球代替,兩年後恢復正常,但從此對重量訓練有感覺。

上網查了一下:

醫學研究發現的戒煙新法寶—–重量訓練!

除了鄭醫師部落格外,還未廣泛傳播,特此轉貼,並收藏在寶寶部落格「醫學知識」專欄報導中(好奇寶寶手指也要向內檢討,發現原來養生報導分兩類醫學常識與健康資訊,今天將醫學常識更名為醫學知識,將所有沒有文獻連結的報導都改分類到健康資訊,因為也許有些健康資訊也很有參考價值,只是作者省略了提供相關醫學文獻連結。結果50篇的醫學常識,剩下少少的十幾篇醫學知識。)

延伸閱讀

醫學研究發現的戒煙新法寶—–重量訓練!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

舉重不只是可以幫助一個人強化肌肉,最新的臨床研究也發現能夠幫助吸煙者戒除煙癮。過去曾有醫學報導發現有氧運動能夠幫助吸煙者戒煙,還能預防不吸煙之後的體重增加,日前,我也曾幫助一位客戶藉由排毒程式成功戒除煙癮,雖然排毒程式的目的不是為了戒煙,但是排毒程式每天規律的運動(有氧運動)、烤箱排汗及營養補充,配合其戒煙的意願,在沒有任何戒煙藥物或者貼片的協助下,一個月把煙戒掉。

由美國布朗大學Ciccolo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深諳吸煙對身體的負面效應,因此想積極找出新對策,幫助更多吸煙者遠離煙癮的困擾,在這項發表於尼古丁及煙草研究期刊(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的先驅研究中,研究人員找到25位男性及女性吸煙者,其煙齡至少一年,每天至少要抽五根煙,年齡層是18-65歲,在分成兩組之前,所有參與者都有接受15-20分鐘的戒煙面談以及八週的尼古丁貼片協助。

有作重量訓練的這一組,每週接受兩次六十分鐘的重量訓練,為期12週。內容完全是完整的身體訓練,包含十種運動,研究人員每三週慢慢增加重量及強度。另一組的參與者則每週看一部關於健康與幸福的短片兩次。在12週結束的時候,重量訓練這一組,有16%的吸煙者不只把煙戒了,體重及體脂肪也都降低。到了三個月研究結束的時候,重量訓練這一組的15%確定不再吸煙,但控制組只有8%成功。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應該可以考慮把重量訓練加入戒煙療程之中。原文研究資料可以連結參考:

http://nt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3/8/756.abstract?sid=6dbba37a-9737-4838-8692-ed5e6e17f3e4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TRPMA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如果把癌細胞比喻成身體裡的頭號通緝犯,那誰來負責逮捕?

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化療、放療這些外來的「賞金獵人」。但其實,我們體內早就駐紮著一支最強的警察部隊「免疫系統」。

既然「免疫系統」的警力這麼堅強,為什麼癌症還是屢屢得逞?關鍵就在於:癌細胞是偽裝高手。有的會偽造「良民證」,騙過免疫系統的菁英部隊;更厲害的,甚至能直接掛上「免查通行證」,讓負責巡邏的免疫細胞直接視而不見,大搖大擺地溜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問世,為癌症治療帶來突破性的進展,成功撕下癌細胞的偽裝,也讓不少患者重燃希望。不過,目前在某些癌症中,反應率仍只有兩到三成,顯示這條路還有優化的空間。

今天,我們要來聊的,就是科學家如何另闢蹊徑,找出那些連「通緝令」都發不出去的癌細胞。這個全新的免疫策略,會是破解癌症偽裝的新關鍵嗎?

科學家如何另闢蹊徑,找出那些連「通緝令」都發不出去的癌細胞。這個全新的免疫策略,會是破解癌症偽裝的新關鍵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免疫療法登場:從殺敵一千到精準出擊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從人類對抗癌症的「治療演變」說起。

最早的「傳統化療」,就像威力強大的「七傷拳」,殺傷力高,但不分敵我,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副作用極大。接著出現的「標靶藥物」,則像能精準出招的「一陽指」,能直接點中癌細胞的「穴位」,大幅減少對健康細胞的傷害,副作用也小多了。但麻煩的是,癌細胞很會突變,用藥一段時間就容易產生抗藥性,這套點穴功夫也就漸漸失靈。

直到這個世紀,人類才終於領悟到:最強的武功,是驅動體內的「原力」,也就是「重新喚醒免疫系統」來對付癌症。這場關鍵轉折,也開啟了「癌症免疫療法」的新時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能不知道,就算在健康狀態下,平均每天還是會產生數千個癌細胞。而我們之所以安然無恙,全靠體內那套日夜巡邏的「免疫監測 (immunosurveillance)」機制,看到癌細胞就立刻清除。但,癌細胞之所以難纏,就在於它會發展出各種「免疫逃脫」策略。

免疫系統中,有一批受過嚴格訓練的菁英,叫做「T細胞」,他們是執行最終擊殺任務的霹靂小組。狡猾的癌細胞為了躲過追殺,會在自己身上掛出一張「偽良民證」,這個偽裝的學名,「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配體-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縮寫PD-L1。

當T細胞來盤查時,T細胞身上帶有一個具備煞車功能的「讀卡機」,叫做「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受體-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簡稱 PD-1。當癌細胞的 PD-L1 跟 T細胞的 PD-1 對上時,就等於是在說:「嘿,自己人啦!別查我」,也就是腫瘤癌細胞會表現很多可抑制免疫 T 細胞活性的分子,這些分子能通過免疫 T 細胞的檢查哨,等於是通知免疫系統無需攻擊的訊號,因此 T 細胞就真的會被唬住,轉身離開且放棄攻擊。

這種免疫系統控制的樞紐機制就稱為「免疫檢查點 (immune checkpoints)」。而我們熟知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用就像是把那張「偽良民證」直接撕掉的藥物。良民證一失效,T細胞就能識破騙局、發現這是大壞蛋,重新發動攻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狡猾的癌細胞為了躲過追殺,會在自己身上掛出一張「偽良民證」,也就是「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配體-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縮寫PD-L1)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目前免疫療法已成為晚期癌症患者心目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理由是他們的體能可能無法負荷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標靶藥物雖然有效,不過在用藥一段期間後,終究會出現抗藥性;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卻有機會讓癌症獲得長期的控制。

由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借著免疫系統的刀來殺死腫瘤,所以有著毒性較低並且治療耐受性較佳的優勢。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治療反應的患者,也能獲得比起化療更長的存活期,以及較好的生活品質。

不過,儘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改寫了治癌戰局,這些年下來,卻仍有些問題。

CD47來救?揭開癌細胞的「免死金牌」機制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雖然帶來治療突破,但還是有不少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是藥費昂貴。 雖然在台灣,健保於 2019 年後已有條件給付,但對多數人仍是沉重負擔。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單獨使用時,它的治療反應率並不高。在許多情況下,大約只有 2成到3成的患者有效。

換句話說,仍有七到八成的患者可能看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治療反應又比較慢,必須等 2 至 3 個月才能看出端倪。對患者來說,這種「沒把握、又得等」的療程,心理壓力自然不小。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這個方法的前提是,癌細胞得用「偽良民證」這一招才有效。但如果癌細胞根本不屑玩這一套呢?

想像一下,整套免疫系統抓壞人的流程,其實是這樣運作的:當癌細胞自然死亡,或被初步攻擊後,會留下些許「屍塊渣渣」——也就是抗原。這時,體內負責巡邏兼清理的「巨噬細胞」就會出動,把這些渣渣撿起來、分析特徵。比方說,它發現犯人都戴著一頂「大草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巨噬細胞會把這個特徵,發布成「通緝令」,交給其他免疫細胞,並進一步訓練剛剛提到的菁英霹靂小組─T細胞。T細胞學會辨認「大草帽」,就能出發去精準獵殺所有戴著草帽的癌細胞。

當癌細胞死亡後,會留下「抗原」。體內的「巨噬細胞」會採集並分析這些特徵,並發布「通緝令」給其它免疫細胞,T細胞一旦學會辨識特徵,就能精準出擊,獵殺所有癌細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而PD-1/PD-L1 的偽裝術,是發生在最後一步:T 細胞正準備動手時,癌細胞突然高喊:「我是好人啊!」,來騙過 T 細胞。

但問題若出在第一步呢?如果第一關,巡邏的警察「巨噬細胞」就完全沒有察覺這些屍塊有問題,根本沒發通緝令呢?

這正是更高竿的癌細胞採用的策略:它們在細胞表面大量表現一種叫做「 CD47 」的蛋白質。這個 CD47 分子,就像一張寫著「自己人,別吃我!」的免死金牌,它會跟巨噬細胞上的接收器─訊號調節蛋白α (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α,SIRPα) 結合。當巨噬細胞一看到這訊號,大腦就會自動判斷:「喔,這是正常細胞,跳過。」

結果會怎樣?巨噬細胞從頭到尾毫無動作,癌細胞就大搖大擺地走過警察面前,連罪犯「戴草帽」的通緝令都沒被發布,T 細胞自然也就毫無頭緒要出動!

這就是為什麼只阻斷 PD-L1 的藥物反應率有限。因為在許多案例中,癌細胞連進到「被追殺」的階段都沒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把目標轉向了這面「免死金牌」,開始開發能阻斷 CD47 的生物藥。但開發 CD47 藥物的這條路,可說是一波三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精準殺敵,更不能誤傷友軍

研發抗癌新藥,就像打造一把神兵利器,太強、太弱都不行!

第一代 CD47 藥物,就是威力太強的例子。第一代藥物是強效的「單株抗體」,你可以想像是超強力膠帶,直接把癌細胞表面的「免死金牌」CD47 封死。同時,這個膠帶尾端還有一段蛋白質IgG-Fc,這段蛋白質可以和免疫細胞上的Fc受體結合。就像插上一面「快來吃我」的小旗子,吸引巨噬細胞前來吞噬。

問題來了!CD47 不只存在於癌細胞,全身上下的正常細胞,尤其是紅血球,也有 CD47 作為自我保護的訊號。結果,第一代藥物這種「見 CD47 就封」的策略,完全不分敵我,導致巨噬細胞連紅血球也一起攻擊,造成嚴重的貧血問題。

這問題影響可不小,導致一些備受矚目的藥物,例如美國製藥公司吉立亞醫藥(Gilead)的明星藥物 magrolimab,在2024年2月宣布停止開發。它原本是預期用來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單株抗體藥物。

太猛不行,那第二代藥物就改弱一點。科學家不再用強效抗體,而是改用「融合蛋白」,也就是巨噬細胞身上接收器 SIRPα 的一部分。它一樣會去佔住 CD47 的位置,但結合力比較弱,特別是跟紅血球的 CD47 結合力,只有 1% 左右,安全性明顯提升。

像是輝瑞在 2021 年就砸下 22.6 億美元,收購生技公司 Trillium Therapeutics 來開發這類藥物。Trillium 使用的是名為 TTI-621 和 TTI-622 的兩種融合蛋白,可以阻斷 CD47 的反應位置。但在輝瑞2025年4月29號公布最新的研發進度報告上,TTI-621 已經悄悄消失。已經進到二期研究的TTI-622,則是在6月29號,研究狀態被改為「已終止」。原因是「無法招募到計畫數量的受試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第二代也有個弱點:為了安全,它對癌細胞 CD47 的結合力,也跟著變弱了,導致藥效不如預期。

於是,第三代藥物的目標誕生了:能不能打造一個只對癌細胞有超強結合力,但對紅血球幾乎沒反應的「完美武器」?

為了找出這種神兵利器,科學家們搬出了超炫的篩選工具:噬菌體(Phage),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別緊張,不是要把病毒打進體內!而是把它當成一個龐大的「鑰匙資料庫」。

科學家可以透過基因改造,再加上AI的協助,就可以快速製造出數億、數十億種表面蛋白質結構都略有不同的噬菌體模型。然後,就開始配對流程:

  1. 先把這些長像各異的「鑰匙」全部拿去試開「紅血球」這把鎖,能打開的通通淘汰!
  2. 剩下的再去試開「癌細胞」的鎖,從中挑出結合最強、最精準的那一把「神鑰」!

接著,就是把這把「神鑰」的結構複製下來,大量生產。可能會從噬菌體上切下來,或是定序入選噬菌體的基因,找出最佳序列。再將這段序列,放入其他表達載體中,例如細菌或是哺乳動物細胞中來生產蛋白質。最後再接上一段能號召免疫系統來攻擊的「標籤蛋白 IgG-Fc」,就大功告成了!

目前這領域的領頭羊之一,是美國的 ALX Oncology,他們的產品 Evorpacept 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但他們的標籤蛋白使用的是 IgG1,對巨噬細胞的吸引力較弱,需要搭配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總部在台北的漢康生技。他們利用噬菌體平台,從上億個可能性中,篩選出了理想的融合蛋白 HCB101。同時,他們選擇的標籤蛋白 IgG4,是巨噬細胞比較「感興趣」的類型,理論上能更有效地觸發吞噬作用。在臨床一期試驗中,就展現了單獨用藥也能讓腫瘤顯著縮小的效果以及高劑量對腫瘤產生腫瘤顯著部分縮小效果。因為它結合了前幾代藥物的優點,有人稱之為「第 3.5 代」藥物。

除此之外,還有漢康生技的FBDB平台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將多個融合蛋白「串」在一起。例如,把能攻擊 CD47、PD-L1、甚至能調整腫瘤微環境、活化巨噬細胞與T細胞的融合蛋白接在一起。讓這些武器達成 1+1+1 遠大於 3 的超倍攻擊效果,多管齊下攻擊腫瘤細胞。

結語

從撕掉「偽良民證」的 PD-L1 抑制劑,到破解「免死金牌」的 CD47 藥物,再到利用 AI 和噬菌體平台,設計出越來越精準的千里追魂香。 

對我們來說,最棒的好消息,莫過於這些免疫療法,從沒有停下改進的腳步。科學家們正一步步克服反應率不足、副作用等等的缺點。這些努力,都為癌症的「長期控制」甚至「治癒」,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互傳媒/記者 張文琦/澎湖 報導】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自本(7)月19日起,在澎湖展開為期19天的義診與醫學知識推廣服務。今(24)日,服務隊於湖西鄉紅羅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授服典禮,澎湖縣長陳光復親自出席,親手為服務隊成員穿上象徵使命的楓杏服務上衣,不僅祝福此次活動順利成功,也見證同學們的成長,並期勉大家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持續精進專業、發揮愛心,讓醫療照護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陳光復代表全體鄉親,頒發感謝狀給北醫醫療團隊,由服務隊大隊長黃鈵棋代表接受。他感謝團隊連續15年來走遍澎湖各離島與偏鄉地區進行義診,為居民帶來溫暖與關懷。他表示,透過義診與醫學研習營,不僅讓鄉親獲得貼心的醫療服務,也種下孩子們對醫學領域的興趣與啟發,意義非凡。

陳光復表示,離島澎湖醫療資源雖不及臺灣,但縣府持續努力完善在地醫療環境,包括成功爭取設立放射腫瘤中心、公費醫師培育、導入AI遠距看診、與大醫院合作推動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澎湖鄉親癌症轉診綠色通道等,減少民眾往返臺灣就醫的壓力與不便。

本次醫療團隊於7月24日至28日及8月2日至4日深入澎湖各村義診及家庭訪視,提供簡單的健康檢查(如身高、體重、腰臀圍、血糖及尿酸等)及進階檢測(如超音波及心電圖等),並由專科醫師進行家醫科、牙科及眼科診療。

團隊這次也舉辦了國中生物醫學研習營(文光國中)、國小醫學研習營(中正國小)及醫學體驗營(馬公國小、湖西國小及西溪國小),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與基礎認識,讓醫學知識向下扎根,厚植未來社會的健康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Gang Start:異世界極道傳說》和疾管署的《疾病擬人》今(28)日展開「異世界防疫大作戰」聯動活動,打擊橫行在異世界的病菌。還有知名醫界 Youtuber「蒼藍鴿」和醫學圖文創作「白袍恐懼症」攜手加入!

  《疾病擬人》系列自 2018 年邀請多位台灣插畫家,透過擬人創作的方式進行衛教宣導,已經推出超過五十位「疾病擬人」角色。現在,他們將和 《Gang Start:異世界極道傳說》角色們合作守護異世界的健康!

  此次活動更邀請知名的 Youtuber「蒼藍鴿」和創作者「白日雨」參加。「蒼藍鴿」是小兒科醫師,也是台灣知名的知識型 Youtuber 之一,經營的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除了介紹豐富的醫學知識,還破解醫療迷思,讓大家了解正確的醫療觀念。

  而「白日雨」是一位兼具醫師和畫家身份的創作者,其創造的「內科君」和「外科君」角色,及圖文漫畫中的醫療知識,更深受醫學迷喜愛。

  參加本次活動,玩家更可以免費獲得四位經典的《疾病擬人》角色,包括高人氣的「A型肝炎」、「新型A型流感」,還有疾病女團「日本腦炎」和公衛少女「白靜」!不用花費任何鑽石,就可以蒐藏這些人氣角色。

  此次「異世界防疫大作戰」聯動活動不僅提供玩家豐富的遊戲體驗,更加強了社會大眾對防疫與疾病的重視,讓大家可以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學習相關知識並參與公益!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名人經驗談1〉宏碁創辦人 施振榮

林惠君

2016-06-22

瀏覽數 106,100+

吸收醫學知識 學習與心律不整共存 | 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