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肌膚保養 網路分享


▲AI皮膚分析崛起 精準追蹤膚質變化掌握保養關鍵 。(圖/記者王威智攝)

記者王威智/採訪報導

AI 護膚新時代:智慧美容與個人化保養全面升級

照照鏡子,一份專屬今日的保養處方已生成。濕度、紫外線、甚至你這週的壓力曲線,全都被 AI 精準計算。這不是科幻,而是 2025 年已經走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護膚科技。在 15 日開幕的國際美容展上,上百個品牌展示最前沿的科技保養品,其中也展出智慧美容 AI儀器,讓民眾親身體驗美業進化的新高度。

近兩年,AI 應用已從金融、交通延伸至醫療美容領域,特別是在肌膚檢測與個人化護膚的發展上,話題熱度不斷攀升。

AI 驅動肌膚檢測:精準量化每一個細節

AI 驅動的肌膚檢測,正悄悄改變我們對臉龐的理解。過去靠美容師的肉眼與經驗,如今高解析影像與深度學習技術能捕捉毛孔、細紋、斑點的微小變化,甚至量化膠原蛋白新生與藥物保養效果,並提醒你:「T 區油脂飆升了」、「頰部保濕已經達標」。這讓個人化保養不再只是概念,而是真正落實到每天護膚。

居家美容儀升級:專業體驗隨手可得

現代居家美容儀不只是好看而已。光波、微電流、射頻參數會自動依膚況調整,搭配專屬 App 記錄分析,居家護理瞬間升級成專業級體驗。虛擬試妝技術更逼真,唇色、眼影、底妝即時模擬,讓購物不踩雷,化妝前就能先玩 AI。

皮膚科醫師林亮辰提醒:「AI 皮膚檢測能輔助日常保養,但想要精準追蹤與高階分析,仍需專業與臨床級設備。」家用 AI 儀器數據雖具參考價值,但鏡頭模組、感光元件與 CPU 性能都會影響準確性,容易出現波動。醫療級 AI 系統則可控制光源與環境,精準偵測表層與深層細胞變化。即便某些 AI 面罩標榜改善皺紋或美白,功率多半不足以達到臨床效果,使用設備仍應確認國際或台灣認證,保障安全。


深層皮膚檢測:OCT 與基因分析打造個人化保養

AI 在皮膚科的應用,正從表面檢測延伸到深層細胞與基因層次。透過光學斷層掃描技術 (OCT),可非侵入式觀察組織細胞,甚至重組 3D 膠原蛋白分布圖,量化保養與藥物療程效果。真正打造個人化護膚策略。

▲▼             。(圖/林亮辰醫師提供)

▲透過光學斷層掃描技術 (OCT),可非侵入式觀察組織細胞,甚至重組 3D 膠原蛋白分布圖,量化保養與藥物療程效果 。(圖/林亮辰醫師提供)

AI 改變美容產業:從產品到數據生態系

網絡行銷專家徐力剛(Eric)分享,AI 智慧產品正重新定義美容產業價值鏈,從「賣產品」轉向「賣數據與個人化方案」。它能即時蒐集並分析膚質、環境與生活習慣數據,提供使用者動態調整的護膚建議,同步加強用戶黏著度與信任感。當然,虛擬試妝、精準配方與遠距護理服務,也在壓縮消費決策週期、降低退貨率。

對業者而言,AI 不只是產品附加功能,而是建立「持續互動的用戶生態系」的核心引擎,未來競爭關鍵將是誰能掌握更多高質量用戶數據並轉化為差異化的數位用戶體驗,將是決勝關鍵點!

在 AI 助攻下,每天的護膚就像參加一場專屬美容實驗,精準、貼心又充滿儀式感。科技讓你的臉,比你自己還懂自己。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當 Overwatch 克隆 Marvel Rivals 背後的團隊 Netease 決定發布一系列新皮膚時,許多主要女主角都穿著暴露,粉絲們的反應正如預期的那樣並不溫和。Netease 被心懷不滿的粉絲指責發布了幾款所謂的“gooner skins”,這些化妝品以非常挑釁的方式描繪女性角色。這是製作人陳光雲在接受 YouTuber Rivals Assembled 採訪時評論的。

「因為我們的設計,如前所述,靈感來自經典漫畫主題,包括一些非常出色的皮膚,如螳螂,還有靈蝶的復仇,這些都來自經典漫畫設計。我們將那些經典的漫畫設計,並在此基礎上製作一些更時尚的設計,以獲得玩家的欣賞。我認為這也反映了我們球員的廣泛認可。

因此,根據開發團隊的說法,皮膚的設計直接取自 Marvel 的漫畫書,無論現在有多少皮膚可見。

你覺得Marvel Rivals 中的這些皮膚怎麼樣?
Marvel Rivals

Marvel Rivals

Marvel Rivals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皮膚攸關一個人的外貌,一般人傾向多洗臉,但醫師張家銘建議,一天洗2次臉即可。(示意圖/Pixabay)

▲皮膚攸關一個人的外貌,一般人傾向多洗臉,但醫師張家銘建議,一天洗2次臉即可。(示意圖/Pixabay)

皮膚攸關一個人的外貌,一般人傾向多洗臉,以洗去皮膚上的細菌,醫師張家銘對此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皮膚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 還有一些微小的蟎類,並非全是骯髒或有害,它們更像是守在皮膚上的鄰居,成為所謂的「皮膚微生物組」。他建議,一天洗2次臉即可。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健康的皮膚微生物組,如同一個治安良好的社區,各種居民各司其職,互相牽制又互相幫忙。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促進神經醯胺生成,幫助皮膚保濕;痤瘡桿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讓皮膚維持微酸環境,減少壞菌定殖。當這個平衡存在時,皮膚看起來就會穩定、少發炎、修復能力也好。

一旦社區失序 就成皮膚疾病的根源

他表示,一旦「皮膚微生物組」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問題,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會出現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降低皮膚防禦力,更易出現紅、腫、癢。痤瘡並不是單純的痤瘡桿菌太多,而是特定菌株在皮脂和免疫反應的作用下,讓毛囊環境變得更易發炎。

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魚鱗癬、酒糟,甚至皮膚癌,都能在皮膚微生物組中找到共同的變化: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或菌種開始分泌更多破壞屏障的酶。

擁有好膚質要先照顧皮膚微生物的家

如何擁有好膚質?張家銘表示,不一定要靠昂貴的保養品,而是要照顧好皮膚微生物的家。

1. 不要過度清潔。一天洗2次臉,用溫和、pH接近皮膚的清潔品,就足夠。過度使用高酒精或強抗菌的清潔液,會把好菌壞菌一起清掉。

2. 幫好菌「加菜」。選擇含有益生元、神經醯胺或天然保濕因子的乳液,讓好菌有力氣保護皮膚。

3. 減少破壞屏障的行為。避免長時間泡高溫熱水、頻繁去角質、過度使用化學酸,都會讓角質層變薄,好菌也無處棲息。

4. 除非必要,避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因為這會讓微生物組的生態失衡,甚至引來耐藥菌。

皮膚好壞與飲食、睡眠、壓力相關

張家銘並表示,「皮膚微生物組」不只是皮膚的事,它和全身免疫、飲食、睡眠、壓力都有關。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少吃精製糖與加工食品、適度曬太陽、維持運動習慣,都能幫助皮膚裡的好菌穩定發揮功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異位性皮膚炎已進入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的新時代。左起為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祕書長丁淑敏、理事黃毓惠、榮譽理事長朱家瑜以及病友黃小姐。(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但卻是濕疹中最難纏的慢性病。皮膚科醫師指出,自己的孩子從2歲到現在26歲,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只要熬夜趕報告、打掃教室就會發作。許多民眾誤以為這是可短期治癒的疾病,但正確觀念應是追求長期穩定控制。現在皮膚科已有武器可「調體質」,能打破發癢、搔抓的惡性循環。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皮膚炎有接觸性、脂漏性、異位性,其中的異位性皮膚炎是特別難纏的,除了皮膚搔癢、紅疹和疼痛不適等症狀之外,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異位性皮膚炎還可能與焦慮、憂鬱、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慢性蕁麻疹,甚至腦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共病風險相關,影響青少年病友的生長發育、人格發展。

 許多民眾誤以為異膚是可短期治癒的疾病,但朱家瑜表示,他隨便一個病人就看了20年。連自己的孩子也是從2歲到現在26歲,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每當熬夜寫報告、天氣變化、鞋子穿太久、打掃教室寢室、住到不乾淨的民宿就會發作。雖然病根一直在,但如今可以透過醫學,把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得非常好。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大部分的皮膚病都源自於免疫功能失調,中醫都說「調體質」,如今皮膚科醫師也會這麼說,靠著免疫藥物,可讓體質變正常。介白素IL-13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如今已有新一代生物製劑,對介白素IL-13的親和力高、解離速度慢,更有助長效穩控舒緩,部分病友使用4個月後,停藥1年,仍可維持穩定不復發的效果。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新的現在,您可以收聽Fox新聞文章!

布蘭登·布萊克(Brandon Black)股票幾天后,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的丈夫去世,享年48歲。

據報導,8月11日,經理與皮膚癌黑色素瘤進行私人戰鬥後死亡。

“布蘭登·布萊克(Brandon Black)的股票於8月7日在塔納(Button Tanna)的房屋中和平死亡,在朝聖的監督下,被他的家人包圍。

這位電視主持人發現他在現場廣播中患有皮膚癌。

“以極大的悲傷,我們分享了布蘭登·布萊克(Brandon Black)股票去世的消息,布蘭登(Brandon)勇敢地戰鬥了三年多。他和平地死了,被我們的家人包圍。謝謝您的想法和祈禱,並要求每個人在這個困難時期尊重家庭的隱私。”

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的前丈夫布蘭登·布萊克(Brandon Black Stock)去世,享年48年,享年48年。 (凱文·馬祖爾(Kevin Mazur)/大西洋記錄的蓋蒂圖像)

據報導,這位歌手在2022年離婚之前結婚了七年,他“在為癌症戰鬥時仍在保護她的前女友三年。

關於黑色素瘤風險的知識

皮膚癌是美國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其中五個美國人之一在70歲時發展了這種疾病。

在發現奇怪的指甲標記後,母親對癌症診斷給予了Tiktok視頻信用。

黑色素瘤是最危險的形式 皮膚癌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今年有8,400多人在美國居住。

“黑色素瘤有很大的機會擴散鹼,鱗狀細胞和癌症。”亨斯曼學院的外科醫生和研究人員,猶他州醫學教授Marcus Monroe對Fox News Digital說。

據報導,8月11日,經理與皮膚癌黑色素瘤進行私人戰鬥後死亡。 (Michael Buckner/Getty Image for Celebrity Fight Night)

腫瘤的機會擴散到每個地方的其他位置。 癌症的距離

Mono說:“在第一階段,對於第二階段2患者,疾病2患者的這種風險約為5%至5%至40%至50%的寬度。”

在第三階段的患者(通過運輸或相鄰淋巴結的擴散在區域水平上擴散的人)高達40%至40%的擴散,其中16%至17%的大腦擴散。

黑色素瘤是最危險的皮膚癌,預計今年美國將居住8400多人。

和肺 它是黑色素瘤傳播的最常見地方。

如果患者在皮膚中患有更深的疾病或涉及淋巴結,那麼皮膚癌擴散的機會將增加 – 從南佛羅里達州西爾維斯特癌症中心的皮膚癌服務總監何塞·盧茲基(Jose Lutzky)每20%至70%。

治療和預防

一種廣泛的皮膚癌被認為主要對治療具有抵抗力,因為它對傳統沒有反應。 化學療法和放射線Joshua Storase博士,來自新澤西州莫里斯鎮的大西洋醫學高級和血液學

皮膚癌顯微鏡

皮膚癌是美國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其中五個美國人之一在70歲時發展了這種疾病。 (iStock)

“如今,使用目標治療和免疫力生存的使用已大大提高,並且有可能接受治療的長期治療。”以前的商店告訴Fox News Digital。

盧茨基觀察到黑色素瘤幾乎可以隨時可以治療。 消除手術 當發現的時候

單擊此處接收FOX新聞應用程序。

“由於過去10到15年在皮膚癌治療方面的進展,儘管晚期黑色素瘤可以癒合多達50%的現代患者。 免疫治療“他告訴福克斯新聞數字。

“最近,已批准細胞來治療那些對免疫力反應的晚期黑色素瘤。”

預防皮膚癌

為了防止皮膚癌,重要的是要降低觸覺。 紫外線特別是皮膚淺的人

他說:“防曬霜和陽光非常重要。”

單擊此處註冊以接收我們的健康新聞信。

美國皮膚病學院建議在獲得陽光之前使用UVA,UVB和SPF 30或更高的防水防曬霜。

斯特拉斯補充說:“應該避免使用室內曬黑床,因為它是眾所周知的 – 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沒有襯衫的患者在檢查醫生的背部時倒立倒置。

高風險人應該與皮膚科醫生進行年度皮膚檢查。 (iStock)

具有高風險的人應與皮膚科醫生進行年度皮膚檢查。

“其中包括具有皮膚癌史的人 家史 腫瘤專家說:“黑色素瘤是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以及那些對陽光非常敏感的人,例如那些有紅頭髮或金發的人,皮膚淺,口渴和輕便的眼睛。”

有關更多健康文章,請訪問 www.foxnews.com/health

Stras使用ABCDE縮寫來區分正常的痣和皮膚癌。

他說:“摩爾是不對稱的,異常的邊界,許多顏色,直徑比刪除橡膠大,鉛筆和特徵的發展必須得到評估。”

福克斯新聞的克里斯蒂娜·杜根·拉米雷斯(Christina Dugan Ramirez)支持舉報。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Nexstar) – 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的前丈夫布蘭登·布萊克斯托克(Brandon Blackstock)透露了死亡原因。 上週死亡的人如報導

該經紀人確認,48歲的黑色股票週四死亡,並補充說,他“勇敢地戰鬥了三年多”。 報告

在一份聲明中 人口銀鮑爾縣的屍檢丹·霍利斯(Dan Hollis)說,黑色股票死亡的原因是皮膚癌,這是皮膚癌的一種形式。他的死是自然的原因。屍檢辦公室沒有立即回答Nexstar。

2018年1月28日,該文件的照片顯示了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和她丈夫的品牌布萊克森(Blackson)在紐約舉行的第60屆年度格萊美獎(Evan Agostini/Invision/ap的照片)上

雖然不知道所有黑色素瘤的確切原因 Moyo診所 說,其中大多數是通過與紫外線接觸的使用,通常暴露於太陽的區域(例如手臂和腿上的皮膚)通常是皮膚癌的起點。

即使有人可以發展皮膚癌,但患有某些因素的人可能會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 克利夫蘭診所– 包括個人病史或皮膚癌家族;陽光太多,皮膚白皙,多痣,雀斑,藍眼睛,金發或紅頭髮以及免疫系統弱。而且經常使用曬黑床

皮膚癌的治療會根據病例的暴力而有所不同嗎?選擇,包括手術和治療,例如免疫和化學療法,診所 解釋– 治療的第一階段可以治療皮膚癌,主要是克利夫蘭診所。 筆記但是晚案可能是致命的

預計今年在美國將在美國診斷出約105,000。 美國癌症協會雖然大約有8,400人死於皮膚癌

布萊克斯托克的代表上週表示,他“和平假”被家庭包圍。

他的父親與Mcentire結婚已有25年以上的黑色股票,與克拉克森分享了兩個孩子。他有兩個孩子從前婚姻中的孩子,三年前成為祖父。

克拉克森(Clarkson)和布萊克斯托克(Blackstock)於2013年結婚,並於2020年離婚。布萊克斯托克(Blackstock)的父親納維爾(Narvel)是克拉克森·克拉克(Clarkson Clark)和黑色股票的經理,他於2006年與他的前妻結婚。

克拉克森(Clarkson)和布萊克斯托克(Blackstock 每週娛樂報告克拉克森受到了孩子的最初照顧。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護學美容護理師呂家禧提醒,夏日保養除了清潔防曬,更應掌握「安全適度、正確潔淨」的黃金原則。透過溫和淨化毛孔、加強物理防曬與水感保濕,才能有效維持肌膚水油平衡,告別夏日肌膚問題。

夏季氣溫逐漸飆高,伴隨著高溫潮濕的島嶼特性,強烈紫外線與悶熱環境讓許多民眾的肌膚陷入「出油、冒痘,暗沉卻又乾燥」的惡性循環。護學美容護理師郭貞君(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提醒,夏日保養不能只靠清潔或防曬等方式,還要掌握「安全適度、正確潔淨」的黃金原則,才能真正告別油光滿面的肌膚,維持透亮水潤膚況,遠離痘痘、乾燥暗沉問題。

一、淨化調理 避免破壞皮脂膜

想阻止夏季「大量出油,反覆冒痘」的困擾,除了一般清潔外,還需要針對毛孔進行定期溫和的潔淨清除。郭護理師建議選擇經肌膚監測後,敏感性與使用安全性評估的清潔型泥膜產品,運用準確滋潤且適度拔除的方式,有效軟化老廢角質,使毛孔粉刺自然排出,幫助毛孔淨化。郭貞君護理師提醒,想平衡臉部多餘的油脂感,就要恢復肌膚的水油平衡,才能避免錯誤清潔造成的屏障蒸發,繼而出現乾燥緊繃問題。

影/告別油光滿面! 護理師親授「夏日清爽」保養秘訣

二、物理遮蔽很重要 搭配水感保濕修護穩定膚況

除了日常清潔與淨化調理,郭貞君護理師強調,夏季防護的重點在於「物理防曬」。強烈紫外線除了造成黑色素沉積,角質乾燥暗沉,更是肌膚老化甚至皮膚癌的主要原因。她建議民眾養成戴帽子、撐陽傘、穿著長袖衣物、配戴墨鏡等物理防護習慣,能夠有效阻擋紫外線傷害,減少皮膚因曝曬產生的老化、色素與水分流失。此外,增加水感保濕與輕油滋潤也能讓肌膚在自我防護的同時,因為水分充足而迅速補充肌膚水分平衡,減少夏季乾燥不適。適度補水、鎖水,讓肌膚屏障維持穩定健康,就能展現白皙透亮的夏日膚質。

影/告別油光滿面! 護理師親授「夏日清爽」保養秘訣

郭貞君護理師提醒,夏季保養的核心在於安全滋潤、正確潔淨的黃金原則避免過度追求去油或頻繁試誤造成的刺激與乾燥;盡量選擇臨床監測成分與長期劑量都安全的產品,搭配溫和適度的泥膜式潔淨調理。再加上日常的物理遮蔽與水感保濕,就能在濕熱與日曬強烈的夏天維持肌膚穩定。皮膚恢復健康代謝,油光堆積與角質暗沉等狀況自然獲得改善;當皮膚恢復柔嫩潤澤之後,原先的粉刺、痘痘皮膚漸漸就清爽透亮了。

影/告別油光滿面! 護理師親授「夏日清爽」保養秘訣

更多新聞推薦

黃國昌表態選新北市長 黃暐瀚:他與李四川比民調,可能很「接近」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容院、髮廊公用梳易藏病菌。台大皮膚科醫師烏惟新叮嚀,小心頭癬上身;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上了年紀婦女很多都喜歡上美容院、髮廊做頭髮,不知不覺皮膚染上惡疾,還不自知。台大皮膚科醫師烏惟新叮嚀,小心頭癬上身,常因共用梳子被傳染,頭癬必須服用抗黴菌藥物數個月才能痊癒。

烏惟新也在「皮膚專科 烏惟新醫師」粉專上分享,一位阿姨級病患走進診間,把頭鬆撥上去,指著後頸部的皮膚說:「之前的醫師說是濕疹,但治療好一陣子都沒有痊癒」結果烏惟新拿起皮膚鏡定睛一瞧,除了後頸部紅疹外,發現了一些斷髮形成的黑點。

烏惟新發現了黴菌菌絲的蹤跡,確認診斷。回答阿姨:「妳患的並非濕疹,而是頭癬。您是否常常在髮廊洗髮、做造型呢?」證實病患因上髮廊、共用髮具而感染。

烏惟新指出,紫色毛癬菌(Trichophyton violaceum),內生型(endothrix)真菌,侵入髮幹導致斷裂,形成黑點(black dots)。為何上年紀的女性易受感染?他說,因為更年期以後,雄性素水平降低,頭皮皮脂分泌減少,削弱抗真菌屏障。還有老年免疫衰退(如T細胞活性下降)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都會增加易感性。

不過,也不單是髮廊的共用具才是病菌的溫床,烏惟新表示,兒童、動物,或共用枕頭、帽子等,都易孳生病菌。若出現以下症狀,儘速就醫:

●典型表現:頭皮斑塊狀脫髮,伴黑點(斷髮殞地)、輕度鱗屑及搔癢,易誤診為脂漏性皮膚炎。。
●嚴重病例:罕見癬腫(kerion),即發炎性結節,可能導致瘢痕性脫髮。

個人預防:

1.自備梳子、毛巾至髮廊,避免使用公共工具。
2.選擇有嚴格消毒規範的髮廊(如紫外線消毒櫃或1:10漂白水溶液)。

髮廊衛生管理:

1.採用一次性毛巾或高溫消毒毛巾。
2.梳子、剪刀每次使用後以1:10漂白水溶液浸泡或紫外線消毒。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37歲的小穎從青春期起,身上就不斷出現疼痛膿瘍,與哥哥姐姐的情況雷同,家人以為只是「青春痘」或「粉瘤」,沒想到竟是長達20年未診斷的「化膿性汗腺炎」。發作時如針刺劇痛、1天最多10處爆膿,讓他不敢穿淺色衣服、不敢久坐、不敢伸展。他感慨說:「這種病,不是忍一忍就會好,找到正確治療才是關鍵。」

「蟻窩型膿瘍」折磨人 平均確診時間長達7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趙曉秋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皮膚科最棘手的慢性發炎性毛囊疾病之一,好發於腋下、腹股溝、臀部、會陰部、女性乳房下方等皮膚皺褶處,初期多被誤認為青春痘,但實際上病灶會反覆爆膿、互相串連、甚至形成「蟻窩狀瘻管」,導致嚴重感染、異味與劇痛,嚴重影響生活。

與青春痘的差別在於「部位」與「反覆性」

青春痘:臉、胸、背等皮脂腺密集處,治療效果佳

化膿性汗腺炎:腋下、胯下等摩擦部位,6個月內易反覆發作

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許多病友因為病灶部位私密、不敢就醫,平均需7.2年才確診。且大多確診時,病灶已互相連通、滲膿滲血並伴異味,連坐立都不適。病友常需使用紗布、夜用衛生棉或甚至尿布止漏,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與自信。

擺脫反覆開刀惡性循環

臺大醫院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廖怡華醫師說明,化膿性汗腺炎雖無法根治,但已可透過「階段式治療」有效控制病情:

誤當青春痘、拖延20年,患者忍痛求職、只敢穿黑衣坐黑墊

傳統手術如切開引流,能暫時緩解,復發率較高;全面切除手術雖復發率較低,但風險高、復原時間長,可能產生感染、血腫等併發症。生物製劑作為蛋白質藥物,能抑制發炎因子,是現行控制化膿性汗腺炎最具前景的治療方式。臨床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4個月後,約4成病友明顯改善,75% 病患在治療期間未再爆發,需要接受手術的比例低於4%。

今年7月起,生物製劑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預估將造福至少500名中重度病患,減少手術次數、降低復發風險,助病友回歸正常生活。

化膿性汗腺炎不只是皮膚問題 還會影響全身健康

廖怡華強調,化膿性汗腺炎不只影響外觀與疼痛,還可能合併多種全身性疾病,包括:

1.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2.脊椎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

3.憂鬱症、焦慮症、失眠等心理疾病

因此,早期就醫、找對專科(皮膚專科),並建立完整的治療策略與長期追蹤,才是病友重拾生活品質的關鍵。

別再忍痛拖延!反覆爆膿 青春痘

若在腋下、胯下、臀部、會陰等處,經常出現紅腫、化膿、刺痛結節,6個月內反覆兩次以上,就應懷疑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呼籲民眾提高病識感,遇到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惡化。透過早期診斷、正確治療,不僅能減少疼痛,也能阻斷共病與手術風險,找回原本的生活與自信。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腋下、鼠蹊部青春痘常復發,竟然是化膿性汗腺炎,跟青春痘無關? ft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教授
.南韓明星李洪基透露罹患1疾病長達18年,每天隨身攜帶10件內褲,嚴重會流膿,但與青春痘無關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青春痘雖是常見的皮膚病,但因主要發生在臉部這麼醒目的部位,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極大壓力。青春期原本就是高度社交互動的時期,臉上的痘痘容易引來同儕的注目,甚至造成排擠、霸凌,嚴重者還可能伴隨焦慮、憂鬱與自殺傾向。

根據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最新的<青春痘與容貌焦慮大調查>結果顯示,12至17歲的年輕族群中,約七成表示長痘痘會影響課業、人際互動與情緒表現。此外,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讓青春痘患者更在意外表、焦慮加劇。

調查指出,有痘痘問題的青少年,比起其他人更容易拿自己與網紅、明星比較,甚至使用修圖軟體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近八成患者坦言「沒修圖不敢上傳自拍照」。

青春痘意識抬頭 但觀念仍待加強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指出,這幾年家長對青春痘越來越重視,孩子一出現粉刺、痘痘就積極就醫,這是正面趨勢。然而,許多年輕族群對痘痘的治療與保養知識仍不足。調查顯示,僅有三成青少年了解正確的治療方式與痘疤預防,近半數曾嘗試使用偏方或錯誤方式治療。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黃毓惠補充,目前青春痘治療已趨於多元化,包括:

外用藥膏(如A酸、抗生素、杜鵑花酸)

外用保養品(如水楊酸、杏仁酸、A醇)

口服藥物(如抗生素、賀爾蒙製劑、口服A酸)

醫美療程(如藍光、飛梭、果酸換膚等)

黃毓惠強調,青春痘應該從粉刺階段就開始治療,越早介入越能減少發炎與疤痕風險。目前的外用A酸不僅針對粉刺、發炎有效,對痘疤預防也具顯著效果,且刺激性更低,適合青少年長期使用,建立穩定膚況。

痘痘影響深遠 呼籲納入校園健康教育課綱

邱品齊進一步指出,青春痘不僅是生理現象,對青少年心理、自信與人際關係的影響深遠。

他建議,政府應將青春痘的預防與治療觀念納入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程,學校可辦理皮膚保健講座,協助學生建立正確認知;而家長與教師也應給予正向引導與支持,避免以嘲笑、忽視的方式對待青春痘。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痘痘狂長!營養師曝「6個原因」常被忽略 其中2樣每日必吃食物恐要戒掉
·消痘疤先搞懂「痘疤3類型」!尤其這1種會讓皮膚坑坑巴巴 醫忠告:別手癢亂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